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防治

 我来答
来自岘山古灵精怪的灰太狼
高粉答主

2020-03-12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9万
展开全部

苗期应加强蚜虫的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大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乳剂300mL/hm2与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g/hm2混合兑水450kg/hm2,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可以减少玉米生长后期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出现的双斑萤叶甲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对露雄期出现的玉米螟选用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灌心,或辛硫磷颗粒剂22.5-30.0kg/hm2撒入心叶防治。



扩展资料

玉米土肥水管理:定苗后及时中耕,清垄灭茬,促进根部下扎。其中,防倒的关键性措施是增施钾肥、苗期控水和防止过密。玉米根深才能株壮和抗倒能力强,土壤旋耕2-3年后要深翻1次。深松土壤35cm,分次施氮肥,增施有机肥。

在测土掌握地力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产量9000kg/hm2以上,施肥量为速效氮150kg/hm2以上、速效磷60kg/hm2以上、速效钾75kg/hm2以上,有条件的增施硫酸锌22.5kg/hm2作底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牌:农村读物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的一家中央级大型综合性出版社。为社会奉献的图书品种累计达2万多种,总印数4亿多册。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由于近年来的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处理不当,造成了绝大部分地区玉米瘤黑粉病大发生。据农技人员在三个乡镇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在20%~60%,病株率为30%~50%,严重的地块高达70%~80%,造成了玉米的大量减产,因而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同时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下将对其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介绍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减轻病菌为害。
(1)发生原因
①头年玉米收获后,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火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发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及初夏干旱少雨有利于黑粉病病菌冬孢子存活,并且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后期降水偏多,为黑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②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较强,干燥的冬孢子在室内可存活4年之久。近年来肇源县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及连作,加上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这是该病发生较多的首要原因。
③由于吉单180品种的多年种植,导致该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降低,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较重的又一原因。
④由于农民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农民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⑤山地及土壤贫瘠、干旱的田块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时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雾天气,就会严重发病。
(2)防治对策
①轮作倒茬: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3~4年的轮作倒茬。
②选种抗病品种:逐渐更换高感品种吉单180。
③消灭病菌来源:越冬期间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并应在春播前处理完毕;秸秆用做肥料时要充分腐熟;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
④种子处理:可以使用0.2%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产,提高能力。
⑤加强田管理: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
详情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1652302901
推荐于2017-10-06 · TA获得超过4.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73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568万
展开全部
有30多种,主要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
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圆斑病、玉米螟、玉米灯蛾、玉米病毒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
玉米叶斑病(胡麻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为针头状班点,后来变成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而成为长形或纺缍形,中央淡褐色,边缘为深褐色。全年玉米各生长期均会发生,气温20-32℃时最易发生,中下位叶斑病较多。发生时喷施丁香油400倍液防治之,预估防治率可达70-75﹪。
玉米煤纹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为针头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水浸状纺缍形,2-15公分长灰绿色病斑,高湿时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春作生长中期,即3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温在18-27℃,高湿时最容易发生,冬季及夏季时,气温不适合,所以很少发生。防治方法同叶斑病。预估防治率可达70-75﹪。
