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对我国现当代美术发展有什么影响?
展开全部
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艺术成就对今天中国学院(现代艺术和传媒方向)艺术的影响
主要是:1、人文主义思潮的不断深入,具体可查阅人文主义,主要是重视人性。2、对于学院艺术来说主要是前卫艺术的影响,前卫艺术虽然以反传统、反审美、反形式,以至反博物馆意识而显示出它的特立独行,然而前卫性艺术家同样耿耿于能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收藏于博物馆这样神圣的处所,能够让自己的活动载入美术史。这种进入渴望历史的“博物馆意识”“美术史意识”,表明前卫们仍然称羡与追求学院的学术专家学者及著名艺术家的关注与阐释。当前卫艺术能够进入西方的非商业性画、博物馆和艺术院校展示时,前卫艺术家们会对此非比寻常的强调再三。这种情况与在中国国内是同样的。
参考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一名词,也是一形容词。作为名词,它特指意大利半岛那次文艺盛世,稍后,当西班牙、日耳曼、尼德兰等地区相继发生类似的文艺盛世,都沿用这个词。作为形容词,“文艺复兴”则泛指人们对文艺盛世的来临或祈盼,常被正式或非正式地形容其他国家或区域的文艺状况。
所有这一切,使得意大利美术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与文艺复兴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在佛兰德斯,由于在尼德兰革命中没有取得独立,17世纪仍然处在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控制下,艺术仍是为奢华的宫廷服务。绘画的题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寻求享乐的神话题材和歌功颂德的历史题材成了佛兰德斯绘画的主流。
包括日后来中国清廷工作终身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也在北京圆明园的西洋楼建筑上有所体现。对中国的西洋式建筑和园林设计、以及绘画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则带动了清廷高层对西方文艺复兴美术的了解。
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13世纪属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突出特点是文学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罗伦萨。代表人物是被誉为《前三杰》的三位文学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和薄伽丘(1313至1375),他们的杰作《神曲》、《阿非利加》和《十日谈》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突出位置。由于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这三位诗人的家乡------佛罗伦萨------的方言成为现代意大利语的前身。本阶段值得一提的还有被尊为《欧洲绘画之父》的大师乔托(1267至1337),他的艺术手法直接影响了其后一百年的意大利画风。(二)14世纪末至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高潮的准备期。期间人文主义和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家,如画家马萨乔(1401至1428)、雕刻家多纳太罗(1386至1464)和建筑家布鲁涅列斯基(1377至1446)。其中,由布鲁涅列斯基于1434至1437年间主持设计的佛罗伦萨教堂大拱顶,规模宏大、巍峨华丽,令人过目难忘。(三)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是文艺复兴的盛期,文化中心城市已从佛罗伦萨转移到了罗马。主要代表人物是《后三杰》----达.芬奇(1452至1519)、米开朗基罗(1475至1564)和拉斐尔(1483至1520)。他们留下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圣母悲戚》和《西斯多圣母》以及梵蒂冈博物馆内拉斐尔画室的大量壁画堪称世界艺术画廊珍品,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尼斯画派四大名家:乔尔乔内、提香(1490至1576)、委罗奈斯和丁托列托,还有三位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布鲁诺、伽利略和康帕内拉。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影响的结果,它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文化中许多有用的东西,从而交融了东西方文化。
尼德兰文艺复兴流传到中国后,对中国文艺后期的生发、衍变、传承,有着平顺而自然推动作用。
自从十七世纪法国、英国相继开始设立了半官办性质的皇家美术学院开始,就有了学院派艺术之称。美术学院之立,让美术能够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教育模式下的职业,成为一种可以有意识的系统的人才培养处所,而不是过去作坊式的自发传授;美术也借以成为一种可以捉摸出其规律的独立学科。这是美术的进步。中国美术早在五代两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皇家画院,有了培养和安置画家的官办处所,自然,也由此有了画院派与在野派画家之别。不过,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却不是过去皇家画院的延续,而是西方美术学院制度的产物。从刘海粟、林风眠,到徐悲鸿,再到解放后的苏式教育,中国现代美术在近代美术的学院教育之路上结出了丰硕成果,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纪录时代风云,反映民众喜乐,表达自我情感的美术家。可以说,一直到改革开改初期,中国的学院美术都是以现实主义创作旨趣作为其基本方向的,也因此左右着整个社会的审美指向。
