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读书笔记,选其一写十篇。300~400字左右。 急需! 20

 我来答
百度网友ec516c5
2011-07-24 · TA获得超过1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9万
展开全部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水浒传读后感 六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虽然说现在仍离内行很远,不料却也看出一点门道。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赵员外和五台山的关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钱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赵员外还曾向寺里买了一个名额,寺里曾许过愿让他剃度一僧。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1)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书笔记(2)
《水浒传》,明代长篇小说,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成书的。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市井风情,社会景观。梁山好汉最引人注目,他们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不平,其性格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 》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由于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想象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它不允许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做游离情节外的过多交待,而要求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

《水浒传》读书笔记(3)

水浒人物
之及时雨宋公明
宋江在我眼中,实在是个很聪明、求贤若渴而且很重义的人。
之所以说宋江很聪明,是因为他懂得利用自己就是在江湖上的声望。及时雨宋公明谁人不知他是好汉?于是,宋江利用这一点,将很多人引来梁山泊。大部分人来到梁山泊都是冲着及时与宋江来的。
而且我认为宋江很会用人。我们可以看到,宋江封吴用为军师。吴用总能给宋江攻敌出一些好的计谋。有时举荐的人选也是百里挑一。比如为了打败高廉,吴用向宋江推荐公孙胜。果然,清道人出手便击败高廉。这点也可看出他很聪明。
说他求贤若渴,是因为我看到每每宋江打一个胜仗,几乎总能将敌人的头领活捉。小喽??(或者其他头领)总会将敌人的头领绑上山来。宋江若认为敌军首领是个好汉,总会亲自陪罪!这一点非常能体现宋江求贤若渴的精神。同时,他对待不愿归顺的战俘是很好的――用现在的话说符合日内瓦公约――总会亲自送之下山。如果面对愿意归顺的战俘,他会亲自使人去东京(或其它地方),将期家眷接到梁山泊,并且妥善安置。让战俘很是感动,衷心地为他效力。这一点也体现了他的聪明。
重义体现的也很明显。柴进曾经收留过宋江。宋江对他也是一直心存感激。后来,柴进被抓走了。宋江也是义无反顾地出兵来救柴进。这点也能看出来,宋江是很重义的人。
综合一下我以上对宋江的几点评价,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宋江能够在江湖上很有威望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4)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陷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对大宋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逑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总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一个“义”字,包含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甘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义,可以解释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强烈的正义感告诉他们是与非。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他们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冻结,只是他们的灵魂与社会上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义”渗透了我们的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冽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中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传,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水浒传》读书笔记(5)
1.
皂白分明 鲁莽耿直

——读水浒传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狄太公与刘太公同为受苦之人,“天下父母心”是相同的,然而狄太公的女儿私通奸夫王小二,刘太公的女儿被强人王江掳去,在李逵看来,两女有本质区别。狄太公女儿在李逵话下是“打脊老牛,女儿偷了汉子,兀自要留她!”是“肮脏婆娘,要你何用。”因而纵是狄太公心有不舍,还是被李逵剁做十来段。奸夫淫妇,有悖天伦,还装神弄鬼,伤及家人,在李逵看来当是十恶不赦。这是李逵对邪恶之人的赤胆之心。刘太公一家敬佩梁山好汉,王江、董海二人,依附草木,假名托姓,自称宋江,刘太公听得说是替天行道,便叫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结果王江、董海二人将刘太公女儿掳去,每夜轮一个奸宿,最终被李逵大斧结束性命。王江、董海二人强抢民女,冒充他人名姓,且差点儿输了李逵的脑袋,因而李逵心焦面热,一心要捉住冒充者,找到后满腔愤怒化作那一斧,“只一斧,劈胸膛砍倒,便把两颗头都割下来,栓做一处。”对于刘太公的女儿,李逵确确实实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一片赤胆忠诚;对王江、董海等恶人,并同他们的帮凶几个伴当,“一斧一个都杀了”。然后,与燕青收拾黄白之资,救出民女,放火烧了道观。

