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八大姓氏都是什么?

我想知道的是满姓,比如关的满姓是瓜尔佳... 我想知道的是满姓,比如关的满姓是瓜尔佳 展开
 我来答
iamsarah
推荐于2017-09-20 · TA获得超过68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6万
展开全部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查寻辽东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仅就上述因由,本文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
  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
  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
  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
  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
  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阿波罗之光
2006-01-20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
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
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
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
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
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b570521b0
2006-01-20 · TA获得超过1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查寻辽东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仅就上述因由,本文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
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
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
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
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
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封诗乔朝雨
2019-09-20 · TA获得超过374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65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391万
展开全部
辽东地区是
满族

发祥地
,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
满族姓氏
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
满洲
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
八大姓
的满族著姓
姓氏
,是自
清代
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
汉字
姓。而历史上,他们是
女真人
的直系
后裔
,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
先世

1.佟姓宗族。
佛满洲
佟姓
氏族
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
现代
地名
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
村堡
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
仝姓
,同为满族
一姓
,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
清初
为姓氏佟佳氏。
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
史料
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
清太祖努尔哈赤
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
建州女真
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
瓜尔佳氏
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
满语
kor,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
关姓
,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
旗人
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
血缘
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
源流
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
降俘
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
民族共同体
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
汉军八旗
后,也和满洲
八旗
各氏族一样,
撰修
族谱
,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
马氏
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
马佳氏
,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
中原
汉族人
的后裔。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
索绰罗氏
。《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
康熙年间
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
索绰罗氏在
明代
中期定居
辉发河
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
同宗
。尼玛察在
女真语
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
为鱼
。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
语意
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
音节
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
何氏
同是由满族姓氏
赫舍里氏
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
两者之间
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
初年
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
傅氏
,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
富察氏
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
清代道光
末年
,仿效
汉族文化
习俗
,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
居住地
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
纽祜禄氏
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
即是
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辽东满族郎氏,
由金
、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
明初
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
地域
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
称谓
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
八姓
。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
民族
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机智又淡泊的小猫7694
2006-01-20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