正是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间,让中国大地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美术面貌也从过去相对单一的样式,走上了如今风格样式多样的新局面,特别是出现了以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为参照的中国现代艺术,这些现代艺术家们的种种新创,让中国美术在十年中重演了西方近百年的艺术史,让中国人在九十年代树立起了具体艺术家自我个性与民族品格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牌,也让学院艺术在这些风云际会的社会美术面前显示出了它相对迟滞的一面,从而再一次地将学院艺术的定位与作用问题提了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始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中古时代的许多成就为这个象徵重生的的时代作出贡献。其中一项是恢复对学问的兴趣。牛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于1264年。到了1400年间,欧洲境内便有超过五十所大学。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献被翻译成拉丁文,透过这些古老文献,教育和辩论的风气得以助长。欧洲人在圣地、西西里和西班牙等地均与阿拉伯人有所接触,并藉此重新发现许多宝藏,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即为一例,一直到十九世纪都是欧洲人的标准数学教材。阿拉伯人也传播了新的数字体系、小数点的观念和零的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在印度发展出来的。到了1450年左右,学问的传播速度更随着印刷机的发明而加快脚步。
第二个重要贡献是生活水准的提升,尤其在意大利的大型商业城市。十字军东征令欧洲人眼界大开,得以一窥东方的财富,尤其是丝绸、香料和棉。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斯和其他城市的商人,都争相取得欧洲与东地中海之间的贸易。这些商人从商业活动中累积了多余的财富后,便开始以艺术来美化自己的家乡和城市。雕刻品、绘画、建筑、音乐、诗歌和文学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展现有趣的主题,超脱了从中古时代起就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的宗教题材。它们普遍描绘日常生活、骑士故事、和冒险情节,欧洲的文化因而变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
技术的发展亦得到更新,更有效的商品与服务应运而生。制造、农耕和贸易都得到改进,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对利润的欲求鼓励了创造和探索。随着衰退中的贵族不断消失,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工匠开始争取能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等的政治权力。
到了1500年代,欧洲国家已经在许多重要科技上领先世界。欧洲人透过对世界的探索、寻找贸易路线、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欧洲本身不断的政治竞争等释放活力,也让这个区域在几个世纪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 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15世纪后期起,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
背景: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和“黑暗的时代”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后来,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中国当代艺术在古典美术基础上做了一些转换,
或者干脆就没有转换,保留古典美术的视觉形式。
比如,由为政治服务的“歌颂派”正面政治图像,
转换为为西方政治服务的“唱衰派”反面政治图像。
但思想实质还是一样的为政治服务的,
只不过政治服务的对象不一样而已。
但图像转换后的美术形态,
还是停留在落后的农业文明年代价值观,
还是停留在落后的古典美术体系。
对美术的认识还一样是画院派和老苏联体系,
一样是落后的古典美术思维逻辑。
做个试验,把“歌颂派”的正面政治图像,
用图像处理软件PS加上五颜六色,
再用PS的滤镜扭曲几下,
这就成了“唱衰派”的反面政治图像。
这种图像转换对美术史本身的价值体系认识,
还是停留在追求作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主题意义等落后的美术认识观念。
而这种美术认识观念,
远远落后与现代和后现代的美术认识观念。
还是在沿袭古典美术的主题意义体系。
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迈入现代美术体系的门槛,
还停留在古典美术向现代美术初期的过渡阶段。
更加不用提后现代。
很显然,这种文艺思想认识观念,
还停留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前。
完全缺乏人道主义精神和现代科学的思想认识体系。
