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去反应呢?
消除反应又称脱去反应或是消去反应,是指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和其他物质反应,失去部分原子或官能基(称为离去基)的有机反应。
消除反应发生后,生成反应的分子会产生多键,为不饱和有机化合物。消除反应可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见基)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
醇类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
消去反应的规律:含一个碳原子的醇无相邻的碳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扩展资料:
消除反应按失去的两个基团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类:
(1)β-消除
β-消除又称为1,2-消除,处于相邻原子上的两个基团失去后在这两个原子之间生成π键(见共价键)的反应。若相邻的两个原子都是碳原子,则会发生成烯消除反应。
(2)α-消除
α-消除又称1,1-消除为同一原子上的两个基团失去后该原子形成不带电荷的低价结构(如卡宾或氮烯)的反应。
(3)1,3-消除
1,3-消除为分别连在1,3-或更远的相对位置上的两个基团消除后得到环状产物的反应。这些反应也可看为分子内取代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又称脱去反应或是消去反应,是指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和其他物质反应,失去部分原子或官能基(称为离去基)的有机反应。消除反应发生后,生成反应的分子会产生多键,为不饱和有机化合物。消除反应可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见基)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
消除反应按失去的两个基团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类:
1、β-消除
β-消除又称为1,2-消除,处于相邻原子上的两个基团失去后在这两个原子之间生成π键(见共价键)的反应。若相邻的两个原子都是碳原子,则会发生成烯消除反应。
2、α-消除
α-消除又称1,1-消除为同一原子上的两个基团失去后该原子形成不带电荷的低价结构(如卡宾或氮烯)的反应。
3、1,3-消除
1,3-消除为分别连在1,3-或更远的相对位置上的两个基团消除后得到环状产物的反应。这些反应也可看为分子内取代反应。
反应机理
1、E1消除
单分子消除反应(E1) 反应物先电离,离去基团断裂下来,同时生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失去 β氢原子并生成π 键。反应分两步进行,决定速率这一步(决速步)只有反应物分子参加。故E1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与碱的浓度无关。 [3]
2、E1CB消除
共轭碱单分子消除反应(E1CB) 反应物先与碱作用,失去β氢原子,生成反应物的共轭碱碳负离子,然后从这个碳负离子失去离去基团并生成π键。在生成π键的步骤中只有共轭碱碳负离子参加。
E1CB也分两步进行,反应速率不仅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也与碱的浓度有关,其关系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也成正比。一般说来,只有β碳原子上连有硝基、羰基或氰基等足以稳定碳负离子的强吸电子基团的反应物,才能按E1CB机理进行反应。
3、E2消除
双分子消除反应(E2) 反应一步完成,离去基团的断裂、β氢原子与碱中和、π 键的生成三者协同进行(见协同反应),反应物和碱同时参加反应。E2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碱浓度都成正比。上述三种机理以E2最普遍,但并非所有E2都完全协同。
有些E2中,β氢的断裂稍先于离去基团的离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E1CB相似,称为“接近E1CB的E2”;
另一些E2的情况刚好相反,离去基团的离去稍先于β氢的断裂,在一定程度上与E1相似,称为“接近E1的E2”。一般的E1、“接近E1的E2”和典型的E2等反应都以发生扎伊采夫消除为主,而E1CB和“接近E1CB的E2”却以发生霍夫曼消除为主。
我给你通俗一点的说法,消去反应分为两种,
一种是含有羟基的物质,羟基和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在浓硫酸加热170℃的条件下,脱去一个水
生成一个双键和水分子
一种是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卤素原子和相邻碳原子上的氢脱去,生成卤化氢和双键。
高中只要掌握这两种就够了,有问题再问我
去百度百科看看,那写得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