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一、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二、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译文
黄四娘家的花儿开得茂盛,把小路都遮住了,万千朵花压弯了枝条显得格外的低。
蝴蝶眷恋这芬芳的花儿不停的在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发出恰恰的鸣叫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江畔独步寻花》创作于公元761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定居成都草堂,黄四娘是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即便是生活困顿,杜甫依然心怀希望与美好。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即使是没有朋友相伴,独自散步,也能以美的心灵,欣赏这春天的美景。
二、赏析
杜甫沿江散步,花满枝头,燕舞莺歌,既有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又情随景生。有静有动,视听结合,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黄四娘家”、“千朵万朵”首句以普通人名和口语入诗,颇有民歌味。此诗仿佛进入千年前成都郊外的那条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春光给予视听上的无穷美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
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