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没落的本质。
主要是:1、人文主义思潮的不断深入,具体可查阅人文主义,主要是重视人性。2、对于学院艺术来说主要是前卫艺术的影响,前卫艺术虽然以反传统、反审美、反形式,以至反博物馆意识而显示出它的特立独行,然而前卫性艺术家同样耿耿于能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收藏于博物馆这样神圣的处所,能够让自己的活动载入美术史。这种进入渴望历史的“博物馆意识”“美术史意识”,表明前卫们仍然称羡与追求学院的学术专家学者及著名艺术家的关注与阐释。当前卫艺术能够进入西方的非商业性画、博物馆和艺术院校展示时,前卫艺术家们会对此非比寻常的强调再三。这种情况与在中国国内是同样的。
参考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一名词,也是一形容词。作为名词,它特指意大利半岛那次文艺盛世,稍后,当西班牙、日耳曼、尼德兰等地区相继发生类似的文艺盛世,都沿用这个词。作为形容词,“文艺复兴”则泛指人们对文艺盛世的来临或祈盼,常被正式或非正式地形容其他国家或区域的文艺状况。
所有这一切,使得意大利美术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与文艺复兴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在佛兰德斯,由于在尼德兰革命中没有取得独立,17世纪仍然处在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控制下,艺术仍是为奢华的宫廷服务。绘画的题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寻求享乐的神话题材和歌功颂德的历史题材成了佛兰德斯绘画的主流。
包括日后来中国清廷工作终身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也在北京圆明园的西洋楼建筑上有所体现。对中国的西洋式建筑和园林设计、以及绘画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则带动了清廷高层对西方文艺复兴美术的了解。
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13世纪属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突出特点是文学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罗伦萨。代表人物是被誉为《前三杰》的三位文学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和薄伽丘(1313至1375),他们的杰作《神曲》、《阿非利加》和《十日谈》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突出位置。由于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这三位诗人的家乡------佛罗伦萨------的方言成为现代意大利语的前身。本阶段值得一提的还有被尊为《欧洲绘画之父》的大师乔托(1267至1337),他的艺术手法直接影响了其后一百年的意大利画风。(二)14世纪末至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高潮的准备期。期间人文主义和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家,如画家马萨乔(1401至1428)、雕刻家多纳太罗(1386至1464)和建筑家布鲁涅列斯基(1377至1446)。其中,由布鲁涅列斯基于1434至1437年间主持设计的佛罗伦萨教堂大拱顶,规模宏大、巍峨华丽,令人过目难忘。(三)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是文艺复兴的盛期,文化中心城市已从佛罗伦萨转移到了罗马。主要代表人物是《后三杰》----达.芬奇(1452至1519)、米开朗基罗(1475至1564)和拉斐尔(1483至1520)。他们留下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圣母悲戚》和《西斯多圣母》以及梵蒂冈博物馆内拉斐尔画室的大量壁画堪称世界艺术画廊珍品,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尼斯画派四大名家:乔尔乔内、提香(1490至1576)、委罗奈斯和丁托列托,还有三位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布鲁诺、伽利略和康帕内拉。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影响的结果,它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文化中许多有用的东西,从而交融了东西方文化。
尼德兰文艺复兴流传到中国后,对中国文艺后期的生发、衍变、传承,有着平顺而自然推动作用。
自从十七世纪法国、英国相继开始设立了半官办性质的皇家美术学院开始,就有了学院派艺术之称。美术学院之立,让美术能够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教育模式下的职业,成为一种可以有意识的系统的人才培养处所,而不是过去作坊式的自发传授;美术也借以成为一种可以捉摸出其规律的独立学科。这是美术的进步。中国美术早在五代两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皇家画院,有了培养和安置画家的官办处所,自然,也由此有了画院派与在野派画家之别。不过,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却不是过去皇家画院的延续,而是西方美术学院制度的产物。从刘海粟、林风眠,到徐悲鸿,再到解放后的苏式教育,中国现代美术在近代美术的学院教育之路上结出了丰硕成果,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纪录时代风云,反映民众喜乐,表达自我情感的美术家。可以说,一直到改革开改初期,中国的学院美术都是以现实主义创作旨趣作为其基本方向的,也因此左右着整个社会的审美指向。
