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锻炼身体的各种方法 20

方法要全面的,能锻炼到各个部分肌肉的(注明什么部位),还有就是锻炼耐力、爆发力,韧带的方法等要有运动的时间和长度(我是高二学生)... 方法要全面的,能锻炼到各个部分肌肉的(注明什么部位),还有就是锻炼耐力、爆发力,韧带的方法等
要有运动的时间和长度(我是高二学生)
展开
 我来答
相望2于江湖
2011-08-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万
展开全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武警官兵完成处置突发事件和执勤任务的基础。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一、力量训练

  力量是一切运动的源泉,是指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内外阻力的能力,它由两种因素组成:1.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例如直拳击打,除上臂的肱肌、肱二头肌外,肩带肌肉亦参与工作,这些肌肉参与直拳运动,形成合力击打目标;2.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当主动肌工作时,其它协调肌配合,例如横踢目标时,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用力,大腿后侧肌肉则放松配合,否则没有力量。肌肉力量按部位分为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按肌肉的收缩形成,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静力性力量,而动力性力量可再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一般而言,武警擒敌术通常为动力性力量。按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也可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

  力量训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徒手练习,例如拳法中的空击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的蛙跳、30米跑、中长跑等;二是利用力量训练器材练习。所说训练器材,是指专门用来发展力量素质的器材,如综合练习器,可以使人在坐、卧、站等各种不同姿势下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

  发展力量训练的方法:

  1.负重抗阻练习。这种练习是依*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来发展力量素质,如推举杠铃等。

  2.对抗性练习,是双方以短暂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顶、推、拉,负重下蹲等。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是依*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如用拉力器、拉橡皮筋等。

  4.使用力量训练器练习,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姿势下进行练习。

  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即克服自然环境,发展力量素质,如在沙地、草地、雪地跑或跳等。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杠端臂屈伸、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推倒立、纵跳等。

  大家在发展力量训练中应把握几个问题:1.要有针对性:一是注意专项特点,二是注意准确的发展部位。例如在发展某肌群力量练习时,一定要将阻力施加于该肌群。2.系统安排。力量训练增强得快,停止训练后消退也快,例如力量训练20周,每天练习,力量增长为100%,以后完全不练,30周后完全消退。3.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要结合,要科学安排和调整运动负荷;力量训练要与其它非力量训练或放松练习交替进行,以增强肌肉的弹性;力量训练要合理安排,通常每周不超过3次。另外力量训练不宜在疲劳时进行,否则就不是发展力量而是发展耐力了。

  二、速度训练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武警擒敌术训练是一项全身性的复杂运动,为了击中目标或避开对手的击打,就必须具有迅速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这也是在实战中能否击败对手的重要条件。

  (一)速度训练的主要内容

  1.位移速度。即动作中突然改变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对惯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动等。

  2.肌肉速度。即以正确快速的动作克敌制胜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缩的速度。

  3.心灵速度。即用灵活敏捷的思维,思考如何挫败对手,反击对手。

  4.动作速度。由正确的状态,正确的姿势,以技术动作攻击。

  5.视觉速度。它是指眼睛能否在对手运动或静止时迅速地发现其破绽。

  (二)具体训练方法

  1.练习30米跑:身体素质训练采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这样的距离,能发挥速度,提高下肢力量,还能提高协调性。在跑步过程中改变条件,还能培养受训者精神集中能力和应变能力。包括以下内容:30米快速跑、30米变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侧向跑。

  2.练习反应速度:一方进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对手进攻之前发现其动作,并准确做出防守动作。

  3.快速跳绳(半分钟跳绳,计次数):一是双脚跳一次,绳绕一周;二是双脚跳一次,绳绕两周。

  4.打靶练习:一是按照预定的顺序,击打拳靶、腿靶,评定完成规定动作数量所需的时间;二是规定30秒时间,按预定顺序反复击打拳靶、腿靶。

  5.负重练习:如马步推砖、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击或击打吊袋等。

  大家在速度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训练动作,采用的动作是受训者已熟练掌握的正确动作;2.击打动作练习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0秒;3.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应与实战对抗动作相一致;4.训练时要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

