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最好是原创。

如果好的话,还可以提高悬赏分的。最好800字以上... 如果好的话,还可以提高悬赏分的。最好800字以上 展开
吥說結束
2011-07-24 · TA获得超过1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淫荡 ,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没有木石前盟,却相信金玉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认为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玉,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
黛玉死时,只说了半句“宝玉,你好······”,便命丧黄泉。如果要我填满这句,我想必当是“宝玉,你好狠。”为何狠心抛弃黛玉,另娶宝钗,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个空有痴心的女子,如果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堕落狱翼
2011-07-25 · TA获得超过1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7万
展开全部
红楼梦,从作者身份,故事原型到缺失的结局,无处不笼罩在波诡云谲的神秘色彩中。她的不完整更被一些评论家比做断臂维纳斯,也因此吸引着千千万万红迷、学者、专家为之魂牵梦绕。然而,不管是对于书的作者,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还是这本小说的本身,无不浸染在巨大的悲剧氛围中,可谓劫难重重。
作者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先祖为清国皇室“包衣”,屡经升迁,到其父已官至江南织造之职。乾隆五年,康熙废太子允乃(音)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事败,属“太子派”的曹家也获罪抄家。当时已16岁的曹雪芹不得不告别“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日子渐渐清贫,甚至到了“举家食粥”的窘境。贫富的强烈反差,使他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外,据学者专家推测,曹雪芹还可能经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再加上家族的政治大冤案,身心俱疲的曹雪芹才决意假托贾宝玉及周围众钗的故事和贾府的兴衰,用“血泪泣成”这本《石头记》。曹雪芹晚年得子,却不幸夭亡,导致悲痛欲绝的他在“壬午除夕”“泪尽而亡”,带着这未完的遗著饮恨黄泉!
相信真正认真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一口否认中学课本里所谓“歌颂宝黛反帝反封建”、“追求自由恋爱的封建叛逆”的“可歌可泣的事迹”等论调。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老一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迎合革命而发的善意的评论,我想如果是曹雪芹本人,对会这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觉悟也大大的愧不敢当吧!现在大多数学者专家都接受“悲红,颂红,悼红”为该书大主旨。书一开始,也有脂批云“大旨谈情”“使闺阁昭传”的说法。从而说明这是一部关于“女儿”的书,至少表面上。深层的包括“政治冤案”目前仍然是的猜测。
这是部女儿的悲剧小说,在大观园中,不管是地位高的小姐奶奶,元、迎、探、惜,凤、可卿,薛、林、史,还是地位低贱的小丫鬟都是可敬可爱的。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红楼女儿悲剧就在于此,不管是黛玉“咏絮”之才,宝钗扑蝶之美,湘云醉卧之酣,也不管晴雯补裘之勇,袭人进言之贤,终究是“食尽飞鸟各投林”,夭亡,远嫁,被逼为奴等等,让人不忍详言!顷刻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脂批“字字看来皆是血”恰当极了。
红楼梦这本千古奇书,已然承载了作者曹雪芹一生的“辛酸泪”,已然承载了“万艳同杯”之悲。曹雪芹却没料到,数十年后的另一场浩劫!并没料到一位脑子里充满了才子佳人风情月意的旷世奇才高鹗的横空出世!高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制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令人切齿的千古奇冤。他续了红楼梦。他变了红楼梦。姑且称之为篡改之王吧!
略举几个小例,说说高续本的莫名其妙吧。首先,黛玉对仕途经济的看法的转变(八十回);其次,通过对“宝黛争婚”的描写导致读者宝钗,袭人的曲解;然后,在石头记原本里,已经过世的柳五儿,竟然奇迹半的出现在第108回,不胜枚举,恕不赘述。在结局方面,高鹗也让许多人难以接受。我认为周汝昌对红楼梦结局的考证比较合理,比如:林黛玉为赵姨娘母子诬陷,在某个晚上自沉于凹晶馆下的寒塘(冷月葬花魂);宝钗难产;贾家到后来也没有“兰桂齐芳”而是一败涂地。最重要的主人公贾宝玉自家变后,入狱,后沦为更夫,为蒋玉涵袭人夫妇扶持生活,而后在小红(林红玉)、贾芸夫妇的帮助下,与史湘云(脂砚斋本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结为患难夫妻。此时,湘云因夫家落难,沦为船上的歌女。若与高鹗的续本比起来,高本更像风流情史。他强调了太多的宝黛爱情,他把一部“花落水流红”的悲剧小说篡改成了“兰桂齐芳”的家道复兴记。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称:平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在她很小的时候,每回读起红楼后四十回,总觉得“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也活该他一直被众多文学评论家文诛笔伐,被人称为文化的摧残者,红楼的屠夫等等。这无情的篡改,就是这部小说的自身悲剧。
红楼梦,滴血的红楼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