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滤波电路的电容和电感是如何计算的,电容有无特殊要求

输出频率1~100HZ谐波失真度为10%LC滤波电路的电容和电感是如何计算的,电容有无特殊要求... 输出频率1~100HZ
谐波失真度为10%

LC滤波电路的电容和电感是如何计算的,电容有无特殊要求
展开
 我来答
夏侯俊远纳驰
2019-11-23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768万
展开全部
LC滤波器
LC滤波器适用于高频信号的滤波,则与它相反,由于电容器的容抗随频率升高而减小,所以信号的高频成分不能通过滤波器
fL为下限截止频率,由图可见,每增加一级RC滤波器,这一段称为通带外的其他信号将受到很大的衰减.28×10×10
×10
≈0;6:
C≈1/6.28fcR
=1/.28RC
fc≈1/,阻带内信号的衰减要大,由通带过渡到阻带的衰减特性陡直上升;(2)通带内的特性阻抗要恒为常数:(1)通带内信号的衰减要小,具有很大衰减的频段称为阻带。滤波器的分类如下:滤波器:1、无源滤波器
2、有源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又分为: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RC滤波器又分为,fH为上限截止频率,因此LC低通滤波器的串臂接电感,在通带内又不能取得良好阻抗匹配.28×10×10
×10
≈0.28fHRLRB=(10+5)×10
/6.28×200×10
×10×5×10
=240pF
C2≈1/,而容抗随频率增加而减小.2C1RLRB
计算实例已知:fc=10kHz
R=1kΩ
则3分贝的电容值为;6;6:1
低通RC滤波器
2
高通RC滤波器
3
带通RC滤波器
LC滤波器又分为:1
低通LC滤波器
2
高通LC滤波器
3
带阻LC滤波器
4
带通LC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又分为:1
有源高通滤波器
2
有源低通滤波器
3
有源带通滤波器
4
有源带阻滤波器
目前滤波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有两种.2RC
fL≈1/3.2C2(RL+RB)
fH≈(RL+RB)/[3,由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滤波器,并臂接电容,若按3分贝公式计算;[6.28C2(RL+RB)]
fH≈(RL+RB)/6.28C1RLRB
一分贝
fc≈1/3.2RC
fc≈1/,通带与阻带的交界频率称为截止频率,对滤波器的基本要求是、fH为Hz
2.28RC
fL≈1/10fL以上,才能避免组合电路之间的显著干扰由于单级RC滤波器的过滤特性缓慢,若要暗加过滤特性的陡度可使用多级的RC滤波器.015μF
已知fc=1kHZ
R=3kΩ
则3分贝的电容值为,以便于阻抗匹配,通常,LC滤波器有两类,通常fH>,易于掌握,但这种滤波器的实测滤波特性与理论上的预定特性差别较大,很难满足对滤波特性精度高的要求、C2、为F滤波器影象参数法的设计
滤波器是一种典型的选频电路,在给定的频段内,理论上它能让信号无衰减地通过电路,它由电感L和电容C所组成,由于感抗随频率增加而增加;后者是以网络综合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选区找出与理想滤波特性相近似的网络函数,其截止频率上的分贝衰减量将增加16dB
注明上述公式的单位是:R、RL:
C≈1/6.28fcR
=1/6;3,则
C≈(RL+RB)/.015μF
已知:fH=200kHz,fL=15kHz
输入阻抗为10,由于电容器的电抗随频率升高而减小,所以若串臂接电容C,并臂接电阻R就构成了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串臂接电阻R,并臂接电容C,然后根据综合方法实现该网络函数、C位置、RB为Ω,C、C1;6;6,高通滤波器的L,实测的滤波特性与理论预定特性十分接近,所以适合于高精度的滤波器设计要求,fc、fL:一是影像参数分析法
jszhjzj
2011-07-28 · TA获得超过1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万
展开全部
滤波器影象参数法的设计 滤波器是一种典型的选频电路,在给定的频段内,理论上它能让信号无衰减地通过电路,这一段称为通带外的其他信号将受到很大的衰减,具有很大衰减的频段称为阻带,通带与阻带的交界频率称为截止频率,对滤波器的基本要求是:(1)通带内信号的衰减要小,阻带内信号的衰减要大,由通带过渡到阻带的衰减特性陡直上升;(2)通带内的特性阻抗要恒为常数,以便于阻抗匹配。滤波器的分类如下:滤波器:1、无源滤波器 2、有源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又分为: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RC滤波器又分为:1 低通RC滤波器 2 高通RC滤波器 3 带通RC滤波器 LC滤波器又分为:1 低通LC滤波器 2 高通LC滤波器 3 带阻LC滤波器 4 带通LC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又分为:1 有源高通滤波器 2 有源低通滤波器 3 有源带通滤波器 4 有源带阻滤波器 目前滤波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影像参数分析法,二是工作参数分析法(又称综合法)。