正是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间,让中国大地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美术面貌也从过去相对单一的样式,走上了如今风格样式多样的新局面,特别是出现了以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为参照的中国现代艺术,这些现代艺术家们的种种新创,让中国美术在十年中重演了西方近百年的艺术史,让中国人在九十年代树立起了具体艺术家自我个性与民族品格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牌,也让学院艺术在这些风云际会的社会美术面前显示出了它相对迟滞的一面,从而再一次地将学院艺术的定位与作用问题提了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始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中古时代的许多成就为这个象徵重生的的时代作出贡献。其中一项是恢复对学问的兴趣。牛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于1264年。到了1400年间,欧洲境内便有超过五十所大学。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献被翻译成拉丁文,透过这些古老文献,教育和辩论的风气得以助长。欧洲人在圣地、西西里和西班牙等地均与阿拉伯人有所接触,并藉此重新发现许多宝藏,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即为一例,一直到十九世纪都是欧洲人的标准数学教材。阿拉伯人也传播了新的数字体系、小数点的观念和零的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在印度发展出来的。到了1450年左右,学问的传播速度更随着印刷机的发明而加快脚步。
第二个重要贡献是生活水准的提升,尤其在意大利的大型商业城市。十字军东征令欧洲人眼界大开,得以一窥东方的财富,尤其是丝绸、香料和棉。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斯和其他城市的商人,都争相取得欧洲与东地中海之间的贸易。这些商人从商业活动中累积了多余的财富后,便开始以艺术来美化自己的家乡和城市。雕刻品、绘画、建筑、音乐、诗歌和文学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展现有趣的主题,超脱了从中古时代起就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的宗教题材。它们普遍描绘日常生活、骑士故事、和冒险情节,欧洲的文化因而变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
技术的发展亦得到更新,更有效的商品与服务应运而生。制造、农耕和贸易都得到改进,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对利润的欲求鼓励了创造和探索。随着衰退中的贵族不断消失,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工匠开始争取能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等的政治权力。
到了1500年代,欧洲国家已经在许多重要科技上领先世界。欧洲人透过对世界的探索、寻找贸易路线、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欧洲本身不断的政治竞争等释放活力,也让这个区域在几个世纪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 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15世纪后期起,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
背景: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和“黑暗的时代”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后来,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中国当代艺术在古典美术基础上做了一些转换,
或者干脆就没有转换,保留古典美术的视觉形式。
比如,由为政治服务的“歌颂派”正面政治图像,
转换为为西方政治服务的“唱衰派”反面政治图像。
但思想实质还是一样的为政治服务的,
只不过政治服务的对象不一样而已。
但图像转换后的美术形态,
还是停留在落后的农业文明年代价值观,
还是停留在落后的古典美术体系。
对美术的认识还一样是画院派和老苏联体系,
一样是落后的古典美术思维逻辑。
做个试验,把“歌颂派”的正面政治图像,
用图像处理软件PS加上五颜六色,
再用PS的滤镜扭曲几下,
这就成了“唱衰派”的反面政治图像。
这种图像转换对美术史本身的价值体系认识,
还是停留在追求作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主题意义等落后的美术认识观念。
而这种美术认识观念,
远远落后与现代和后现代的美术认识观念。
还是在沿袭古典美术的主题意义体系。
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迈入现代美术体系的门槛,
还停留在古典美术向现代美术初期的过渡阶段。
更加不用提后现代。
很显然,这种文艺思想认识观念,
还停留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前。
完全缺乏人道主义精神和现代科学的思想认识体系。
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没落的本质。
参考资料: 百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