因宋江前些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去会李师师,在时间上具备了作案条件,刘太公夫妇连夜的啼哭,声泪俱下控诉“宋江”,故李逵一口认定是宋江所为。因而,李逵径直回到梁山泊,直奔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又当众痛骂宋江:“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又对柴进道:“若到那里对翻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李逵疾恶如仇,即便市自己兄弟,只要口是心非,只要是做了对不起民众的事,就要吃他李逵一斧头。当然,宋江自然不会去掳刘太公的女儿,至多去京城风流风流,去潇洒潇洒。砍倒杏黄旗,扯碎“替天行道”,当面遭李逵辱骂,宋江是不会太放在心上的,只能算做李逵犯下的错误。

李逵毕竟是李逵,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鲁莽耿直之间透出的是李逵的英雄本色。

《水浒传》读书笔记(6)
假期里,我又翻开了《水浒传》。《水浒传》的语言对我并没有很大吸引力。故事里的语言总是千篇一律,不是粗话就是打人。但是,里面活灵活现的百多个人物形象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情不自禁地第三次去读《水浒传》。
我读《水浒传》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次,我看的是金圣叹的七十回版。故事说到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在梁山聚义就完了。这个结局令我不够满意。于是我又翻开全版的《水浒全传》。当看到后来一百零八位人物如何惨死、逃避、隐居时,我不禁为他们的悲惨遭遇而伤感。轰轰烈烈的一场农民运动,却是被一个人的错误决定和小人作梗,覆灭了。
《水浒传》中有四个人物的性格是十分典型的。
一是鲁智深。在初中课文里,老师把鲁智深的性格定为粗中有细。我完全认可。鲁智深为人正直、重义气、爱打抱不平,有正义感。为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为报林冲,他又不远千里护送。这都表明了他那粗大汉的性格,而智捕小霸王周通,则又表明了他心思细密的方面。种种性格结合,使他成为了全书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二是李逵。比起鲁智深,李逵明显地带有全书人物的通性,就是粗。而且粗得彻底,粗得完全。但也就是这个特点,使他富于反抗精神,敢打敢拼,而且不顾一切。这就是使我觉得李逵莽得十分可爱。还有李逵的爱母情深和义气精神,又令我好生敬佩。
三是林冲。林冲的性格与李逵有明显的不同。林冲有明显的退让情绪。高衙内数次要霸占其妻,他也只是忍气让过。不是经过"风雪山神庙"一战,被迫上梁山,林冲也只会安安定定地在服役。因此,林冲就成了悲剧色彩最浓人物。
最后便是全书主要人物的头领的宋江。梁山泊起义的潮起潮落,差不多都取决于宋江的决定。宋江本着对别人的忠诚,令江湖上的人物对他也十分敬佩,推举他为首领,这给他作出的"受招安"决定可以打下基础。但他却一心只为朝廷效命,不知朝廷对梁山泊英雄好汉的仇恨,致使梁山起义悲剧收场。他的革命与妥协的两面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使宋江成为了仅次于朝廷奸人后最令人讨厌的人。
其余的人物都可以从以上四位人物中总结。
《水浒传》还有一个十分大的,令现代社会人十分不满的缺点,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全书都是本着"红颜祸水"的态度对待女性。不是泼妇就是淫妇,要不就是"母大虫"、"母夜叉"。不过,作为一部历史文学作品,它也有其时代意义,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水浒传》读书笔记(7)
读书笔记之《水浒传》分类:默认栏目
大家都读过水浒传.有没有人发现这是一本英侠小说,而三国演义则是一本历史演义.
而且,施耐庵对水浒的改编也非常多,本来以"梁山泊记事本末"为中心来写,但是施耐庵更注重英雄们的个人命运,其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有个人传记,作者用“列传”的形式来将他们串联在一起。但是施耐庵也并没有完全忘记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前,就有了“三打祝家庄”这一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后,又写了招安等事件,而且再也没有出现相对独立的个人传记。

再看水浒的人物中,我认为宋江被推为老大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他自己不会武功.你看当时哪个英雄不会一点武功.但是宋江呢?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2.他无勇也无谋.平日打仗时,大部分计谋都是军师吴用想的,自己也没出多少力.

3.他做了一件很不对的事,那就是招安.被招安后,与自己的弟兄分开,自己也很难过.被朝廷赐死后,还带了几个人一起去死.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诸多不同,可从依据的史料中看出.

