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赏诗歌?

明天期末考了,其中就有诗歌鉴赏,四十个大分啊!都不知道从哪入手,怎样去解析才能得高分呢?... 明天期末考了,其中就有诗歌鉴赏,四十个大分啊!都不知道从哪入手,怎样去解析才能得高分呢? 展开
 我来答
寄在玥儿
2011-07-28 · TA获得超过61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7万
展开全部
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1.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
①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视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强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优秀的诗歌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有具有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②诗歌的另一特点是强烈的感情抒发。饱含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发,也可以间接抒发,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据事发意。
③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语言具有和谐悦耳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中国古代的律诗是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的。
2.对古代诗歌要有大致了解
古代诗歌的种类形式很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古体诗只要押韵即可,字数、句数、对仗都不作严格要求。而近体诗在音律、平仄、字数、句数、对仗等方面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3.感受诗的形象
诗人创作诗歌时,其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都是以想象为中介而融合成诗歌形象的,读者就应该透过诗人感情世界的窗口,借助联想、想象,涵泳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眼前再现出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启迪读者的思想内容。鉴赏时认真理解诗人塑造的形象,以利把握主题。
4.领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诗的意境,就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为了创造出和谐、完美、鲜明的意境,诗人常常把抒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和象征、联想和想象等手法,那么,鉴赏诗歌时也应借助这些艺术手段来体会诗人所创造的意境。
5.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之美集中表现在精炼美和音乐美上。“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诗句足以说明古人在诗歌语言上的炼字,简直是呕心沥血的。
古代诗歌语言还具备以下特点:
①省略成分多,要靠体会诗意时补充。
②因格律或押韵需要,字词倒置的现象十分普遍。
③诗词中的用典使诗意丰富而篇幅短小。
④诗词语言的跳跃性大,必须准确把握诗人的思路,才能很好理解诗意。
⑤诗词具体的用词活泼,一字传神。
⑥诗词讲究平仄、押韵,节奏感强烈,琅琅上口,易诵读,能歌咏。
总而言之,鉴赏诗歌离不开“身同感受”的体悟,感受形象,理解内容,评价优劣密不可分,相互作用。

二、鉴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1.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①明白词语的含义。这里词语的含义并非指一般的意义,是指特殊的含义。一是指诗、词、曲中使用了的典故,只有理解了典故的意义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如《从军行》中“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关山月”即为用典。“关山月”本是汉乐府诗题,这类诗歌是歌咏戍边将士之苦和思乡之愁的。这里作者是用“关山月”来表达这些愁苦的。
另一方面是指一些词语的语境意义,而这些语境意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闹”了。这里的“闹”生动形象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的盛况,和枝头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这“闹”有充盈和生机盎然的深意了。
②理清句子的结构。诗歌的语言是力求凝炼的,有时还工整对仗,讲究音韵,造成句子有如下特点。一是省略跳跃,要做必要的补充;二是语序排列颠倒,理解时必须调整成正常的语序后才能正确。调整语序主要是依据词语意义之间的关系。
2.进而理解深层含义
①理解诗句的语境意义。一般从两方面入手。A.对上下文中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B.联系作者或所写事件历史背景来理解。作者诗中意思不会无病呻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感而发的,联系作者处境和作品背景。可使我们深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
②理解诗句的意境意义。诗句的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的融合,要理解诗歌语句的意境意义,首先应分析作品中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是什么,在脑海中形成那事那景展示的画面,再依据这些画面去想象作者处于其中将会有什么样的感情。从而理解出意境意义。
理解并体会诗句的意境意义,最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脑海中能够浮现出作品中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能够切实地设身处地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把握住作者在写所写之景时的感情基调,那感情或明快,或高亢,或阴暗,或低沉,或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等等,这样就能够比较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深层含义了。
3.从艺术角度鉴赏
①语言艺术的特点。诗歌语言较普遍的要求是精炼、含蓄和跳跃性。A.精炼,就是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文字表现出尽量多的丰富内容,且用语准确、生动、形象,是为诗歌语言的个性艺术特征。B.含蓄。诗的语言一般不直露直说,要求表达感情也不直露,而是意在言外,却能事清、景明、情真,绝不赤裸裸表白。
