“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李善长提出来的吗?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李善长提出来的吗?为什么有的书里说是朱升提出来的?朱升是何许人也?...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李善长提出来的吗?为什么有的书里说是朱升提出来的?朱升是何许人也? 展开
 我来答
青史百科
2011-07-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是朱升。
人物经历
  幼年时期   朱升幼年师从新安学派著名学者陈栎,重“华夷之分”,“严华夷之辨”,反对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因而不乐仕进。他46岁始登乡贡进士,50岁被授为池州路学正,但拖至52岁才赴任,三年后,便“秩满南归”,隐居于家乡石门山。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朱升“避兵奔窜,往往闭户著述不辍”(《朱枫林集》卷9附录,《学士朱升传》),静观时局的变化。   遇见朱元璋   龙凤三年(1357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出征浙东,道经徽州。他经邓愈的推荐,亲至石门向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计策。时朱元璋受小明王韩林儿节制,属北方红巾军系统。北方红巾军初起时,既谴责“贫极江南,富称塞北”的不平等现象,又提出“复宋”的口号,符合新安士人的政治理想。加上为朱元璋亲顾茅庐、礼贤下士的态度所感动,朱升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他针对当时的斗争形势和朱元璋“地狭粮少”的实际情况,进献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朱元璋喜出望外,当即“命预帷幄密议”。朱升出山聘侍军门之后,朱元璋“令议礼乐征伐之事”。他“誓效智力以谋国,竭耿耿之丹衷”,成为朱元璋麾下一员辅佐重臣。   议征伐之事   先说“议征伐之事”。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为朱元璋所采纳,成为他营建江南根据地的指导方针。龙凤四年十一月,婺州“久拒不下”,朱升劝朱元璋亲临指挥,朱元璋“因问兵要”,朱升说:“杀降不祥,唯不嗜杀人者,天下无敌。”朱元璋采纳他的建议,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婺州,令“城破不许妄杀”。至十二月,夺取婺州。接着,朱元璋又问:“处州密迩,可伐欤?”朱升主张攻取处州:“处州有刘基、叶琛、章溢,皆王佐才,难致麾下,必取处州,然后可得。”(《朱枫林集》卷9附录,《翼运绩略》)攻克处州后,朱元璋即遣使礼聘刘基等三贤,与宋濂一起召至应天。龙凤九年七月,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大战,前三天,陈友谅军占据上风,朱元璋军处境不利。朱升献策说:“贼尽国兵而来,众多粮少,不能持久。我师结营于南湖嘴,绝贼出入之路,待其粮尽力疲,进退两难,前后受敌,克之必矣。”朱元璋说:“我粮亦少。”朱升胸有成竹地说:“去此百里许,有建昌、子昌、天保、刘椿四家,蓄积稻粮,宜急去借,勿为贼先取也。”朱元璋即分兵前往借粮,“果得粮万余”。后来,陈友谅“粮且尽”,至八月底不得不冒死突围,经南湖嘴进入长江,奔还武昌。在泾江口一战中,朱元璋冒着雨点般的流矢,亲坐胡床指挥伏兵截杀。朱升见之,急忙将他推入船舱,他刚离开,流矢“已中胡床板矣”。   议礼乐之事   再说“议礼乐之事”。1367年十二月上旬,朱元璋在应天着手称帝事宜,“命朱升兼议礼官”。朱升等议礼官“制定即位礼仪成,进上览毕,付中书省”(《翼运绩略》)。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登上帝位。其后,朱升又制定祭祀斋戒礼、宗庙时享礼,编纂防止“内嬖惑人”、干预朝政的《女诫》,并为朱元璋撰写了颁赐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刘基、陶安、范常、秦中、陈德等功臣的诰书,为明初政坛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朱升辅佐朱元璋十余年,文治武功并著,可谓居功至伟。但是,就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升却萌生退意。洪武二年二月便正式“请老归山”(《翼运绩略》)。   请求致仕   朱升请求致仕时,已是71岁高龄。按古制,文官大抵是70岁退休,但在新王朝草创之时,一些劳苦功高的老臣是不受此限制的。朱升所以自请告老还乡,是另有原因的。   原来,经过多年的接触与观察,朱升发现朱元璋的性格猜忌多疑,对臣下特别是儒士并不完全放心,规定所有的儒士均需由他亲自考察任用,“禁诸将擅用”(孙宜:《洞庭集·大明初略三》)。儒士一旦得咎,便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如儒士许元曾受“命傅诸子,擢国子博士”,“出入左右垂十年,自稽古礼文事,至进退人才,无不与论议”。但在朱元璋准备跻登大位之际,他请求“告归”,却被以“忤旨”之罪“逮死狱中”(《明史》卷137,《许存仁传》)。   朱升的同乡好友叶宗茂在邓愈下徽州时被授为婺源州守,就职后修城积粮,招抚流离,在任六载,为政有声。龙凤十年升任饶州知府,却因守将的诬陷而罢官,谪居濡须(在今安徽和县西南),三年后忧愤成疾而死。   就在叶宗茂病逝当年即吴元年七月,朱升自己也不小心惹恼了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命他率乐舞生入见,“奏雅乐阅试之”。朱元璋亲击石磬,命朱升辨五音,朱升误“以宫音为徵音”,惹得朱元璋不高兴,指责“近世儒者鲜知音律之学”(《明太祖实录》卷24),幸“赖熊鼎解之得止”(傅维麟:《明书》卷143,《朱升传》),才免受皮肉之苦。不过,这件事却在朱升心中投下了一道浓重的阴影。   八月,他写了篇《叶宗茂哀诗序》,心情极为沉重地感叹道:“呜呼!宗茂则已,吾与(俞)仲谦(朱、叶之里友)之悲何时而已耶?”(《朱枫林集》卷3)更令朱升感到不安的是,朱元璋“以汉高自期”(《明史》卷135,《孔克仁传》),“行事多仿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2,《明祖行事多仿汉高》),而汉高祖刘邦却是一个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的人,在群雄逐鹿之时想尽办法网罗天下英才,待到跻登大位之后,则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了(《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每念及此,朱升不能不为自己的未来深感忧虑。他当初出山是为了辅佐朱元璋重建汉家王朝,如今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他决心告老还乡,安度晚年了。   朱元璋对朱升的请归很感意外,“欲赐以爵土”,但朱升“固辞不受”。他说:“臣后人福薄,不敢叨天恩也!”朱元璋说:“卿子几何?即不受吾爵,独不使辅朕乎?”朱升老泪纵横,哽咽对曰:“臣一子名同,事君之忠有余,保身之哲不足,臣所以不令其仕者,恐他日不得老死牖下也!”朱元璋说:“恶,是何言欤?朕与卿分则君臣,情同父子,何嫌何疑而虑及此乎?”朱升答:“非臣过虑,数固然耳。但愿陛下哀念老臣,臣子不免,赐以完躯,幸矣。”朱元璋为之恻然,“因与朱同免死券以慰之,驰驿送归”。朱升甚觉欣慰,陛辞时郑重地对朱元璋提出:“伏愿陛下明照万里,治国有三重焉:东宫择贤师,保将相,久试贤能,百姓如保赤子。”(《翼运绩略》)
Angel丨小颖
2011-07-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9万
展开全部
是朱升提出的,朱元璋在没有刘基,宋濂等文人辅助的时候,主要是朱升辅助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im随行笔记
2021-05-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19
展开全部

朱升墓位于盐城市北龙港镇南龙居委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视频拍摄、制作不易,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翻录/上传至其他平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