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淤血和脑血栓~懂的进
我姥姥有点高血压,前天觉得左边边行动受碍,便去医院,省二院说是血栓,输液用药两天到现在,不见轻倒越发严重,左边几乎不能动了,医生说是血栓渐发性的,不在临床上常见,72小时...
我姥姥有点高血压,前天觉得左边边行动受碍,便去医院,省二院说是血栓,输液用药两天到现在,不见轻倒越发严重,左边几乎不能动了,医生说是血栓渐发性的,不在临床上常见,72小时内就是会越来越严重。
但是我想问一下脑血栓和脑淤血临床上不是有相似点么,会不会误诊了。
请懂的朋友详细帮我分析一下好么?谢谢 展开
但是我想问一下脑血栓和脑淤血临床上不是有相似点么,会不会误诊了。
请懂的朋友详细帮我分析一下好么?谢谢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
脑淤血是血管破裂(脑溢血)或者受脑外伤形成的凝血块。我想你可能要说的是脑溢血问题吧!这种情况如果是突发性,发病速度很快,死亡率比较高。
脑血栓是由于高血压、血液粘稠、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先天性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血液中的栓子、凝结物、剥落物等病灶物体把血管堵塞的问题。这种情况比较慢,如果发现及时,恢复较好,但致残率很高。
一、什么人容易发生中风
容易发生中风的人,医学上称为“中风易患者”。有下列情况的人,都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1)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危险因素,8O%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史。舒张压急剧升高或血压波动较大时,更容易发生中风。
(2)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同时伴有脑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易引起脑血栓。
(3)糖尿病:约有10O%~30%的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多有动脉硬化。
(4)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生基础。目前认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与血胆固醇增高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5)其他:颈椎病、妊娠分娩、年龄、性别、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是危险因素。
二、脑血栓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三、脑血栓患者的饮食注意
脑血栓患者首先能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可给些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频服。如超过24小时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维持营养。日常饮食应注意: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饮料不断增加,当地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如脑血栓的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并应用降糖药而产生低血糖时,可适当饮用饮料以防止血糖继续下降,当一过性低血糖缓解后,就不要再饮甜饮料了。
现在许多厂家生产保健型饮料,其中以低糖饮料为主。用一些甜味剂来替代蔗糖,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满足了喜甜食人的要求和口感。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甜菊甙等。其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用量小,不产生热量、无毒、体内不吸收,能够从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许多动物实验证明,阿斯巴甜无致癌性。可以放在溶液和面点制作中。
5、脑血栓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四、避开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一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人过中年,脑梗死的风险会逐年增高。还有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脑梗死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但脑梗死患者的家族成员仍可通过适当的措施,达到预防目的。
除了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现已发现有许多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脑梗死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进行干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吸烟、长期大量饮酒、冠心病、心房纤颤、肥胖等疾病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与脑梗塞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60%的脑梗塞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控制不好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是普通人的2~3倍。颈动脉狭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出现低血压时,就容易引起脑梗塞。吸烟量越大,发生脑梗塞的机会就越多,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是不吸烟人群的6倍。血脂异常、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患者,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极高,也被视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五、识别先兆症状
一旦发生脑梗塞,其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控制危险因素及识别早期症状(先兆症状)极为重要。大约有25%的患者在脑梗塞发生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称为“小中风”,前面提到的患者康先生在发病前一天就有短暂的言语障碍。
常见的先兆症状为:暂时的①黑朦、单眼失明或偏盲;②记忆丧失;③言语不清,看不懂文字;④一侧肢体的麻木或无力;⑤眩晕、呕吐;⑥看东西双影;⑦声音嘶哑;⑧呛咳或吞咽困难;⑨肢体动作不协调;⑩单侧或双侧口周及舌部麻木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尽管这些症状很快恢复,也应尽快到医院查明病因,如进行CT,颈动脉超声、血液黏稠度、免疫系统等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六、冬季预防中风
在每年12月至来年1月的寒冷季节,脑溢血、脑梗塞病人发生脑卒中(中风)的比例非常高,几乎占到门急诊病人的两成。高血压是引起脑溢血、脑梗塞的主要病因,紧张、寒冷的“诱因”加剧了病情。
