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多高?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天高1200千米
(有些科学家根据不同高度上空气温度的变化,把大气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从地面到大约12千米高度称为对流层。其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空气对流和乱流盛行。空气对流是成云致雨的主要原因,人们所看到的云雾雨雪风暴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这是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层。第二层,12——50千米,叫平流层。第三层,50——85千米,叫中间层。第四层,85——500千米,叫热成层。第五层,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叫外层,这里空气极度稀薄,空气粒子已经很少,由于远离地面,地球引力已经很小,有些空气粒子能挣脱地球引力,逸出地球大气而进入星际空间。
有些科学家根据不同高度上大气的电离特性,把大气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三层。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叫磁层。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受地球引力而聚积在地面以上形成大气圈的。所以,大气的质量主要集中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离地面越远,空气越稀薄,十几千米高度以下的空气质量占整个大气质量的五分之四?,而在50千米以下的空气质量共占大气质量的99.9%.比如,在地面上,1立方米的空间有1025个空气分子;在100千米高处,1立方米空间中仅有1019个空气分子,在2000千米--3000千米的高度,虽然仍有空气质点存在,但是已经寥若晨星。据卫星资料分析,在2000--3000千米高度上,空气质点密度已经接近于星际空间每立方厘米一个气体质点的密度,因此,这个高度就可以定为大气的上界。
但是,据宇宙飞船的探测表明,在地球朝向太阳的一侧,大气磁层的高度伸展到相当于10个地球半径处(即离地心约6万5千千米);在背离太阳的一侧,磁层的高度伸展得更远(有些学者认为可伸展至几百个地球半径甚至一千个地球半径处)。
那么,天究竟有多高呢?气象学上常以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200千米定为大气上界。极光是出现在70-1200千米高度上的大气现象。一般认为其成因是,从太阳喷发出的高能粒子流从两极进入地球高层大气时,使空气分子(原子)受到激发和电离,当被激发的空气分子(原子)通过辐射回到基态时放射出光子,人们就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美丽的极光。在1200千米以上,人们已经看不到什么大气现象,那里也就不是人们看到的“天”了。 )
(有些科学家根据不同高度上空气温度的变化,把大气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从地面到大约12千米高度称为对流层。其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空气对流和乱流盛行。空气对流是成云致雨的主要原因,人们所看到的云雾雨雪风暴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这是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层。第二层,12——50千米,叫平流层。第三层,50——85千米,叫中间层。第四层,85——500千米,叫热成层。第五层,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叫外层,这里空气极度稀薄,空气粒子已经很少,由于远离地面,地球引力已经很小,有些空气粒子能挣脱地球引力,逸出地球大气而进入星际空间。
有些科学家根据不同高度上大气的电离特性,把大气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三层。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叫磁层。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受地球引力而聚积在地面以上形成大气圈的。所以,大气的质量主要集中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离地面越远,空气越稀薄,十几千米高度以下的空气质量占整个大气质量的五分之四?,而在50千米以下的空气质量共占大气质量的99.9%.比如,在地面上,1立方米的空间有1025个空气分子;在100千米高处,1立方米空间中仅有1019个空气分子,在2000千米--3000千米的高度,虽然仍有空气质点存在,但是已经寥若晨星。据卫星资料分析,在2000--3000千米高度上,空气质点密度已经接近于星际空间每立方厘米一个气体质点的密度,因此,这个高度就可以定为大气的上界。
但是,据宇宙飞船的探测表明,在地球朝向太阳的一侧,大气磁层的高度伸展到相当于10个地球半径处(即离地心约6万5千千米);在背离太阳的一侧,磁层的高度伸展得更远(有些学者认为可伸展至几百个地球半径甚至一千个地球半径处)。
那么,天究竟有多高呢?气象学上常以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200千米定为大气上界。极光是出现在70-1200千米高度上的大气现象。一般认为其成因是,从太阳喷发出的高能粒子流从两极进入地球高层大气时,使空气分子(原子)受到激发和电离,当被激发的空气分子(原子)通过辐射回到基态时放射出光子,人们就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美丽的极光。在1200千米以上,人们已经看不到什么大气现象,那里也就不是人们看到的“天”了。 )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