②艺术手法。一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不加任何掩饰地抒发出内心感受。还有间接抒情,即有的是借景抒情,也叫托物言志,依事明理;有的寓情于事,把感情放入叙事之中来表现。一是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必须弄清楚诗人运用哪些具体的手法来表达。而表达手法常常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衬托和象征手法等。
归纳起来,鉴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就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表达技巧”这样三大方面。为了更直观而简明,特列表如下:

三、鉴赏诗歌必须注意
1.分清类别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有古风(古体诗)、格律诗、民歌、乐府等;而在古风(古体诗)和格律诗中,又可分出多种类别。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
2.体味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3.咬文嚼字
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炼,富于表现力。鉴赏时必须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深刻领略含义隽永的字词,切实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各种技巧。
4.明辨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是依靠各种艺术手法表现的,例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对比”等等。要准确理解这些手法,应有助于披文入情。
四、鉴赏诗歌分类指导
1.写景抒情诗(主要是山水田园诗)
鉴赏山水田园诗,主要从三个方面掌握。
首先,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国古代诗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于是就有了诸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的说法。自然景物一经诗人纳入诗中,必然就会烙上诗人感情色彩的烙印,并为表达诗人的特定的情感服务。比如李白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短短四句诗,却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诗中写出了烟花含愁,孤帆满载着遗憾,天际碧水带走了无尽的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跃然纸上,从每一个画面中流露出来,故意境全出。
其次,领会诗人写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尤其对一些看起来,表面上是纯粹写景的山水诗,应全面联系来理解情感。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透过所写景物我们可以轻易地体会到诗人那种热爱祖国河山的爱国情怀。但是,如果深知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平定后,那么,诗中应该还包含有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顺流东下的喜悦之情。
鉴赏诗歌,应审出作者情感的寄托,诗人情感寄托之深浅,之远近都应判断分明。
最后,深入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诗中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是注意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景物的方式方法。角度有“高、低、俯、仰、远、近”等;方式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绘态”等;而一些描写技巧主要表现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对比”等细节描写;还有就是“比、兴”等。
诗歌中语言特色主要与风格相关,如“雄浑壮丽”、“豪气冲天”、“刚劲铿锵”和“哀婉凄清”、“缠绵悱恻”、“儿女情长”等,都必须通过不断的长期诵读,体味,剖析、领会才能深入把握其中的风格和技巧。
2.咏物言志诗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古人喜好吟咏的对象,大到山川河谷,小至花鸟虫鱼,无一不是诗人描摹歌赋的对象,在诗人细致入微的描写雕刻的同时,总要非常自然地寄托着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诗才可能是好诗。因而咏物诗必言志,否则不可能成为好诗。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其以下特点,
其一,咏物诗必定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追求贴切逼真,但又不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而是要深入到景物的灵魂,充分展示出其神韵和品格,在形似之后力求神似。古人写咏物诗追求“不即不离”,即“不滞于物”,就是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双双“曲尽其妙”,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鉴赏咏物诗更侧重于诗的“曲尽其妙”的特点。
其二、咏物诗中描摹事物离不开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鉴赏咏物诗必定要注意作者感情。但是应有所区别,因为诗人们各自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性格,志向,以及在创作诗歌时的观察角度,认识的深浅等方面的不同,哪怕是描写同一事物同一对象,其感受和感情也往往是不同的。鉴赏时必须“明察秋毫”。
在此,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咏物诗都会饱含作者明确的感情寄托的。
其三,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有以下特点。从整体构思上而言,咏物诗或用拟人,或用比喻,手法不同,却能反映出诗人的自我形象融入了所咏对象之中,只不过深浅、含蓄和明朗不同罢了。一些作者自我形象不明朗的客观咏物诗,常常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现。另外,从具体的描写方法上看,诗人对所咏对象,除了正面的直接描写外,还会采用侧面的间接描写,采用衬托、烘托、托物等手法,以更充分表现出所咏之物的气质和神韵。