高血压病人最忌忽热忽冷。除了半夜起床解手,寒冷天从空调房间出外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冬天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冻,不宜开助动车等吹寒风,这样都容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引发脑溢血、脑梗塞和急性心梗。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天最须防范脑梗塞和脑溢血。当身体出现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须赶快去医院就诊。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家人须尽快送医院抢救。脑溢血超过40%就有生命危险。脑梗塞在发生3—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
专家提醒:中风重在预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须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复发。预防脑卒中的根本措施是:持续降血压、减轻体重、降血脂、降血糖、戒烟、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多吃水果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防治便秘,避免过劳。
七、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
高血压病很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
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压方法并不难掌握,只需耐心、认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压的注意事项抄录在显而易见的位置,遵照执行。
1、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
2、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3、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4、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5、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6、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
7、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次。
八、中风前的信号
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九、中风后可能有啥并发症
脑出血或大面积的脑梗塞后,常会并发身体其他脏器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肿、褥疮、中枢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呃逆、脑卒中后抑郁等,分述如下:
1、肺部感染:脑部病损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4、脑心综合征:发病后l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
5、中枢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
6、中枢性呃逆: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十、中风的药物治疗
1、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法是治疗的关键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是溶解血栓,快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减轻缺血的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功能的损害。但溶栓治疗风险大,对某些缺血时间较长的区域,缺血中心区和易损区较易产生再灌注损伤、梗死后出血和严重的脑水肿,因此,一定要掌握严格的适应证和用药时间,最好在三小时内进行。常用的溶栓药有第一代溶栓剂链激酶、尿激酶等,第二代溶栓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重组链激酶等。其他常用的药物有蛇毒制剂、巴曲酶等。尿激酶为无定向特性的纤溶制剂,易引起全身纤溶作用,溶栓效果好,价格较便宜,现仍应用较广泛。T-PA为有定向特性的纤溶制剂,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作用已被多数人证实。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对t-PA研究认为,脑梗死患者接受t-PA 溶栓治疗应在发病三小时之内,超过三小时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性大,而且价格贵,适应谱窄。
2、抗凝治疗: 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多数患者难以在超早期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因此抗凝治疗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对急性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抗凝治疗是当前普遍接受的观点。目前多采用低分子肝素,其主要通过较强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其抗凝血酶的活性较弱。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作用强,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出血的危险性相对较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服用后能显著的减少复发率和病死率。
3、神经保护剂治疗: 神经保护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止急性脑梗死造成的半暗区内神经细胞毒性物质对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目前认为神经保护剂作用的主要途径有:阻止钙通道的内流,清除自由基导致神经元损害,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性,调节微血管炎症反应等。
(1)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可有效地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肉桂嗪、氟桂嗪等。应在发病后6~12小时内给药,这类药物副作用小,较安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2)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梗死时,脑内自由基大量产生,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神经元损害。自由基还可以使缺血半暗区的血管收缩及血管内凝血,使梗死范围扩大而加重脑组织损伤。维生素E、维生素C、SOD、激素、脱水剂(甘露醇)等是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的脑细胞可提供保护作用。
十一、怎样预防脑出血?(预防脑出血十必须)
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多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 ,促使血压忽然增高 ,而使血管破裂所致。脑出血往往来势凶狠 ,突然发病。其症状表现为 :先有头痛、头晕、呕吐 ,随即跌倒、昏迷不醒、呼吸深沉、咽有鼾声、半身不遂、小便失禁、有时抽搐等 ,严重者可致死亡。患者即使治愈后 ,也会常常留下后遗症。那么 ,怎样才能预防脑出血呢 ?有关医学专家建议 ,一般应做到以下“十个必须” :
1、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病。中老年人应做到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 ,一经确诊患有高血压病 ,就必须坚持服药治疗 ,以降低及稳定血压 ,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2、必须及早防治动脉硬化。如果患有动脉硬化症 ,就应及早予以治疗 ,并注意日常饮食 ,以降低血脂及胆固醇 ,保持血管的弹性。
