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如何执掌江东?

 我来答
流血一周的动物
推荐于2017-09-17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0.3万
展开全部
 在谈论到孙权的时候,人们总会说孙权是依仗父兄的余荫才得以坐镇江东的。历史上确实是因为孙策的猝死才使得孙权有机会掌握江南的领导权。又因为孙策临终前的一段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因此不少人认为孙权也就只是个守成的主儿。但是孙权以江东一隅力抗中原,就连尊奉魏国为正统的《三国志》也尊其为“大帝”,又岂能是浪得虚名。
  从历史上来看,到三国以前为止,江南之地始终是偏远地区甚至是不毛之地,从夏商到先秦两汉,这块地方始终远离人们的视线,只有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如流星一般,闪耀了一下后立刻就沉寂了。按照学者葛剑雄的说法,直到三国时代,江南才迎来了发展的曙光。经济决定政治地位,江南之地僻处一隅,在和中原的对话中不可避免地处于下风。而曹魏所占据的中原,是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远非江南所可比拟。即使和巴蜀相比,江南也颇有不如。李冰开凿都江堰之后,秦汉两代的苦心经营,使成都平原俨然有“天府之国”的气象。因此,在经济上,孙权所执掌的政权很难在天下争雄中充当主角。
  接着来看政治制度方面。从战国开始,中国就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封建制改革。到东汉末年,中原地区基本已经全面封建化。反观江南之地,大家族的势力盘根错节,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应该说奴隶制的痕迹还是相当严重的。之所以孙策起兵能够获得势如破竹的胜利,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各大家族需要一个代言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以维护家族之间那微妙的平衡。无法否认孙坚遗留下的威望以及孙策的个人能力。但是孙策能以区区数千兵马席卷江东,如果没有当地大家族的支持,使根本不可能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因为,任何一个大家族都有和他不相上下的兵力。当然军事上孙策非常厉害,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是他的对手。但如果他真的是遇到几个大族的联合抵抗的话,那不用说统一了,连确保立足之地都相当困难。只要参阅有关三国兵制的文献,就不难发现,私兵作为一项官方默认的制度,始终伴随东吴。这一制度也让江南的领导者格外为难。
  应该说让孙权坐上最高权力宝座的直接事件就是孙策的猝死。应该说孙策之死和江东大族就有直接关系。在东汉末年的江东之地,最富有最重要的属地,就应该是吴郡。而从吴郡太守有能力杀死孙策不难看出,孙策对自己的领地并没有绝对的主导权。不妨作一个对比,曹操攻下某个要地或者重镇,他都会任命自己的一些心腹出任郡守。而孙氏家族从政权建立伊始,就连对自己地盘上的重镇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加以控制,可见他们在江东的尴尬地位。
  孙策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被孙权名正言顺地接手了,但当时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权力岌岌可危。江东的大家族们可以把孙策抬到君主的宝座上,也有能力把孙权请下宝座扶植新的代言人。可以肯定的说,在孙权刚接手权力的时候,各大家族都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的来看待这个年轻人的。
  孙权最应该感谢他父亲和哥哥的,是他们不仅留下了让自己坐上宝座的威望,而且留下了巩固政权的人才。而孙权在他拿到权利之初,就做了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讨伐山越。山越就是现在浙江南面到两广的大片地区,但当时都是充斥着还没有完全开化的土著人,从孙权开始讨伐屡次遇险可以看到,一开始江东各家族并没有给他很大的支持,而只是在观望。孙权的军事行动,直到后来才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允许江东大族在恰当的时候介入是一石二鸟的明智之举。一方面,满足了江东大家族扩张的要求,给了他们实际的利益;另一方面,则可以削弱家族的私有武装,同时补充自己的兵力。通过恩威并施,从而把权仗更多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应该说,孙权在建立政权早期都是小心翼翼的,与其晚年的骄横跋扈相比,充分说明了他巩固政权的艰难。无论如何,孙权让江东政权真正稳定了下来,并且强化了君权。仅凭此点,他与孙策相比,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上所述,由于受到经济军事实力的限制,以及地方豪强实力的牵制,孙氏家族的政治军事重心始终是在南方而不是北方。这也就很好解释,何以吕蒙一心攻取荆州,而对曹魏的徐州防务空虚无动于衷。并且,孙氏政权的势力扩张必然还要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分配,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就是孙权为什么在逐鹿中原的军事行动中总是采取守势。采取守势,决不能说孙权的能力逊色于曹操或者是曹丕。托生乱世,出色的军事实力是一个君主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不能不提的就是孙权的军事才华。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军事战役数不胜数。孙权也在一系列江南攻防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简而言之,两千多年来,江南政权基本上都奉行守江必守淮的方针,而孙权做到了仅仅依托长江抵御北方强大的曹魏政权。即使不说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赤壁大战,能让横扫北方的曹魏政权虎视眈眈数十载却只能望江兴叹,就足以证明孙权的能力。
  最后来说一下孙权的举贤任能。一个好的君主,不是看他文采如何,也不是看他军事如何,标准只有一个:用人。在三国时代,任用贤才就相当于让政权更加稳固。相对于刘备的善于识人和曹操的用人不拘一格,孙权做的也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因为他所任用的人才大部分出自于江南的大家士族,而这些地方出来的人都是鱼龙混杂,有些甚至是纨绔子弟也不能不用,但仅从孙权慧眼识陆逊这点就可以看出他的认人功力。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这很明显是个政治联姻。虽然一定程度上这些大家族阻碍孙氏家族行使权力了,但他没有因为反感而采取抵制态度。相反他对有能力的人还相当重用,比如陆逊、顾雍、朱然等,可见其豁达的心胸。当然,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孙权从心底里还是有些排斥这些大家族的,这也间接解释了他喜欢吕蒙和诸葛恪的原因了。总得说来,孙权作为一个君主,绝对具备与曹刘并肩的实力,让曹操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周高等教育在线答疑
高粉答主

