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总则
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2005年4月14日印发)NOI)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普及。本竞赛及其相关活动遵循开放性原则,任何有条件和有兴趣的学校和个人,都可以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本活动不和现行的学校教学相冲突,是课外性质的因材施教活动。参加者可为初高中学生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青少年。 2.NOI及其系列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 3.NOI系列活动包括: 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信息学奥赛)。以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为单位组织参加的全国性比赛,比赛集中在同一地点在同一时间内举行。 2)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 简称NOIP或联赛)。联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组别,分别设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复赛为程序设计。参加初赛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参加NOI的各省都应参加联赛,参加联赛是参加NOI的必要条件。 3)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NOI冬令营,简称冬令营)。在每年的冬季假期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 4)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IOI)中国队选拔赛(IOI选拔赛,简称选拔赛)。为参加当年举行的IOI而进行的选拔赛。 5) 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每年一次的国际竞赛IOI。 6) 各省组织的培训和竞赛活动以及主办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
编辑本段竞赛的组织
1、NOI及其系列活动由主办单位委托各省与有关单位共同承办,主办单位也可直接组织竞赛。 2.办单位负责经费的筹措、竞赛用设备的准备以及与活动相关的组织工作。任何参赛的省都有义务和权利承办NOI和冬令营。 3.加竞赛的各组队单位负责组织当地的联赛、组队参加NOI、参加冬令营和选拔赛,负责当地青少年的普及和培训。 4.竞赛组织机构及人员: 1)竞赛委员会(Competition Committee,简称CC):代表主办单位负责竞赛组织工作的机构。竞赛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关于竞赛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责见《NOI竞赛委员会条例》。 2)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简称SC):中国计算机学会下设的负责竞赛技术工作的机构,负责竞赛的命题、评测、选拔、培训、带领选手出国参赛等技术工作。科学委员会是NOI的最高学术和技术机构。科学委员会由来自高校的资深的计算机专家组成,专家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聘任,以自愿者的身份参加工作。各省的计算机专家如条件合适,可以自己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后可被聘为通信委员。大学生或研究生可被聘为学生委员。NOI承办单位当年派2人任科学委员会委员,协助科学委员会完成部分技术工作。科学委员会的构成和工作程序见《NOI科学委员会工作条例》。 3)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简称TC):NOI竞赛期间负责竞赛的技术工作,包括竞赛设备、网络、支持环境等。技术委员会由承办单位派员组成。 4)领队(Delegation Leader):参赛队的负责人,每队一人。领队除负责本队选手的竞赛事宜外,还担任竞赛期间参赛队员的监护人。 5)选手(Contestant):参加竞赛的队员,分规定选手和奖励选手。规定选手是指按照法定名额参加竞赛的选手;奖励选手是指根据奖励规则追加的参赛选手。 6)观察员(Observer):随队参赛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特派员、省级奥赛组织者以及对竞赛有兴趣者。 7)观摩队(Observation Delegation):由第二年或第三年将承办竞赛的单位派出的观摩人员。 8)特派员:由省组织单位推荐、主办单位聘任的负责省竞赛组织工作的人员。特派员职责见《NOI特派员条例》 9)省级奥赛组织委员会:省一级为组织奥林匹克竞赛而设立的组织机构,该机构通常由省级科协、省计算机学会和(或)省级教育行政机构联合组成。该机构必须向主办单位备案。
编辑本段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
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在不同地点以省为单位组织的全国性的比赛。NOIP是NOI的基础。初高中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可报名参加联赛。 2. 每年10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下午举行初赛, 11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行复赛。该年的联赛称之为NOIn联赛,以NOIPn表示,其中n为年份。 3. 参赛者均须交纳一定的费用,费用的数额由主办单位根据竞赛组织成本核定。 4. 联赛的出题范围、竞赛形式及评分标准等由科学委员会制定的联赛大纲确定。 5. 联赛分初赛和复赛。联赛以省为赛区。每个赛区可设若干考场。 6. 联赛的初赛为书面答题,复赛为上机编程,试卷由主办单位统一印制。 7. 关于NOIP的具体规定,见《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组织指南》。