3、必须保持精神愉快。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应保持乐观的情绪 ,遇到高兴或不痛快的事应注意冷静 ,避免情绪过度激动 ,以防止血压突增。
4、必须劳逸结合。应合理安排工作 (劳动 )的时间和紧张度 (强度 ),注意休息特别是工间休息 ,避免身体和精神过劳过累 ;夜晚还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必须注意饮食结构。日常膳食要清淡 ,可多吃些豆类、蔬菜、水果和鱼类等 ,要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高的食物 ,糖 (甜食 )也不宜多吃。这一点 ,对于血压较高、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尤为重要。
6、必须戒除烟酒。嗜好烟酒者应予以戒除或加以节制。因为香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 ,对高血压也有害 ;长期大量饮酒 ,也会促进动脉硬化。
7、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要保持大便畅通 ,定时排便 ;排便时还要避免过度用力 ,以防引起血压突然增高。
8、必须注意防寒避暑。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做好身体的冷暖调节工作 ,及时添减衣服 ,防止寒冷、高温对机体的刺激 ,以避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增剧而发生意外。
9、必须缓慢改变体位。下蹲、弯腰及卧床、起身等体位改变幅度较大时 ,动作必须缓慢 ,特别是由蹲位改为直位时可用头低位及眼睛下视的方式渐渐起身 ,切勿突然起立 ,以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10、必须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应选择自己喜爱并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项目 ,持之以恒 ,在锻炼时还就避免剧烈的劳动或过度疲劳。此外 ,还必须具有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与毅力。牢记“十个必须” ,坚持合理用药 ,并注意发病的规律 ,做好防范措施。这样 ,脑出血的发生机率就会大大减少。
脑淤血是血管破裂(脑溢血)或者受脑外伤形成的凝血块。我想你可能要说的是脑溢血问题吧!这种情况如果是突发性,发病速度很快,死亡率比较高。
脑血栓是由于高血压、血液粘稠、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先天性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血液中的栓子、凝结物、剥落物等病灶物体把血管堵塞的问题。这种情况比较慢,如果发现及时,恢复较好,但致残率很高。
一、什么人容易发生中风
容易发生中风的人,医学上称为“中风易患者”。有下列情况的人,都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1)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危险因素,8O%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史。舒张压急剧升高或血压波动较大时,更容易发生中风。
(2)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同时伴有脑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易引起脑血栓。
(3)糖尿病:约有10O%~30%的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多有动脉硬化。
(4)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生基础。目前认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与血胆固醇增高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5)其他:颈椎病、妊娠分娩、年龄、性别、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是危险因素。
二、脑血栓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三、脑血栓患者的饮食注意
脑血栓患者首先能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可给些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频服。如超过24小时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维持营养。日常饮食应注意: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饮料不断增加,当地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如脑血栓的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并应用降糖药而产生低血糖时,可适当饮用饮料以防止血糖继续下降,当一过性低血糖缓解后,就不要再饮甜饮料了。
现在许多厂家生产保健型饮料,其中以低糖饮料为主。用一些甜味剂来替代蔗糖,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满足了喜甜食人的要求和口感。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甜菊甙等。其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用量小,不产生热量、无毒、体内不吸收,能够从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许多动物实验证明,阿斯巴甜无致癌性。可以放在溶液和面点制作中。
5、脑血栓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四、避开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一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人过中年,脑梗死的风险会逐年增高。还有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脑梗死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但脑梗死患者的家族成员仍可通过适当的措施,达到预防目的。
除了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现已发现有许多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脑梗死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进行干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吸烟、长期大量饮酒、冠心病、心房纤颤、肥胖等疾病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与脑梗塞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60%的脑梗塞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控制不好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是普通人的2~3倍。颈动脉狭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出现低血压时,就容易引起脑梗塞。吸烟量越大,发生脑梗塞的机会就越多,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是不吸烟人群的6倍。血脂异常、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患者,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极高,也被视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五、识别先兆症状