2015-12-03 · 专业高等教育30年~~~
小周高等教育在线答疑
采纳数:7474 获赞数:27497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谈论到孙权的时候,人们总会说孙权是依仗父兄的余荫才得以坐镇江东的。历史上确实是因为孙策的猝死才使得孙权有机会掌握江南的领导权。又因为孙策临终前的一段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因此不少人认为孙权也就只是个守成的主儿。但是孙权以江东一隅力抗中原,就连尊奉魏国为正统的《三国志》也尊其为“大帝”,又岂能是浪得虚名。
  从历史上来看,到三国以前为止,江南之地始终是偏远地区甚至是不毛之地,从夏商到先秦两汉,这块地方始终远离人们的视线,只有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如流星一般,闪耀了一下后立刻就沉寂了。按照学者葛剑雄的说法,直到三国时代,江南才迎来了发展的曙光。经济决定政治地位,江南之地僻处一隅,在和中原的对话中不可避免地处于下风。而曹魏所占据的中原,是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远非江南所可比拟。即使和巴蜀相比,江南也颇有不如。李冰开凿都江堰之后,秦汉两代的苦心经营,使成都平原俨然有“天府之国”的气象。因此,在经济上,孙权所执掌的政权很难在天下争雄中充当主角。

  接着来看政治制度方面。从战国开始,中国就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封建制改革。到东汉末年,中原地区基本已经全面封建化。反观江南之地,大家族的势力盘根错节,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应该说奴隶制的痕迹还是相当严重的。之所以孙策起兵能够获得势如破竹的胜利,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各大家族需要一个代言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以维护家族之间那微妙的平衡。无法否认孙坚遗留下的威望以及孙策的个人能力。但是孙策能以区区数千兵马席卷江东,如果没有当地大家族的支持,使根本不可能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因为,任何一个大家族都有和他不相上下的兵力。当然军事上孙策非常厉害,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是他的对手。但如果他真的是遇到几个大族的联合抵抗的话,那不用说统一了,连确保立足之地都相当困难。只要参阅有关三国兵制的文献,就不难发现,私兵作为一项官方默认的制度,始终伴随东吴。这一制度也让江南的领导者格外为难。