玉米锈病
分为普通型及南方型锈病,病斑多见于叶片,但叶鞘及苞叶也会感染。普通型锈病之夏孢子堆生在叶片表皮下,破裂后产生咖啡色粉末状之夏孢子。南方型锈病之夏孢子堆埋生在叶片表皮下,为小圆形并成金黄色。幼苗期较易感染疾病,但田间会发生大多在生长中后期。防治方法同叶斑病。预估防治率可达70﹪。
玉米嵌纹病
玉米矮化嵌纹病毒B型系统为主要病原,经由机械传播或蚜虫媒介感染健株。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出现密集黄斑后,扩散至全叶片成黄绿相间的系纹病征。严重时叶片退绿黄化,甚至茎部、叶鞘、穗叶及雄花上都出现系纹。若苗期被感染,有生长缓慢及植株矮化现象。防治方法,玉米在第6、7叶时感染,可增施一次氮肥促进罹病株之生长,若在第8叶以后感染,对产量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用防治。另外应注意媒介昆虫玉米蚜虫之防治。
玉米螟
为玉米最重要害虫,在3-9月间播种的玉米被害较严重。成虫在深夜活动,将卵块产于株高约20公分以上的玉米叶片背面,孵化的幼虫危害玉米各部位,最后在为害部化蛹。防治方法,可于株高20公分开始释放赤眼卵寄生蜂,每公顷施放蜂片200片,以抑制玉米螟卵粒孵化。另外分别于玉米轮生初期,轮生中期,雄花抽初前4-5天,雌花吐丝后3-4天,施用苏云金杆菌(16000iu/mg)粒剂于心叶。每公顷用量5公斤。预防防治率可达70-80﹪。
玉米蚜虫
为玉米生育后期的主要害虫,尤其气候干燥时为害严重。蚜虫群集心叶或苞叶、雄花及雌花梗吸汁为害,使植株生育不良,发生时喷施4.5﹪苦楝油2500倍液防治之。预估防治率可达70-80﹪。[6]
1、玉米穗腐病:
(1)玉米穗腐病发生情况:玉米穗腐病在庄浪县的发生面积随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年份而变化,2003年发病面积3500hm2,病穗率46%;2004年发病面积3000 hm2,病穗率26.5%,2005年发病面积4500 hm2,病穗率44.3%,2006年发病面积5300 hm2 ,病穗率23..9%。
玉蜀黍
(2)玉米穗腐病危害性:受病籽粒黑褐色或红褐色,百粒重降低1/2以上,品质变坏。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反应[5],试验观察:原粮内混入20%有病籽粒时,人食用时口感涩苦、味酸臭,过量食用会出现四肢无力、发热、恶心、呕吐、腹涨、腹痛、头晕等症状;马、骡、驴、猪等家畜饲用时出现腹泻、拒食,生长速度减慢等现象;羊、鸡饲用后食量减退,并出现母鸡产蛋率下降等现象;原粮中带有病粒,商品价值降低0.2-0.4元/kg,种子中带有病粒,播种量增加1倍。
(3)玉米穗腐病损失程度:为了测定穗腐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沈单10按果穗大小,病害程度分类,把有病果穗分成5级,测定各级果穗长度,无病果穗粒重(w),有病果穗中健康粒重(y),各级损失情况以公式损失率(%)=[(w-y)/w]×100计算。测算结果表明, 果穗受害后0、1.2.3.4级的损失率分别为0、18.4%、27.3%、45.0%、68.2%。
(4)玉米穗腐病症状: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穗腐,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2、种子霉烂与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造成缺苗断垄;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
3、穗腐:大田再侵染发病初期果穗花丝黑褐色,水浸状,穗轴顶端及籽粒变成黄褐色,粉红色或黑褐色,并扩展到果穗的1/3-1/2处,当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全部果穗。患病的籽粒表面生有灰白色或淡红色霉层,白絮状或绒状,果穗松软,穗轴黑褐色,髓部浅黄色或粉红色,折断露出维管束组织。
(1)病原菌:通过对庄浪县采集到的玉米病果穗不同部位镜检,并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镜检[5。9] ,发现属典型的镰刀菌分生孢子,对照有关文献资料比较鉴定[1-8],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 Schw),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Gibberella)的小麦赤霉病菌(G..zeae(schw)petch),为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2)发病规律: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3)穗腐的发病程度因素影响:
a.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庄浪县大面积种植的中单2号、酒单4号、酒单2号抗病性较强,病穗率在0-3%,而沈单10(组合Q1261/沈137)、沈单16(组合137/K12)不抗病,病穗率高达31.2%-46%,自交系478(组合8112/5003)及其杂交种掖单12.掖单13等高度感病,病穗率达50%左右。据观察易感病品种“青秆成熟”,果穗花丝多,苞叶长而厚,籽粒排列紧密,穗轴含水量高,水分散失慢;而抗病品种果穗花丝少,苞叶薄,顶部籽粒外露,在收获前已成熟下垂,雨水不易淋入。另外,第2.3果穗发病率明显高于第1果穗,病害级数高,损失程度亦大。
b.9-10月份降雨量及阴雨天数是发病的关键:玉米收获期及收获后由于秋雨连绵,造成农户对果穗不能及时收获和剥皮晾晒,给病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1999-2005年9-10月沈单10发病程度(y)与降雨量(x)的关系经回归统计分析:y=-0.751+0.311x,相关系数r=0.908>P(0.01)=0.874,说明x与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
c.温度条件适合病菌的生长发育:据资料介绍[2.4-5] :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发育温度4-32 ℃,空气相对湿度80%-100%时发育最好;分生孢子在湿度条件适宜时,8℃左右即可产生,以25℃时产生速度最快,温度低于4℃,发芽速度极慢,至少需要1d以上;形成子囊孢子的最低温度9-10℃,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4-35 ℃,以25-30℃为最适宜温度。而庄浪县9/下 -11/上是玉米成熟到果穗晾晒期,该段时间历年逐旬平均气温12.6-6.5℃,能够满足病菌生长发育。如果果穗堆积在一起,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有利于病菌再侵染,扩大病害程度。
4、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在调查中发现,凡被玉米螟为害的果穗或茎秆,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经济损失重。经统计分析,穗腐病发生率(%、y)与玉米螟虫株率(%、x)呈y=axb幂函数曲线关系[12。13],y病=1.3712x0.9549虫 ,F=323.82**>F0.01=10.04,回归关系极显著;玉米螟防治与不防治的穗腐病发生率(%)经t测验,t=5.589**>df0.01=3.106的极显著标准。这是因为玉米螟钻蛀所排粪便污染了茎秆与穗轴,给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场所。