  三、耐力训练

  耐力是身体素质的基础,是证明人体能否持久活动的能力。例如在擒敌术实战对抗训练中,一名技术超群、速度快、拥有良好战术思想的战士,在第一和第二回合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得分上领先于对手,但在第三回合中,仅仅因为耐力不足,攻守僵化、呆板,动作迟缓,甚至会出现由胜到败的局面。所以加强耐力训练,练就充沛的体力,是正常发挥技术和战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耐力训练的一般内容:耐力在擒敌术中可分为两种,一是力量耐力,二是速度耐力。它表现为在较短的实战时间内,能保持有一定的力量、速度,且有一定的密度和强度。

  (二)耐力训练的一般方法

  1.击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之后,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连续做5组以上击打。每组为3分钟。

  2.变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离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匀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负荷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时,要经常变换步幅和节奏(不停地改变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纤维受到锻炼)。

  5.跳绳。跳绳3分钟,休息1分钟,再进行下一组的练习。每次训练做3组即可。当受训者觉得适应此运动量时,可去掉中间的休息时间,连续跳30分钟。

  6.空击。3分钟为一组,做3至5组。

  7.实战。与不同对手进行车轮战练习。

  大家在耐力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安排好练习的数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

  2.要针对实战对抗的特点和受训者的身体素质,尽可能进行专项耐力训练;

  3.要注意锻炼和培养受训者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柔韧训练

  (一)柔韧训练的目的:通过柔韧训练,可以增强韧带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加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身体的柔韧性。良好的柔韧性是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和达到动作要求的重要条件。

  (二)柔韧训练的分类:根据人体的部位分,主要有上肢的柔韧训练和下肢的柔韧训练。

  (三)训练方法

  1.竖*:受训者两腿伸直,前后分开下压,上身直立,手可扶地。

  2.横*:受训者两腿伸直,左右分开下压,上身直立,手可扶物或人。

  3.半劈*:受训者一腿伸直,腿后侧着地,另一腿屈膝,脚跟贴臀部,腿内侧着地,两腿尽量分开,侧身下压,臀部着地;上体可做前俯后仰的压振动作。两腿屈伸交替互换,反复进行练习。

  4.压腿:分正压腿和侧压腿。受训者一腿支撑,另一腿的脚后跟放在与腰或胸同高的物体上。正压腿时,脚尖勾起,上体向前下做压振动作;侧压腿时,脚尖内扣,支撑腿的脚尖外摆,身体外转,上体向侧下做压振动作。压振时,上体及两腿挺直。

  5.正踢腿:受训者上体挺直,两臂左右分开伸直,手成拳;腿挺直,勾脚尖向上猛踢,左右腿交替上踢。

  6.两人配合练习:

  (1)坐地压髋:受训者面对面坐下,两腿伸直,左右尽量分开,脚跟*脚跟,手拉手;一方上体向后倒地时,肩背部着地,另一方上体前俯;然后前俯者将对方拉起,自己肩背部着地,对方上体前俯;反复进行练习。(2)站立侧摆腿:受训者面对面站立,两手互搭肩,其中一人起一条腿向左(右)侧上方反复摆动,脚尖指向体前。两人交换进行练习。

  (3)站立压腿:分正压腿和侧压腿。受训者面对面站立,其中一人将一条腿放在对方肩上,正压腿时,脚尖勾起,另一人两手抱其膝关节后撤并下压。二人交换进行练习。

  在此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严禁强制硬压;

  2.压腿、压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肌肉温度,避免肌肉、韧带拉伤;

  3.柔韧性训练要适度,要注意全面协调发展,防止过分发展柔韧性,引起关节和韧带变形。

望采纳。。。
linshuyangtt20
2011-08-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每天都做、有空就做俩、我做了三个星期就有六块腹肌了、然后做俯卧撑,跟仰卧起坐一样。每天都做、早晨起来之后对着镜子冲拳几十下、不仅锻炼身体还使精神迅速提升起来、这些都很基本、注意饮食、有空去公园做做引体向上、这些俯卧撑、引体向上什么的。可以每天增加一个、或两个、别加多了、慢慢来、这样坚持几个月就很壮了、、、 每天做两三次就行了。然后,比如第一次做了三十个、第二次就争取做31个。第三次32个、以此类推、引体向上也是一样、每天都要做的、仰卧起坐、俯卧撑在家就能做、很方便、所以这两个一定要坚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