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驮石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以前有很多?
在上古时代的中国传说中,赑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另一个故事是陈宣帝年间,当时北方为北周,北周武帝灭佛时,齐地海曲慧闻禅师被迫从海上南下,遇到大风浪,船沉海底。这时有一只神龟将慧闻等人驼到江宁(现在的南京)。
慧闻向神龟道谢时,神龟说:"师父不认识我了,我就是海曲(今日照)石梁溪放生池里的老龟。这时慧闻才恍然大悟。原来慧闻在海曲曾买下石梁溪作为放生池。后来慧闻将这个故事讲给陈宣帝听,陈宣帝很感动,就下诏建报恩寺,并为此立碑。龟乃东海龙王第九子,名“赑屃”。
扩展资料:
赑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九子第六子,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霸下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努力地向前走,并且总是不停步。
赑屃的形象其原形可能为斑鳖,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赑屃
传说赑屃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赑屃(bìxì),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赑屃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还有一种说法是是赑屃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力大能负重。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扩展资料:
现存遗迹
在湖北武当山净乐宫的两座御碑亭内,有两座赑屃驮御碑,是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库时搬迁至此地的。这两座赑屃驮御碑长为5.3米,宽为2.36米,高为8.5米,重达102吨。东面的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西面的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是全国现存明代最大的两座赑屃驮御碑。
台湾台南市赤崁楼南面墙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开的九座御龟碑。清朝乾隆51年,天地会的林爽文在台湾举兵起乱,清朝赶紧命令陕甘总督福康安率军到台平定乱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战乱平定,乾隆皇帝很高兴,亲自写了五篇诗文纪念这件事,并制作十座碑石与龟座,其中四座全刻满文四座全刻汉文二座满汉文合刻,其中一座在嘉义的公园(真碑假龟)。
另外九座最早放在台南南门路附近纪念福康安的生祠里,日据时期生祠毁坏,于1935年移到大南门的外城,1950年才被搬到赤崁楼南面墙下的位置,成为赤崁楼受人注意的焦点。这些碑的名称是“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记事语之满(汉)文碑”,也称赑屃御碑。
参考资料:赑屃驮御碑-百度百科
推荐于2017-10-02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