  应该说让孙权坐上最高权力宝座的直接事件就是孙策的猝死。应该说孙策之死和江东大族就有直接关系。在东汉末年的江东之地,最富有最重要的属地,就应该是吴郡。而从吴郡太守有能力杀死孙策不难看出,孙策对自己的领地并没有绝对的主导权。不妨作一个对比,曹操攻下某个要地或者重镇,他都会任命自己的一些心腹出任郡守。而孙氏家族从政权建立伊始,就连对自己地盘上的重镇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加以控制,可见他们在江东的尴尬地位。

  孙策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被孙权名正言顺地接手了,但当时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权力岌岌可危。江东的大家族们可以把孙策抬到君主的宝座上,也有能力把孙权请下宝座扶植新的代言人。可以肯定的说,在孙权刚接手权力的时候,各大家族都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的来看待这个年轻人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ejiang1078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0-0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339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4347万
展开全部
  在谈论到孙权的时候,人们总会说孙权是依仗父兄的余荫才得以坐镇江东的。历史上确实是因为孙策的猝死才使得孙权有机会掌握江南的领导权。又因为孙策临终前的一段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因此不少人认为孙权也就只是个守成的主儿。但是孙权以江东一隅力抗中原,就连尊奉魏国为正统的《三国志》也尊其为“大帝”,又岂能是浪得虚名。

  从历史上来看,到三国以前为止,江南之地始终是偏远地区甚至是不毛之地,从夏商到先秦两汉,这块地方始终远离人们的视线,只有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如流星一般,闪耀了一下后立刻就沉寂了。按照学者葛剑雄的说法,直到三国时代,江南才迎来了发展的曙光。经济决定政治地位,江南之地僻处一隅,在和中原的对话中不可避免地处于下风。而曹魏所占据的中原,是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远非江南所可比拟。即使和巴蜀相比,江南也颇有不如。李冰开凿都江堰之后,秦汉两代的苦心经营,使成都平原俨然有“天府之国”的气象。因此,在经济上,孙权所执掌的政权很难在天下争雄中充当主角。

  接着来看政治制度方面。从战国开始,中国就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封建制改革。到东汉末年,中原地区基本已经全面封建化。反观江南之地,大家族的势力盘根错节,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应该说奴隶制的痕迹还是相当严重的。之所以孙策起兵能够获得势如破竹的胜利,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各大家族需要一个代言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以维护家族之间那微妙的平衡。无法否认孙坚遗留下的威望以及孙策的个人能力。但是孙策能以区区数千兵马席卷江东,如果没有当地大家族的支持,使根本不可能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因为,任何一个大家族都有和他不相上下的兵力。当然军事上孙策非常厉害,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是他的对手。但如果他真的是遇到几个大族的联合抵抗的话,那不用说统一了,连确保立足之地都相当困难。只要参阅有关三国兵制的文献,就不难发现,私兵作为一项官方默认的制度,始终伴随东吴。这一制度也让江南的领导者格外为难。

  应该说让孙权坐上最高权力宝座的直接事件就是孙策的猝死。应该说孙策之死和江东大族就有直接关系。在东汉末年的江东之地,最富有最重要的属地,就应该是吴郡。而从吴郡太守有能力杀死孙策不难看出,孙策对自己的领地并没有绝对的主导权。不妨作一个对比,曹操攻下某个要地或者重镇,他都会任命自己的一些心腹出任郡守。而孙氏家族从政权建立伊始,就连对自己地盘上的重镇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加以控制,可见他们在江东的尴尬地位。

  孙策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被孙权名正言顺地接手了,但当时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权力岌岌可危。江东的大家族们可以把孙策抬到君主的宝座上,也有能力把孙权请下宝座扶植新的代言人。可以肯定的说,在孙权刚接手权力的时候,各大家族都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的来看待这个年轻人的。