三国演义主要是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所引的。而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起义,在记载宋史的书中都有记载,但都很简略。可以说明,作者是将许多短篇有关水浒的小说汇在了一起,就成了水浒传
緑茶abc
2011-07-28 · TA获得超过6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1万
展开全部
水浒传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水浒传读后感 六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虽然说现在仍离内行很远,不料却也看出一点门道。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赵员外和五台山的关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钱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赵员外还曾向寺里买了一个名额,寺里曾许过愿让他剃度一僧。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书笔记(2)
《水浒传》,明代长篇小说,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成书的。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市井风情,社会景观。梁山好汉最引人注目,他们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不平,其性格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 》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由于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想象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它不允许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做游离情节外的过多交待,而要求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

《水浒传》读书笔记(3)

水浒人物之及时雨宋公明宋江在我眼中,实在是个很聪明、求贤若渴而且很重义的人。 之所以说宋江很聪明,是因为他懂得利用自己就是在江湖上的声望。及时雨宋公明谁人不知他是好汉?于是,宋江利用这一点,将很多人引来梁山泊。大部分人来到梁山泊都是冲着及时与宋江来的。 而且我认为宋江很会用人。我们可以看到,宋江封吴用为军师。吴用总能给宋江攻敌出一些好的计谋。有时举荐的人选也是百里挑一。比如为了打败高廉,吴用向宋江推荐公孙胜。果然,清道人出手便击败高廉。这点也可看出他很聪明。说他求贤若渴,是因为我看到每每宋江打一个胜仗,几乎总能将敌人的头领活捉。小喽??(或者其他头领)总会将敌人的头领绑上山来。宋江若认为敌军首领是个好汉,总会亲自陪罪!这一点非常能体现宋江求贤若渴的精神。同时,他对待不愿归顺的战俘是很好的――用现在的话说符合日内瓦公约――总会亲自送之下山。如果面对愿意归顺的战俘,他会亲自使人去东京(或其它地方),将期家眷接到梁山泊,并且妥善安置。让战俘很是感动,衷心地为他效力。这一点也体现了他的聪明。 重义体现的也很明显。柴进曾经收留过宋江。宋江对他也是一直心存感激。后来,柴进被抓走了。宋江也是义无反顾地出兵来救柴进。这点也能看出来,宋江是很重义的人。
综合一下我以上对宋江的几点评价,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宋江能够在江湖上很有威望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4)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陷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对大宋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逑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总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一个“义”字,包含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甘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义,可以解释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强烈的正义感告诉他们是与非。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他们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冻结,只是他们的灵魂与社会上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义”渗透了我们的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冽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中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传,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水浒传》读书笔记(5)
1.
皂白分明 鲁莽耿直
——读水浒传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狄太公与刘太公同为受苦之人,“天下父母心”是相同的,然而狄太公的女儿私通奸夫王小二,刘太公的女儿被强人王江掳去,在李逵看来,两女有本质区别。狄太公女儿在李逵话下是“打脊老牛,女儿偷了汉子,兀自要留她!”是“肮脏婆娘,要你何用。”因而纵是狄太公心有不舍,还是被李逵剁做十来段。奸夫淫妇,有悖天伦,还装神弄鬼,伤及家人,在李逵看来当是十恶不赦。这是李逵对邪恶之人的赤胆之心。刘太公一家敬佩梁山好汉,王江、董海二人,依附草木,假名托姓,自称宋江,刘太公听得说是替天行道,便叫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结果王江、董海二人将刘太公女儿掳去,每夜轮一个奸宿,最终被李逵大斧结束性命。王江、董海二人强抢民女,冒充他人名姓,且差点儿输了李逵的脑袋,因而李逵心焦面热,一心要捉住冒充者,找到后满腔愤怒化作那一斧,“只一斧,劈胸膛砍倒,便把两颗头都割下来,栓做一处。”对于刘太公的女儿,李逵确确实实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一片赤胆忠诚;对王江、董海等恶人,并同他们的帮凶几个伴当,“一斧一个都杀了”。然后,与燕青收拾黄白之资,救出民女,放火烧了道观。