一旦发生脑梗塞,其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控制危险因素及识别早期症状(先兆症状)极为重要。大约有25%的患者在脑梗塞发生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称为“小中风”,前面提到的患者康先生在发病前一天就有短暂的言语障碍。
常见的先兆症状为:暂时的①黑朦、单眼失明或偏盲;②记忆丧失;③言语不清,看不懂文字;④一侧肢体的麻木或无力;⑤眩晕、呕吐;⑥看东西双影;⑦声音嘶哑;⑧呛咳或吞咽困难;⑨肢体动作不协调;⑩单侧或双侧口周及舌部麻木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尽管这些症状很快恢复,也应尽快到医院查明病因,如进行CT,颈动脉超声、血液黏稠度、免疫系统等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六、冬季预防中风
在每年12月至来年1月的寒冷季节,脑溢血、脑梗塞病人发生脑卒中(中风)的比例非常高,几乎占到门急诊病人的两成。高血压是引起脑溢血、脑梗塞的主要病因,紧张、寒冷的“诱因”加剧了病情。
高血压病人最忌忽热忽冷。除了半夜起床解手,寒冷天从空调房间出外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冬天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冻,不宜开助动车等吹寒风,这样都容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引发脑溢血、脑梗塞和急性心梗。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天最须防范脑梗塞和脑溢血。当身体出现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须赶快去医院就诊。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家人须尽快送医院抢救。脑溢血超过40%就有生命危险。脑梗塞在发生3—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
专家提醒:中风重在预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须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复发。预防脑卒中的根本措施是:持续降血压、减轻体重、降血脂、降血糖、戒烟、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多吃水果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防治便秘,避免过劳。
七、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
高血压病很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
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压方法并不难掌握,只需耐心、认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压的注意事项抄录在显而易见的位置,遵照执行。
1、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
2、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3、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4、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5、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6、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
7、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次。
八、中风前的信号
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九、中风后可能有啥并发症
脑出血或大面积的脑梗塞后,常会并发身体其他脏器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肿、褥疮、中枢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呃逆、脑卒中后抑郁等,分述如下:
1、肺部感染:脑部病损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4、脑心综合征:发病后l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
5、中枢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
6、中枢性呃逆: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十、中风的药物治疗
1、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法是治疗的关键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是溶解血栓,快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减轻缺血的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功能的损害。但溶栓治疗风险大,对某些缺血时间较长的区域,缺血中心区和易损区较易产生再灌注损伤、梗死后出血和严重的脑水肿,因此,一定要掌握严格的适应证和用药时间,最好在三小时内进行。常用的溶栓药有第一代溶栓剂链激酶、尿激酶等,第二代溶栓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重组链激酶等。其他常用的药物有蛇毒制剂、巴曲酶等。尿激酶为无定向特性的纤溶制剂,易引起全身纤溶作用,溶栓效果好,价格较便宜,现仍应用较广泛。T-PA为有定向特性的纤溶制剂,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作用已被多数人证实。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对t-PA研究认为,脑梗死患者接受t-PA 溶栓治疗应在发病三小时之内,超过三小时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性大,而且价格贵,适应谱窄。
2、抗凝治疗: 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多数患者难以在超早期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因此抗凝治疗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对急性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抗凝治疗是当前普遍接受的观点。目前多采用低分子肝素,其主要通过较强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其抗凝血酶的活性较弱。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作用强,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出血的危险性相对较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服用后能显著的减少复发率和病死率。
3、神经保护剂治疗: 神经保护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止急性脑梗死造成的半暗区内神经细胞毒性物质对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目前认为神经保护剂作用的主要途径有:阻止钙通道的内流,清除自由基导致神经元损害,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性,调节微血管炎症反应等。
