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看看他的亲人、大臣以及史学家都是怎么评价刘禅的: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评价刘禅时说:“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上述这些人中,诸葛亮不是一个阿谀承迎的大臣,刘备也不是徒好虚名的君主。陈寿、裴松之更是史学大家,这些人是不会把一个平庸的人硬说成“智量甚大”、“循理之君”的。纵观历史,刘禅在帝位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卧的辅佐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有容不得人之量
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当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
诸葛亮带兵出外征战,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和语感,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的调教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对这些,刘禅一让再让,他不想引起国内的政治混乱。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刘禅虽然不赞成,但还是为诸葛亮鼓劲加油。可以说,刘禅深知“君臣不和,秘有内变”的道理,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这样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难怪裴松之会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政治家宽容大度的胸怀。
刘禅不仅对诸葛亮宽宏大量,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刘禅生活腐化时,学者周谯和老臣董允上书劝谏,刘禅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
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的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他的措施,甚至重用他所选拔的人。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此时头脑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以不好直接反对,只能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执意北伐,没有听从刘禅的劝告,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在人事任免上,刘禅也表现出过人的一面。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任官封爵,要刘禅同意;人事任免,要刘禅同意;出兵征讨,要刘禅同意,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刘禅同意。刘禅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系列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上述这些人中,诸葛亮不是一个阿谀承迎的大臣,刘备也不是徒好虚名的君主。陈寿、裴松之更是史学大家,这些人是不会把一个平庸的人硬说成“智量甚大”、“循理之君”的。纵观历史,刘禅在帝位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卧的辅佐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有容不得人之量
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当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
诸葛亮带兵出外征战,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和语感,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的调教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对这些,刘禅一让再让,他不想引起国内的政治混乱。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刘禅虽然不赞成,但还是为诸葛亮鼓劲加油。可以说,刘禅深知“君臣不和,秘有内变”的道理,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这样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难怪裴松之会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政治家宽容大度的胸怀。
刘禅不仅对诸葛亮宽宏大量,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刘禅生活腐化时,学者周谯和老臣董允上书劝谏,刘禅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
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的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他的措施,甚至重用他所选拔的人。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此时头脑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以不好直接反对,只能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执意北伐,没有听从刘禅的劝告,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在人事任免上,刘禅也表现出过人的一面。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任官封爵,要刘禅同意;人事任免,要刘禅同意;出兵征讨,要刘禅同意,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刘禅同意。刘禅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系列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展开全部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就是是射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然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30.htm刘禅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30.htm刘禅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楼上看三国演义看多了,所有历史资料都记载刘禅是很聪明很有能力的一位君主。三国演义里把刘禅丑化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刘禅胸无大志,懦弱无能,将刘备的江山丢失.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不清楚,诸葛亮就算心不满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他忠与汗室.受刘备托孤之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年幼时,长坂坡一战,刘禅受过轻微脑震荡,要不是赵云接住了 ,肯定是后天痴呆,当皇帝后天天游手好闲、不理朝政,轻信谗言,不明是非!诸葛亮对他没有什么评价,不过可以总计为八个字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