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2005年4月14日印发)NOI)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普及。本竞赛及其相关活动遵循开放性原则,任何有条件和有兴趣的学校和个人,都可以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本活动不和现行的学校教学相冲突,是课外性质的因材施教活动。参加者可为初高中学生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青少年。 2.NOI及其系列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 3.NOI系列活动包括: 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信息学奥赛)。以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为单位组织参加的全国性比赛,比赛集中在同一地点在同一时间内举行。 2)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 简称NOIP或联赛)。联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组别,分别设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复赛为程序设计。参加初赛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参加NOI的各省都应参加联赛,参加联赛是参加NOI的必要条件。 3)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NOI冬令营,简称冬令营)。在每年的冬季假期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 4)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IOI)中国队选拔赛(IOI选拔赛,简称选拔赛)。为参加当年举行的IOI而进行的选拔赛。 5) 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每年一次的国际竞赛IOI。 6) 各省组织的培训和竞赛活动以及主办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
编辑本段竞赛的组织
1、NOI及其系列活动由主办单位委托各省与有关单位共同承办,主办单位也可直接组织竞赛。 2.办单位负责经费的筹措、竞赛用设备的准备以及与活动相关的组织工作。任何参赛的省都有义务和权利承办NOI和冬令营。 3.加竞赛的各组队单位负责组织当地的联赛、组队参加NOI、参加冬令营和选拔赛,负责当地青少年的普及和培训。 4.竞赛组织机构及人员: 1)竞赛委员会(Competition Committee,简称CC):代表主办单位负责竞赛组织工作的机构。竞赛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关于竞赛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责见《NOI竞赛委员会条例》。 2)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简称SC):中国计算机学会下设的负责竞赛技术工作的机构,负责竞赛的命题、评测、选拔、培训、带领选手出国参赛等技术工作。科学委员会是NOI的最高学术和技术机构。科学委员会由来自高校的资深的计算机专家组成,专家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聘任,以自愿者的身份参加工作。各省的计算机专家如条件合适,可以自己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后可被聘为通信委员。大学生或研究生可被聘为学生委员。NOI承办单位当年派2人任科学委员会委员,协助科学委员会完成部分技术工作。科学委员会的构成和工作程序见《NOI科学委员会工作条例》。 3)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简称TC):NOI竞赛期间负责竞赛的技术工作,包括竞赛设备、网络、支持环境等。技术委员会由承办单位派员组成。 4)领队(Delegation Leader):参赛队的负责人,每队一人。领队除负责本队选手的竞赛事宜外,还担任竞赛期间参赛队员的监护人。 5)选手(Contestant):参加竞赛的队员,分规定选手和奖励选手。规定选手是指按照法定名额参加竞赛的选手;奖励选手是指根据奖励规则追加的参赛选手。 6)观察员(Observer):随队参赛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特派员、省级奥赛组织者以及对竞赛有兴趣者。 7)观摩队(Observation Delegation):由第二年或第三年将承办竞赛的单位派出的观摩人员。 8)特派员:由省组织单位推荐、主办单位聘任的负责省竞赛组织工作的人员。特派员职责见《NOI特派员条例》 9)省级奥赛组织委员会:省一级为组织奥林匹克竞赛而设立的组织机构,该机构通常由省级科协、省计算机学会和(或)省级教育行政机构联合组成。该机构必须向主办单位备案。
编辑本段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
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在不同地点以省为单位组织的全国性的比赛。NOIP是NOI的基础。初高中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可报名参加联赛。 2. 每年10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下午举行初赛, 11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行复赛。该年的联赛称之为NOIn联赛,以NOIPn表示,其中n为年份。 3. 参赛者均须交纳一定的费用,费用的数额由主办单位根据竞赛组织成本核定。 4. 联赛的出题范围、竞赛形式及评分标准等由科学委员会制定的联赛大纲确定。 5. 联赛分初赛和复赛。联赛以省为赛区。每个赛区可设若干考场。 6. 联赛的初赛为书面答题,复赛为上机编程,试卷由主办单位统一印制。 7. 关于NOIP的具体规定,见《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组织指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