(1)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可有效地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肉桂嗪、氟桂嗪等。应在发病后6~12小时内给药,这类药物副作用小,较安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2)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梗死时,脑内自由基大量产生,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神经元损害。自由基还可以使缺血半暗区的血管收缩及血管内凝血,使梗死范围扩大而加重脑组织损伤。维生素E、维生素C、SOD、激素、脱水剂(甘露醇)等是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的脑细胞可提供保护作用。
十一、怎样预防脑出血?(预防脑出血十必须)
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多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 ,促使血压忽然增高 ,而使血管破裂所致。脑出血往往来势凶狠 ,突然发病。其症状表现为 :先有头痛、头晕、呕吐 ,随即跌倒、昏迷不醒、呼吸深沉、咽有鼾声、半身不遂、小便失禁、有时抽搐等 ,严重者可致死亡。患者即使治愈后 ,也会常常留下后遗症。那么 ,怎样才能预防脑出血呢 ?有关医学专家建议 ,一般应做到以下“十个必须” :
1、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病。中老年人应做到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 ,一经确诊患有高血压病 ,就必须坚持服药治疗 ,以降低及稳定血压 ,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2、必须及早防治动脉硬化。如果患有动脉硬化症 ,就应及早予以治疗 ,并注意日常饮食 ,以降低血脂及胆固醇 ,保持血管的弹性。
3、必须保持精神愉快。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应保持乐观的情绪 ,遇到高兴或不痛快的事应注意冷静 ,避免情绪过度激动 ,以防止血压突增。
4、必须劳逸结合。应合理安排工作 (劳动 )的时间和紧张度 (强度 ),注意休息特别是工间休息 ,避免身体和精神过劳过累 ;夜晚还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必须注意饮食结构。日常膳食要清淡 ,可多吃些豆类、蔬菜、水果和鱼类等 ,要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高的食物 ,糖 (甜食 )也不宜多吃。这一点 ,对于血压较高、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尤为重要。
6、必须戒除烟酒。嗜好烟酒者应予以戒除或加以节制。因为香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 ,对高血压也有害 ;长期大量饮酒 ,也会促进动脉硬化。
7、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要保持大便畅通 ,定时排便 ;排便时还要避免过度用力 ,以防引起血压突然增高。
8、必须注意防寒避暑。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做好身体的冷暖调节工作 ,及时添减衣服 ,防止寒冷、高温对机体的刺激 ,以避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增剧而发生意外。
9、必须缓慢改变体位。下蹲、弯腰及卧床、起身等体位改变幅度较大时 ,动作必须缓慢 ,特别是由蹲位改为直位时可用头低位及眼睛下视的方式渐渐起身 ,切勿突然起立 ,以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10、必须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应选择自己喜爱并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项目 ,持之以恒 ,在锻炼时还就避免剧烈的劳动或过度疲劳。此外 ,还必须具有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与毅力。牢记“十个必须” ,坚持合理用药 ,并注意发病的规律 ,做好防范措施。这样 ,脑出血的发生机率就会大大减少。
展开全部
淤血一般是血管破了血出来压迫脑组织导致一些病变
血栓是一个栓子把血管堵住然后相应的部分脑组织无供血造成病变
一般照个CT就可以看到两者不同了
起码我是不会误诊
血栓是一个栓子把血管堵住然后相应的部分脑组织无供血造成病变
一般照个CT就可以看到两者不同了
起码我是不会误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脑淤血(cerebral hea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有时穿破脑实质形成继发性脑室内及(或)蛛网膜下腔积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主要表现是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或)感觉障碍等,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81/10万人口,患病率为112/10万人口,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20%~30%。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之季多发,暴怒兴奋、重体力劳作是其主要诱因。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伴有合并症,一般来讲,轻型患者经治可显著改善并能恢复工作,但应注意防止复发。再度出血以及重型患者预后欠佳,多于发病后数天甚至数小时内因脑疝死亡,昏迷1周以上者大多数死于合并症。
脑血栓是脑血栓形成的简称,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在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脑动脉管腔狭窄80%或完全闭塞,造成供血区域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迅速恶化,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流行病学表明,脑血栓约占同期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82%左右。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24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睡前可以没有明显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有关。
脑血栓是脑血栓形成的简称,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在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脑动脉管腔狭窄80%或完全闭塞,造成供血区域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迅速恶化,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流行病学表明,脑血栓约占同期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82%左右。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24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睡前可以没有明显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有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对于这两个病,有疑问还是直接质询正规医院的专业医师比较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