因宋江前些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去会李师师,在时间上具备了作案条件,刘太公夫妇连夜的啼哭,声泪俱下控诉“宋江”,故李逵一口认定是宋江所为。因而,李逵径直回到梁山泊,直奔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又当众痛骂宋江:“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又对柴进道:“若到那里对翻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李逵疾恶如仇,即便市自己兄弟,只要口是心非,只要是做了对不起民众的事,就要吃他李逵一斧头。当然,宋江自然不会去掳刘太公的女儿,至多去京城风流风流,去潇洒潇洒。砍倒杏黄旗,扯碎“替天行道”,当面遭李逵辱骂,宋江是不会太放在心上的,只能算做李逵犯下的错误。
李逵毕竟是李逵,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鲁莽耿直之间透出的是李逵的英雄本色。
《水浒传》读书笔记(6)
假期里,我又翻开了《水浒传》。《水浒传》的语言对我并没有很大吸引力。故事里的语言总是千篇一律,不是粗话就是打人。但是,里面活灵活现的百多个人物形象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情不自禁地第三次去读《水浒传》。
我读《水浒传》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次,我看的是金圣叹的七十回版。故事说到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在梁山聚义就完了。这个结局令我不够满意。于是我又翻开全版的《水浒全传》。当看到后来一百零八位人物如何惨死、逃避、隐居时,我不禁为他们的悲惨遭遇而伤感。轰轰烈烈的一场农民运动,却是被一个人的错误决定和小人作梗,覆灭了。
《水浒传》中有四个人物的性格是十分典型的。
一是鲁智深。在初中课文里,老师把鲁智深的性格定为粗中有细。我完全认可。鲁智深为人正直、重义气、爱打抱不平,有正义感。为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为报林冲,他又不远千里护送。这都表明了他那粗大汉的性格,而智捕小霸王周通,则又表明了他心思细密的方面。种种性格结合,使他成为了全书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二是李逵。比起鲁智深,李逵明显地带有全书人物的通性,就是粗。而且粗得彻底,粗得完全。但也就是这个特点,使他富于反抗精神,敢打敢拼,而且不顾一切。这就是使我觉得李逵莽得十分可爱。还有李逵的爱母情深和义气精神,又令我好生敬佩。
三是林冲。林冲的性格与李逵有明显的不同。林冲有明显的退让情绪。高衙内数次要霸占其妻,他也只是忍气让过。不是经过"风雪山神庙"一战,被迫上梁山,林冲也只会安安定定地在服役。因此,林冲就成了悲剧色彩最浓人物。
最后便是全书主要人物的头领的宋江。梁山泊起义的潮起潮落,差不多都取决于宋江的决定。宋江本着对别人的忠诚,令江湖上的人物对他也十分敬佩,推举他为首领,这给他作出的"受招安"决定可以打下基础。但他却一心只为朝廷效命,不知朝廷对梁山泊英雄好汉的仇恨,致使梁山起义悲剧收场。他的革命与妥协的两面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使宋江成为了仅次于朝廷奸人后最令人讨厌的人。
其余的人物都可以从以上四位人物中总结。
《水浒传》还有一个十分大的,令现代社会人十分不满的缺点,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全书都是本着"红颜祸水"的态度对待女性。不是泼妇就是淫妇,要不就是"母大虫"、"母夜叉"。不过,作为一部历史文学作品,它也有其时代意义,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水浒传》读书笔记(7)
读书笔记之《水浒传》分类:默认栏目大家都读过水浒传.有没有人发现这是一本英侠小说,而三国演义则是一本历史演义. 而且,施耐庵对水浒的改编也非常多,本来以"梁山泊记事本末"为中心来写,但是施耐庵更注重英雄们的个人命运,其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有个人传记,作者用“列传”的形式来将他们串联在一起。但是施耐庵也并没有完全忘记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前,就有了“三打祝家庄”这一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后,又写了招安等事件,而且再也没有出现相对独立的个人传记。
再看水浒的人物中,我认为宋江被推为老大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他自己不会武功.你看当时哪个英雄不会一点武功.但是宋江呢?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2.他无勇也无谋.平日打仗时,大部分计谋都是军师吴用想的,自己也没出多少力.
3.他做了一件很不对的事,那就是招安.被招安后,与自己的弟兄分开,自己也很难过.被朝廷赐死后,还带了几个人一起去死.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诸多不同,可从依据的史料中看出.
三国演义主要是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所引的。而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起义,在记载宋史的书中都有记载,但都很简略。可以说明,作者是将许多短篇有关水浒的小说汇在了一起,就成了水浒传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棠歆舞羽
2011-08-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傅雷家书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ool阿雅
2011-07-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玲兔
2011-07-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