3.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这一流派主要形成于唐代。在唐宋时代,出现了一批着力描写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人,产生了数量可观的“边塞诗歌”,并且蔚为大观,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束奇葩。
边塞征战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方面的,鉴赏边塞诗就应该从多个角度切入,全面体味诗的整体风格,把握时代风貌,领会作者感情。
因为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出国家命运兴衰的文学作品,所以,鉴赏边塞诗必须了解作者时代特征,才能更准确体会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边塞诗被誉为“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组成方面,不少诗歌写出了边关将士勇敢豪迈,一往无前;即使写艰苦战争也是壮丽无比的;写出征远戍也是爽朗明快的;写壮烈牺牲也是死而无悔的……时间流逝到中晚唐后,国势开始衰微,边塞诗中不免夹杂了悲壮和惋伤的描述内容;到宋代,国家民族劣势,国难不断,外侮横行,致使边塞诗流露出的感情多为报国无门的愤懑,无家可归的哀痛,多了一些凄厉,多了一些惆怅。鉴赏边塞诗首先要把握好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贴切,否则难以真正领会时代特征的不同风格。
所以,在鉴赏边塞诗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到:任何一首边塞征战诗的大题材相近,而每首诗歌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我们在鉴赏这类诗歌时,要能够区分出每首诗作的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从而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真正的深情。边塞征战诗歌的内容异彩纷呈: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有激情报效国家的,有写出征将士乡愁和家中妻子离恨的,有表现塞外生活艰辛和连年征战残酷的,有不满帝王黩武开边和怨恨将军贪功启衅的,有久戍边关怀念家乡和亲人的,也有惊异不同中原的塞外风光的等。
边塞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壮悲慨,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微体会,才能有可能准确领会到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所反映出来的边塞征战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4、怀古咏史诗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正因为这样,诗人们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早在魏晋时代,甚至于更早一些年月就已经产生了,一直发展演变到唐朝便蔚然成风,从而形成了怀古咏史派的诗。唐朝还出现了诸如刘禹锡,杜牧这样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怀古咏史诗从此便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鲜艳浪花。
鉴赏怀古咏史诗,必须要很好地解决以下的几个问题: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古事和古迹是怎么样的;诗人为什么要着力写这样一个古人,这样一段古事;在描写和抒情中,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态度、观点和认识;诗人是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表达他的态度、观点和认识的······阅读诗歌时,能够较好地弄懂这些和与此相关的问题,那么,鉴赏任何一首怀古咏史诗就应该有七八分把握了。
鉴赏怀古咏史诗要切实做好下面几点。
首先要弄清诗歌中所写的史实。对于诗歌中所牵涉到的史实、人物、事件简况都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这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必须积累相当的历史知识,历史知识积累越多,对鉴赏怀古咏史诗就越容易深入。本来,文史不分家。中学历史课、语文课以及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相关的知识,都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的宝藏。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怀古咏史诗时,一定要切实注意读好其中的每一项注解。这也是读懂和理解原诗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历史知识,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不会误入误区,不会想当然了。
其次,要准确体会诗人诗作的真正意图。历代诗人都会对尘封已久的史事抒发古幽之情,那一定是有与现实相关的因素,或者是有引发感慨触发的媒介的。比如说:北宋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他到过当地一个名叫“赤鼻矶”的地方凭吊古人古事,而这个“赤鼻矶”是相传为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就成了触发诗人苏轼感慨万千的媒介了。而实际的历史上,赤鼻矶却并非赤壁之战的原战地。再说辛弃疾登上了京口北固亭后,写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在词中,词人从历史上孙权、刘裕都是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并取得了胜利的历史事实,联想到今天的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以及自已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的现实,因而留下这首千古绝唱的词篇。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词人感叹被触发而出的媒介。
第三,鉴赏怀古咏史诗,要特别留意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诗人词家怀古咏史,大致上可以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诗人词家在对历史作出冷静而理性的思考,而自己并不置身其中。比如晚唐的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极力为项羽的自刎而万分惋惜。他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到了北宋的王安石,他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在他所写的《题乌江亭》一诗中是这样写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两位诗人虽然对同一历史事实有不同的看法,但相同的一点是:抒发感情,却置自身于事外,比较冷静而客观。另外一种情况是领会感情的同时,注重把史实与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中体现出来的感情或者是感慨个人遭遇的不幸,或者是抨击社会现实,表现心中的不满。比如前面提到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便是如此。
