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有很多儿子,为什么却把皇位传给了十五阿哥永琰呢?
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权。尽管乾隆皇帝曾有过“朕八旬有六归政”“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聩的时候,越发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一丝一毫也不肯相让,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
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乾隆皇帝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扩展资料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
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永琰是乾隆的十五子,原本没有多大希望被选为太子,但乾隆的理想太子人选两个嫡子永琏和永琮(子以母贵,生母为孝贤皇后)早夭,这时乾隆帝在世的皇子只有6位,两个儿子永珹(嘉妃生)、永瑢(纯妃生)被过继他人,可选择的只有4位,都不太成器,相对而言永琰为人比较忠厚,学习比较努力,行为举止也比较得体。
最终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秘密立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又封为嘉亲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