前者设计简单,易于掌握,但这种滤波器的实测滤波特性与理论上的预定特性差别较大,在通带内又不能取得良好阻抗匹配,很难满足对滤波特性精度高的要求;后者是以网络综合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选区找出与理想滤波特性相近似的网络函数,然后根据综合方法实现该网络函数,由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滤波器,实测的滤波特性与理论预定特性十分接近,所以适合于高精度的滤波器设计要求。 1.RC滤波器[见表一] 表一 RC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多级滤波器 电路 (a) (b) (c) (d) 计算公式三分贝 fc≈1/6.28RC fc≈1/6.28RC fL≈1/[6.28C2(RL+RB)] fH≈(RL+RB)/6.28C1RLRB 一分贝 fc≈1/3.2RC fc≈1/3.2RC fL≈1/3.2C2(RL+RB) fH≈(RL+RB)/[3.2C1RLRB 计算实例已知:fc=10kHz R=1kΩ 则3分贝的电容值为: C≈1/6.28fcR =1/6.28×10×10 ×10 ≈0.015μF 已知fc=1kHZ R=3kΩ 则3分贝的电容值为: C≈1/6.28fcR =1/6.28×10×10 ×10 ≈0.015μF 已知:fH=200kHz,fL=15kHz 输入阻抗为10,输出阻抗为5kΩ ∵输入端和输出端要阻抗匹配 ∴令RL=10kΩ,RB=5kΩ,若按3分贝公式计算,则 C≈(RL+RB)/6.28fHRLRB=(10+5)×10 /6.28×200×10 ×10×5×10 =240pF C2≈1/6.28×15×10 ×(10+5)10 ≈680pF 特点 RC滤波器适用于滤除音频信号的一种简单滤波器,由于电容器的电抗随频率升高而减小,所以若串臂接电容C,并臂接电阻R就构成了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串臂接电阻R,并臂接电容C,由于电容器的容抗随频率升高而减小,所以信号的高频成分不能通过滤波器 fL为下限截止频率,fH为上限截止频率,通常fH>10fL以上,才能避免组合电路之间的显著干扰由于单级RC滤波器的过滤特性缓慢,若要暗加过滤特性的陡度可使用多级的RC滤波器,由图可见,每增加一级RC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上的分贝衰减量将增加16dB 注明上述公式的单位是:R、RL、RB为Ω,C、C1、C2、为F,fc、fL、fH为Hz 2.LC滤波器 LC滤波器适用于高频信号的滤波,它由电感L和电容C所组成,由于感抗随频率增加而增加,而容抗随频率增加而减小,因此LC低通滤波器的串臂接电感,并臂接电容,高通滤波器的L、C位置,则与它相反,通常,LC滤波器有两类,一是定K式LC滤波器,二是m推演式LC滤波器。 K式滤波器是指串臂阻抗Z1和并臂阻抗Z2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4327fcbb9b
2015-06-0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百度网友4327fcbb9b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6425 获赞数:292062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现在单位工作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器C,或与负载串联电感器L,以及由电容,电感组成而成的各种复式滤波电路。
  滤波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滤波分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
  经典滤波的概念,是根据傅里叶分析和变换提出的一个工程概念。根据高等数学理论,任何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信号,都可以被看成是由无限个正弦波叠加而成。换句话说,就是工程信号是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线性叠加而成的,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叫做信号的频率成分或叫做谐波成分。只允许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正常通过,而阻止另一部分频率成分通过的电路,叫做经典滤波器或滤波电路。
  从理论上出发计算,需要知道稳压电源的功率部分是工作在开关状态还是线性状态。开关状态需要知道开关的频率,然后1/2PAI根号下LC计算衰减滤波,也可以先确定电容,电源是5V输出的,允许过载压降V的话,V/T/2就是dV/dT,T是开关频率的倒数,这个时候还要大约地知道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的大小,dV/(dT*ESR)就是电容需要补充的电量Q,根据C=Q/U算出电容值。
  另一种方法,按照经验值电路走1W的功率需要1uF的电容滤波,但实际选的电容大一点也无妨。电容在滤波器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稳定电压,电感是稳定电流用的,电感选多大,要看你的电源输出电流是多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