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的名家散文 一定要名家 快快

写雨名家不要太长... 写雨 名家 不要太长 展开
 我来答
zzctwyw
2011-08-05 · TA获得超过52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82万
展开全部
  雨的随想
  汪国真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祈盼不独农人有。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的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又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好奇。

  苦雨
  周作人
  伏园兄:   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 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大。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你往“陕半天”去似乎要走好两天的准沙漠路,在那时候倘若遇见风雨,大约是很舒服的,遥想你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是“不亦快哉”之一。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未可知,这须等你回京后问你再说了。   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除了真正富翁以外,很少用实垛砖墙,大抵只用泥墙抹灰敷衍了事。近来天气转变,南方酷寒而北方淫雨,因此两方面的建筑上都露出缺陷。一星期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坍,第二天就有“梁上君子”来摸索北房的铁丝窗,从次日起赶紧邀了七八位匠人,费两天工夫,从头改筑,已经成功十分八九,总算可以高枕而卧,前夜的雨却又将门口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这回受惊的可不是我了,乃是川岛君“佢们”俩,因为“梁上君子”如再见光顾,一定是去躲在“佢们”的窗下窃听的了。为消除“佢们”的不安起见,一等大气晴正,急须大举地修筑,希望日子不至于很久,这几天只好暂时拜托川岛君的老弟费神代为警护罢了。   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里不知醒了几遍。北京除了偶然有人高兴放几个爆仗以外,夜里总还安静,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已经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它惊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睡的很不痛快。还有一层,前天晚间据小孩们报告,前面院子里的积水已经离台阶不及一寸,夜里听着雨声,心里胡里胡涂地总是想水已上了台阶,浸入西边的书房里了。好容易到了早上五点钟,赤脚撑伞,跑到西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水浸满了全屋,约有一寸深浅,这才叹了一口气,觉得放心了,倘若这样兴高采烈地跑去,一看却没有水,恐怕那时反觉得失望,没有现在那样的满足也说不定。幸而书籍都没有湿,虽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是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也很是不愉快。现今水虽已退,还留一种涨过大水后的普通的臭味,固然不能留客坐谈,就是自己也不能在那里写字,所以这封信是在里边炕桌上写的。   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喜欢。第一是小孩们。他们喜欢水,却极不容易得到,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的去“趟河”去。赤了足伸到水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是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不肯上来。大人们见小孩玩的有趣,也一个两个地加入,但是成绩却不甚佳,那一天里滑倒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大人--其一为我的兄弟,其一是川岛君。第二种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从前同小孩住高亮桥去钓鱼钓不着,只捉了好些蛤蟆,有绿的,有花条的,拿回来都放在院子里,平常偶叫几声,在这几天里便整日叫唤,或者是荒年之兆,却极有田村的风味。有许多耳朵皮嫩的人,很恶喧嚣,如麻雀蛤蟆或蝉的叫声,凡足以妨碍他们的甜睡者,无一不痛恶而深绝之,大有欲灭此而午睡之意,我觉得大可以不必如此,随便听听都是很有趣味的,不但是这些久成诗料的东西,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蛤蟆在水田里群叫,深夜静听,往往变成一种金属音,很是特别,又有时仿佛是狗叫,古人常称蛙蟆为吠,大约也是从实验而来。我们阶了里的蛤蟆现在只见花条的一种,它的叫声更不漂亮,只是格格格这个叫法,可以说是革音,平常自一声至三声,不会更多,唯在下雨的早晨,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   这一场大雨恐怕在乡下的穷朋友是很大的一个不幸,但是我不曾亲见,单靠想象是不中用的,所以我不去虚伪地代为悲叹了,倘若有人说这所记的只是个人的事情,于人生无益,我也承认,我本来只想说个人的私事,此外别无意思。今天太阳已经出来,傍晚可以出外去游嬉,这封信也就不再写下去了。   我本等着看你的秦游记,现在却由我先写给你看,这也可以算是“意表之外”的事罢。   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在京城书。

  雨的感想
  周作人

  今年夏秋之间北京的雨下的不大多,虽然在田地里并不旱干,城市中也不怎么苦雨,
  这是很好的事。北京一年间的雨量本来颇少,可是下得很有点特别,他把全年份的三分
  之二强在六七八月中间落了,而七月的雨又几乎要占这三个月份总数的一半。照这个情
  形说来,夏秋的苦雨是很难免的。在民国十三年和二十六年,院子里的雨水上了阶沿,
  进到西书房里去,证实了我的苦雨斋的名称,这都是在七月中下旬,那种雨势与雨声想
  起来也还是很讨嫌,因此对于北京的雨我没有什么好感,像今年的雨量不多,虽是小事,
  但在我看来自然是很可感谢的了。
  不过讲到雨,也不是可以一口抹杀,以为一定是可嫌恶的。这须得分别言之,与其
  说时令,还不如说要看地方而定。在有些地方,雨并不可嫌恶,即使不必说是可喜。囫
  囵的说一句南方,恐怕不能得要领,我想不如具体的说明,在到处有河流,捕街是石板
  路的地方,雨是不觉得讨厌的,那里即使会涨大水,成水灾,也总不至于使人有苦雨之
  感。我的故乡在浙东的绍兴,便是这样的一个好例。在城里,每条路差不多有一条小河
  平行着,其结果是街道上桥很多,交通利用大小船只,民间饮食洗濯依赖河水,大家才
  有自用井,蓄雨水为饮料。河岸大抵高四五尺,下雨虽多尽可容纳,只有上游水发,而
  闸门淤塞,下流不通,成为水灾,但也是田野乡村多受其害,城里河水是不至于上岸的。
  因此住在城里的人遇见长雨,也总不必担心水会灌进屋子里来,因为雨水都流入河里,
  河固然不会得满,而水能一直流去,不至停住在院子或街上者,则又全是石板路的关系。
  我们不曾听说有下水沟渠的名称,但是石板路的构造仿佛是包含有下水计划在内的,大
  概石板底下都用石条架着,无论多少雨水全由石缝流下,一总到河里去。人家里边的通
  路以及院子即所谓明堂也无不是石板,室内才用大方砖砌地,俗名曰地平。在老家里有
  一个长方的院子,承受南北两面楼房的雨水,即使下到四十八小时以上,也不见他停留
  一寸半寸的水,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是特别,秋季长雨的时候,睡在一间小楼上或是书房
  内,整夜的听雨声不绝,固然是一种喧嚣,却也可以说是一种肃寂,或者感觉好玩也无
  不可,总之不会得使人忧虑的。吾家镰溪先生有一首夜雨书窗的诗云:

  秋风扫暑尽,半夜雨淋漓。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这诗里所写的不是浙东的事,但是情景大抵近似,总之说是南方的夜雨是可以的吧。
  在这里便很有一种情趣,觉得在书室听雨如睡钧鱼船中,倒是很好玩似的。不雨无论久
  暂,道路不会泥泞,院落不会积水,用不着什么忧虑,所有的唯一的忧虑只是怕漏。大
  雨急雨从瓦缝中倒灌而入,长雨则瓦都湿透了,可以浸润缘入,若屋顶破损,更不必说,
  所以雨中搬动面盆水桶,罗列满地,承接屋漏,是常见的事。民间故事说不怕老虎只怕
  漏,生出偷儿和老虎猴子的纠纷来,日本也有虎狼古屋漏的传说,可见此怕漏的心理分
  布得很是广远也。
  下雨与交通不便本是很相关的,但在上边所说的地方也并不一定如此。一般交通既
  然多用船只,下雨时照样的可以行驶,不过篷窗不能推开,坐船的人看不到山水村庄的
  景色,或者未免气闷,但是闭窗坐听急雨打篷,如周镛溪所说,也未始不是有趣味的事。
  再是舟子,他无论遇见如何的雨和雪,总只是一蓑一笠,站在后艄摇他的橹,这不要说
  什么诗味画趣,却是看去总毫不难看,只觉得辛劳质朴,没有车夫的那种拖泥带水之感。
  还有一层,雨中水行同平常一样的平稳,不会像陆行的多危险,因为河水固然一时不能
  骤增,即使增涨了,如俗语所云,水涨船高,别无什么害处,其唯一可能的影响乃是桥
  门低了,大船难以通行,若是一人两桨的小船,还是往来自如。水行的危险盖在于遇风,
  春夏间往往于晴明的午后陡起风暴,中小船只在河港阔大处,又值舟子缺少经验,易于
  失事,若是雨则一点都不要紧也。坐船以外的交通方法还有步行。雨中步行,在一般人
  想来总很是困难的吧,至少也不大愉快。在铺着石板路的地方,这情形略有不同。因为
  是石板路的缘故,既不积水,亦不泥泞,行路困难已经几乎没有,余下的事只须防湿便
  好,这有雨具就可济事了。从前的人出门必带钉鞋雨伞,即是为此,只要有了雨具,又
  有脚力,在雨中要走多少里都可随意,反正地面都是石板,城坊无须说了,就是乡村问
  其通行大道至少有一块石板宽的路可走,除非走入小路岔道,并没有泥泞难行的地方。
  本来防湿的方法最好是不怕湿,赤脚穿草鞋,无往不便利平安,可是上策总难实行,常
  人还只好穿上钉鞋,撑了雨伞,然后安心的走到雨中去。我有过好多回这样的在大雨中
  间行走,到大街里去买吃食的东西,往返就要花两小时的工夫,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困
  难。最讨厌的还是夏天的阵雨,出去时大雨如注,石板上一片流水,很高的钉鞋齿踏在
  上边,有如低板桥一般,倒也颇有意思,可是不久云收雨散,石板上的水经太阳一晒,
  随即干涸,我们走回来时把钉鞋喘在石板路上嘎啷嘎啷的响,自己也觉得怪寒伧的,街
  头的野孩子见了又要起哄,说是旱地乌龟来了。这是夏日雨后出门的人常有的经验,或
  者可以说是关于钉鞋雨伞的一件顶不愉快的事情吧。
  以上是我对于雨的感想,因了今年北京夏天不下大雨而引起来的。但是我所说的地
  方的情形也还是民国初年的事,现今一定很有变更,至少路上石板未必保存得住,大抵
  已改成蹩脚的马路了吧。那么雨中步行的事便有点不行了,假如河中还可以行船,屋下
  水沟没有闭塞,在篷底窗下可以平安的听雨,那就已经是很可喜幸的了。民国甲申,八
  月处暑节。
何以解忧唯有你
2011-08-05 · TA获得超过28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6万
展开全部
朱自清《春》
老舍《烈日下的祥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淡楠iZ
2011-08-04 · TA获得超过1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8万
展开全部
你好!我知道的有梁玉春的《春雨》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