  孙权最应该感谢他父亲和哥哥的,是他们不仅留下了让自己坐上宝座的威望,而且留下了巩固政权的人才。而孙权在他拿到权利之初,就做了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讨伐山越。山越就是现在浙江南面到两广的大片地区,但当时都是充斥着还没有完全开化的土著人,从孙权开始讨伐屡次遇险可以看到,一开始江东各家族并没有给他很大的支持,而只是在观望。孙权的军事行动,直到后来才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允许江东大族在恰当的时候介入是一石二鸟的明智之举。一方面,满足了江东大家族扩张的要求,给了他们实际的利益;另一方面,则可以削弱家族的私有武装,同时补充自己的兵力。通过恩威并施,从而把权仗更多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应该说,孙权在建立政权早期都是小心翼翼的,与其晚年的骄横跋扈相比,充分说明了他巩固政权的艰难。无论如何,孙权让江东政权真正稳定了下来,并且强化了君权。仅凭此点,他与孙策相比,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上所述,由于受到经济军事实力的限制,以及地方豪强实力的牵制,孙氏家族的政治军事重心始终是在南方而不是北方。这也就很好解释,何以吕蒙一心攻取荆州,而对曹魏的徐州防务空虚无动于衷。并且,孙氏政权的势力扩张必然还要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分配,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就是孙权为什么在逐鹿中原的军事行动中总是采取守势。采取守势,决不能说孙权的能力逊色于曹操或者是曹丕。托生乱世,出色的军事实力是一个君主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不能不提的就是孙权的军事才华。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军事战役数不胜数。孙权也在一系列江南攻防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简而言之,两千多年来,江南政权基本上都奉行守江必守淮的方针,而孙权做到了仅仅依托长江抵御北方强大的曹魏政权。即使不说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赤壁大战,能让横扫北方的曹魏政权虎视眈眈数十载却只能望江兴叹,就足以证明孙权的能力。

  最后来说一下孙权的举贤任能。一个好的君主,不是看他文采如何,也不是看他军事如何,标准只有一个:用人。在三国时代,任用贤才就相当于让政权更加稳固。相对于刘备的善于识人和曹操的用人不拘一格,孙权做的也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因为他所任用的人才大部分出自于江南的大家士族,而这些地方出来的人都是鱼龙混杂,有些甚至是纨绔子弟也不能不用,但仅从孙权慧眼识陆逊这点就可以看出他的认人功力。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这很明显是个政治联姻。虽然一定程度上这些大家族阻碍孙氏家族行使权力了,但他没有因为反感而采取抵制态度。相反他对有能力的人还相当重用,比如陆逊、顾雍、朱然等,可见其豁达的心胸。当然,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孙权从心底里还是有些排斥这些大家族的,这也间接解释了他喜欢吕蒙和诸葛恪的原因了。总得说来,孙权作为一个君主,绝对具备与曹刘并肩的实力,让曹操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icaqu2008
2011-07-24 · TA获得超过5.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5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789万
展开全部
领遗命孙权掌江东
孙策故后,年仅17岁的孙权入主吴候府,执掌江东大权。周瑜以中护军身份留在江东曲阿,与张昭一同辅助孙权。周瑜主外,张昭主内。
此时,江东还有不少山林之地盗贼出没,吴越夷人,虽被征服,仍蠢蠢欲动,加上孙策方薨,孙权年幼,一些士人和官吏多心绪不宁、有离异之心。周瑜与张昭商议后,即请孙权在马上巡视曲阿军营。他两人一左一右跟在孙权后面,以自身的威望烘起孙权的领袖之威。许多徘徊不定的士人见周瑜、张昭如此忠心拥戴孙权,心想孙权虽年幼,但有周瑜、张昭忠心为辅,江东基业一定稳定。而况,众人也渐知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昔日孙策在世时就很器重他,所以,渐渐也都安心了。
孙权器重鲁肃,令张昭颇为不满,多次在孙权面前说鲁肃年轻之甚,做事不稳。孙权笑道:“莫非子敬比孤还要年轻?”句话说得张昭无言以对。
  自此,尽管孙策已故,但年轻的孙权亲贤贵士、乐于用人、纳奇录异,又有张昭、周瑜、吕范、鲁肃、程普等一班文臣武将效力,江东百姓乐业、兵精粮足,尽现一派康乐景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微笑诶
2011-07-24 · TA获得超过13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0万
展开全部
子承父业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