在鉴赏古代诗词领悟感情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诗人只抓住历史中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就是一首借今讽今的佳作。诗云:“宜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利用诗词表达对史实的认识和态度不尽相同,各有观点,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观点中领悟其感情。再如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上堪称为“和亲”的故事,就因人而异。杜甫的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人毫不保留地而且是极其深沉地抒发出了自己对那远嫁异域异地的美姑娘的深深的同情。尽管杜甫在此是就事论事,没有丝毫节外的议论。故以历史事实抒情的客观性中仍包含有主观色彩。同样是针对“昭君出塞”的史实,王安石却是这样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南北。”明眼人一见便知,王安石是“借他人酒怀,浇心中块垒”,更多的情感是表现出自己被排挤后的失望内心感受,且行文之笔法是辛辣和冷竣无情的。
由此可见,面对同一历史事实和题材,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处境下的心情,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的。从诗人的不同的情感的表达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们不同的诗的艺术技巧,而且还可以见到诗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最后一点,在鉴赏怀古咏史诗词时要分析其写法。诗词的创作有“构思”和“章法”上的区分。在构思上,怀古咏史的诗词可谓百花齐放,各放光彩。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有由议论而引发开去的,如清人刘献庭的诗:“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就是借用“王昭君出塞之事”,对汉元帝统治的昏庸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可见议论引发开去的功效。
在诗词创作的章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或作正面描写对比,或作侧面间接烘托,或者多种修辞运用,或者直接议论抒情,不一而足。章法上不同的写法,实则是由诗词的主题需要而决定的。写法常常反映出诗人的风格。鉴赏怀古咏史诗词,同样要对具体的诗词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内容,并从中领悟出诗作的基本风格。章法是风格的表现。写法与修辞紧密相关。因此,在鉴赏怀古咏史诗词时,要特别留意诗词中的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与这些人和紧密相关的典故。有些诗词,失去了典故的鉴赏就失去了一切意义。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总共用了六个典故。如果对其中任何一个典故毫不了解,就根本无法进行鉴赏的。反之,如果对词中所有的典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就能较好的体会出作者用典的良心和目的,鉴赏诗词就容易多了。
5、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就是由一点事由触发灵感,生发开去,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慨。这里说的所谓“即事”诗,一般说来是没有什么严格的界定的,之所以要将这种“即事感怀诗”划为一个诗的种类,说白了,就是为了学生高考的应考需要而定的。因为在高考中除了在上文所列的“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这样几类富于明显特征的诗词之外,还仍然有不同于这几类诗词的其他题材的诗词歌赋作品。比如说还有诸如“怀亲、送友、思乡、赠别、生离死别、人生感悟、闲情逸志和羁旅奔波、疲惫劳顿”等等,这些内容的诗歌都很可能会被选作高考诗词鉴赏的考题,故特一个种类聊加分析指导。
正因为“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因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成诗的,在鉴赏这一类诗首先就必须对引发诗人灵感的事要有相对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准确把握准诗词的内涵。比如唐诗人张继写过流传极广的《枫桥夜泊》一诗而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写了一道《闾门即事》诗:“耕夫占慕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这首诗中所即之事在首句:因为“占慕”句含义又是指农民估量自己要被征兵而逃亡。从诗中可知,诗人是“试上吴门”,就是由登上城楼眺望而生出感慨来的。他见到田园荒芜,“春草青青”,百姓流散,特别感叹“募农为兵”的政策给农民带来了不尽的苦难。明其事即明其感了。
再如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全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可知词人作词是因“路上遇雨又无雨具”这么一件小事引发而生的,并致使词人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不“为喜乐而忘形”(“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词中的“风雨”含双关之意。
鉴赏即事感怀诗,在切实了解了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的时候,万万不可以粗疏,要仔细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别。因为即使是极为相似的事件,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诗人的笔下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怀的。怀亲思乡的主题的诗不计其数,其感慨不同者甚多。如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妻子儿女的。但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其中的思乡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后痛悼故园的情感流露。而朱弁在抒发怀亲思乡的《春阴》一诗中,透露的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的。由此可知,因为引发感怀诗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所抒发出来的感叹就不一样,而所采用的笔法也是不一样的。鉴赏即事感怀诗时,要注意“其事”。