发病程度与种植方式和播期有关:根据调查,地膜覆盖种植的沈单16第1果穗发病率18.5%,第2果穗发病率31.3%,分别比露地发病率低16.1.19.2个百分点;“谷雨”前播种并1次全苗的沈单10发病率21.7%,比“立夏”后补苗的发病率低21.6个百分点。总结其发病率低的原因是地膜覆盖和适期早播,能提早玉米的成熟期,使易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较低的缘故。
玉米病虫防治
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来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亲本(制种)或品种
建议科研单位、制种企业选用对穗腐病具有优良抗性的亲本及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同时县市种子公司、农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中,应把对该病的抗性列为鉴选重点,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引种;庄浪县应在推广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2、地膜覆盖,适期早播
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减轻收获和贮存期的病菌感染。
3、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
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
在剥苞叶过程中,对发现有病的果穗,应在发病与健康交接部位折去霉烂的顶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增加损失。据试验观察:果穗受雨淋不剥苞叶堆积3d,果穗顶端霉烂长度由3cm扩展到7cm;剥掉苞叶如不清除病果穗顶端霉烂部分,在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由5cm扩展到15cm;对果穗霉烂部分清除不彻底,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扩展2-5cm;而清除彻底干净,穗腐病就不在发展。
4、早脱粒,防霉变
收获后将病果穗挑检出,尽早脱粒,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干,以防籽粒进一步受病菌感染霉烂。
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
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大量累积是镰刀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喂(饲喂家畜)、氨化(氨化饲草)、粉(粉碎喂猪)、沤(沤制肥料或作为沼气填充料)、烧(烧坑做饭)的办法彻底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
5、种子精选包衣
因玉米种子表面病菌存活时间1a以上[5] ,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小病籽,用20%福?克种衣剂包衣[14],每100kg种子用药量444.4-800g,或用3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量214-300g。
6、化学药剂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期,用直径2mm左右水洗河沙5kg与20%氰戊菊酯8-10ml,50%多菌灵WP50g均匀搅拌制成的颗粒剂,每hm2用量60-75kg灌入玉米心叶正中心和组成心叶丛的4-5片叶间隙,避免在结露和卷叶时施药,据试验:灌心不仅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达100%,而且对玉米穗腐病、粘虫、蚜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同时在玉米收获前15d左右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在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7-29
展开全部
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黑粉病、病毒病、青枯病等。玉米病害一般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畏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轮作倒茬。药剂防治:1、防治大、小斑病,可用40%克温散乳剂500倍--10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洒,必要时隔7天再次喷药。2、防治黑粉病,可用25%粉锈宁或40%多菌灵,按0、3%的剂量拌种。3、防治病毒病应早期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灭蚜防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elloapple12
2011-08-10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42
采纳率:61%
帮助的人:2256万
展开全部
秋玉米生育时间短,易受干旱、高温、后期低温及病虫害威胁,会出现玉米棒小,甚至严重秃顶缺粒。因此,要抓好“五忌”。
忌干旱 秋玉米抽雄前10天到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土壤缺水会推迟吐丝,导致不能受精;生长前期遇旱,叶片萎蔫、植株生长细弱,苗体矮小;秋玉米应种在有灌溉条件的稻田;播种后如土壤持水量低于60%,易烧种死芽,需浇水保温;出苗后如叶片卷缩,须抗旱保苗;拔节到孕穗期保持70%左右持水量,如土表露白需灌水;抽雄期遇千旱,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30%以上;为防缺水阻碍,可采用人工授粉,即花丝露出时,在晴天露水干后9~11时进行人工授粉,隔1天一次,连续3~4次。
忌播种过迟 玉米如在9月20日以后抽穗吐丝,易受低温或寒露风影响,如气温低于20℃,受精受阻,秃顶缺拉加重,因此须在8月初播种。
忌播种过稀 秋玉米生长前期气温高、日照缩短,使玉米生殖生长提早,营养生长期缩短。因此应增加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46厘米、窄行33厘米、株距22厘米,每亩5500株。
忌施肥过迟 秋玉米一般播后不到一个月即开始拔节,需肥早,故肥料多时可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两次施用;肥料少时则可一次集中追施拔节肥,促进幼穗发育良好;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4~5叶对水追施拔节肥,亩施尿素5千克、钾肥5千克;8~9叶追施穗肥,亩用45%复合肥20千克,结合灌溉沟施或穴施;为集中养分供应,在抽雄始期,去掉全田总雄花的1/3。
忌病虫害 以玉米螟、蚜虫危害最为严重。在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每亩每次用3%呋喃丹1.5千克拌干细黄土点心,可以防治玉米螟;防治蚜虫可使用10%蚜虱净2500~3000倍液+新高脂膜;稻田玉米还要注意防治纹枯病等病虫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