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扩展资料:
《红楼梦》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红楼梦》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给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直至中国现代文学中,也有明显受《红楼梦》影响,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历来以《红楼梦》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影就更不胜枚举。
两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在本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有一段话:“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 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唉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 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这段话中出现了“太祖皇帝”几个字。“太祖”在古代是某些朝代开国皇帝的庙号,而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的只有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而在这些朝代里面,首先可以排除辽、金、元、清,因为这几个朝代的“太祖”在位时并未入主中原,更不用说“姑苏扬州一带”了。剩下了宋和明,但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宝钗和探春谈话时谈到了“朱子”,即朱熹(详见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l.../200221056.htm)。朱熹是南宋人,而宋太祖是北宋开国皇帝,还健在的赵嬷嬷“才记事”时见过“太祖皇帝仿舜巡”,所以不可能是宋朝。由此看来,本书大体是写明朝之事。
但是,书中也有许多其它朝代的痕迹,比如京城是“长安”,皇宫叫“大明宫”,贾雨村的官职“大司马”,香菱的“石榴裙”,和对年老仆妇称呼“嬷嬷”等,也溶入了汉魏、唐、宋、清等许多朝代的历史。所以说,本书一开始就强调“无朝代年纪可考”。
《红楼梦》第8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他父亲秦邦业现任营缮司郎中,年近七旬,夫人早亡,因年至五旬时尚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下个女儿,小名叫可儿,又起个官名叫做兼美。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秦邦业却于五十三岁上得了秦钟,今年十二岁了。因去岁业师回南,在家温习旧课,正要与贾亲家商议附往他家塾中去。
翻阅陈康祺著清史笔记《郎潜纪闻·初笔卷四》,发现第140条目为“育婴堂”:
“元明之世,育婴堂尚未通行。自国家忠厚开基……世祖皇帝讲筵触发,特严溺女之禁,海内始知育婴堂为善举,然在官尚无常饩(笔者注:指供给的粮食)也。仰维孝庄皇后首颁禄米,满汉诸臣,依次输助。不数年,由京师以达郡县,育婴之堂,遍天下矣。”(P70,中华书局1984年3月版)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乃出身养生堂,即从“育婴堂”所抱养也。可以说,《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必在康熙朝之后了,因为如果作者是明朝人,那么他是不可能知晓清朝才出现的“育婴堂” 这个社会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