在注重了“即事”,即所写的是什么事之后,更重要应把握诗人通过此事抒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怀。赏诗大多为赏情。之所以采用“即事感怀诗”的说法,而不说“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高考指挥决定的。那些由于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感慨的诗,也有些是偏重于叙事的。比如杜甫《三绝句》中有一首:“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肘,回头却向秦云哭。”诗中记叙了一位逃难者的哭诉情形,就是诉说有二十一户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四川,到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叙事诗,的确堪称精品。但是,像这一类倾向于客观叙述而作者自己没有进入诗中的叙事诗,在古代诗坛中并不多见,尤其那短小的律诗、绝句更为绝少。因其少之又少,被选入高考作为鉴赏的对象的可能性则小。
之所以称之为“即事抒怀”的诗作,就是要特别重视诗中“抒怀”的特征,就是要特别留意诗人在诗中直接抒发出来的自己的情怀。
在鉴赏“即事抒怀”诗应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要辨析诗中的“事”与“情怀”的结合。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先写笛声满城飞扬之事,再写深思故园之浓情,诗人的“故园之情怀”,是由于一曲《折扬柳》“一事”引发出来的,“事”与“情怀”结合紧密,自然贴切。再来看看辛弃疾的词《玉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上片写事──浓云遮山,寻山不见,待云散山现,心中欣喜的情怀直露无遗。“事”与“情怀”的结合中又含有跌宕起伏,摇曵变化的情姿,堪称为典范的“即事抒怀”之词。
其次,鉴赏要准确体味出诗人所抒的“情怀”的深情厚意,特别是对那些思乡、念亲、怀友、离别、羁旅、漂泊的诗歌,深入诗中,方能得其要领。一般说来,能够流传千古而至今,都有真挚情感,应细加赏析。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即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诚恳的情怀。古人评说道:“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又说:“深情赖有妙语达之。”“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等等,都是说诗真情深,不可不细加体味品尝。像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一词(略),词人蔑视金人,于是借友人出使一事,宣泄自己反对议和的观点,抒发收复失地信念,表现大义凛然浩气的浓重之情。全词立意高远,开掘深切,情怀厚重,词中之“情怀”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再次,应辨析此类诗中“感怀”的艺术技巧。古代这类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偶有灵感便冲口而出,亦或是在宴饮时的觥筹交错之中,仓促地一挥而就,不会像一些精雕细刻的诗作那么讲究。但因为诗人艺术功底深厚,凭其长期作诗的经验,同样地显现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个性风格。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修辞方面,必须多加注意。
絮语24
推荐于2016-02-18 · TA获得超过42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0万
展开全部
  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阅读诗歌,应注意意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以及意境的特征,它们共同为表达情感而服务。
  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问:炼字、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构思。
  从诗歌的内容方面提问: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技巧手法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包括三方面: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议论、铺陈等。
  表现手法,如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象征、对比、虚实(虚实结合或由实入虚)、用典、化用、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可参看《导与练》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句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参考资料: 絮语24原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方水土8065
2011-07-30 · TA获得超过52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8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427万
展开全部
一、诗言志,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所以可以从抒情入手去分析。一是看抒了什么情,二是看诗人用什么方法来抒情(各种修辞方法,写作方法),有无时代特点、时代共鸣。二、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可以从押韵、叠韵叠字等方面去欣赏。三、诗的第三个特点是凝练,可以从选词煤炼字入手分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58207816
2011-07-28 · TA获得超过3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20%
帮助的人:67.8万
展开全部
高中的诗词鉴赏,无非就是从修辞手法入手,在鉴赏时,首先从诗词的整体情感上确定大方向,是咏物、赞人、思乡还是罢官后的惆怅,定下大方向以后,他肯定让你据某一句或某两句来进行赏析,再看这句诗中的景或物,诗人往往将感情倾注于景物上,再利用高中学的固定式路数应对就行了。应注意的是:大方向很重要,主要感情一定不能错,这个没什么技巧,只能靠自己理解,这个要是分析不对,就不妙了。现在你的期末考试应该结束了,不过希望对你以后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