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请教大侠Y+N=3N/2+3是怎么推算来的,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
在一张长方形的桌面上放了n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硬币。这些硬币中可能有一些不完全在桌面内,也可能有一些彼此重叠;当再多放一个硬币而它的圆心在桌面内时,新放的硬币便必定与原先某些...
在一张长方形的桌面上放了n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硬币。这些硬币中可能有一些不完全在桌面内,也可能有一些彼此重叠;当再多放一个硬币而它的圆心在桌面内时,新放的硬币便必定与原先某些硬币重叠。请证明整个桌面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超出桌子的边上且全都是紧靠着的.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
空隙个数Y=3N/2+3(自己推算)
每一个空都要一个圆来盖
桌面就一共有圆的数为:
Y+N=3N/2+3
=5N/2+3 <=4N(除N=1外)
所以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 展开
空隙个数Y=3N/2+3(自己推算)
每一个空都要一个圆来盖
桌面就一共有圆的数为:
Y+N=3N/2+3
=5N/2+3 <=4N(除N=1外)
所以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道题是一道数学竞赛题,而且历时悠久。
本人看过网上所有关于这道硬币题的解题方法。而发现其中的这个“公式”方法,有很多错误,然而传播这个方法的那些人(完全就是复制粘贴,估计他们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都是照抄搬过来的,没有一点琢磨与改正,导致很多人对这个方法都不理解。
我在网上也没有看见有人对这个方法有质疑,所以本人也就懒得去做说明。
不过,今天终于看见一位有心之人。所以为您解释一下这个答案的错误、误区、具体思路和解题步骤吧~~~
首先,关于这个答案,其中的错误有两点(估计是当时第一个回答者匆匆回答,误写的。而“后来人”也没有去品味其中的思路):
1、“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超出桌子的边上且全都是紧靠着的.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这句话中的“且边上的都超出桌子的边上”这个短句是错误的,少了一个字就是“未”,也就是“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上”。
改正过来,并加标点符号就是:“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缘、且全都是紧靠着的,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这才是作者的内心想法)
2、“Y+N=3N/2+3=5N/2+3 <=4N(除N=1外)”
这个解答中,也少了些东西就是“+N”
改正过来,并加括号就是:
横式:“Y+N=(3N/2)+3+N=(5N/2)+3 <=4N(除N=1外)”
竖式:“Y+N=(3N/2)+3+N
=(5N/2)+3 <=4N(除N=1外)”
加以修改后,整个解答方法,正确步骤应该为:
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缘、且全都是紧靠着的,
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
空隙个数:
Y=(3N/2)+3(自己推算)
每一个空,都要一个圆来盖桌面,一共有圆的数为:
Y+N=(3N/2)+3+N
=(5N/2)+3 <=4N(除N=1外)”
所以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
那么接下来,咱们说说回答者的思路和步骤的由来
1、首先就是这个“空隙个数Y=(3N/2)+3”是怎么算术来的
(1)我们试想一下,把一张桌子切成无数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而且每个正方形刚好被一个硬币填满(也就是以小正方形的中心为硬币的圆点,硬币的半径正好是中心到正方形桌子四边中点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未出桌子边缘”)
(2)我们依照假设(如果假设没有“未”字,是得不出来这个公式的)——“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缘、且全都是紧靠着的”
那么我么可以得出以下数列:
当有两个硬币的时候,桌子的空隙是六个,当有四个硬币的时候,桌子的空隙是九个(你可以自己画画试试),以此类推:
硬币数(n) 空隙数(Y)
2 6
4 9
6 12
8 15
~~ ~~~
那么空隙数(Y)应该怎么求呢?不知道楼主是否知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那么我们有Y(N)=Y1+(N-1)d ,其中“N”并不是我们的硬币数“n”,只是数列中的项数,比如:空隙数第一项(Y1)是6,N=1;第二项(Y2)是9、N=2。d是公差,这里面d=3
那么由公式得:Y(N)=6+(N-1)*3=3N+3
(3)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硬币数”与“空隙数”的关系,而不是“项数”与“空隙数”的关系,我们要想把“硬币数”转换为“项数”,则应该是:“2个硬币”除以“2”为“第一项”,“4个硬币”除以“2”为“第二项”,以此类推,即:n/2=N
那么我们便得出Y=(3n/2)+3,
(而作者回答的“Y=3N/2+3”中的“N”其实就是“硬币数”,而不是“项数”)
2、接下来就是“每一个空都要一个圆来盖桌面就一共有圆的数为:Y+N”的由来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Y”是空隙数。很多人会问,那么“N”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刚开始正好填满桌面,并且未出桌子边缘的硬币数了。
那么我们由开始的“N”个硬币 加上 “N”个硬币所产生的空隙“Y”,则得出最少完全覆盖桌面(一点空隙也没有)的硬币数:也就是Y+N
由上面算得:Y=(3N/2)+3,那么Y+N=(3N/2)+3+N=(5N/2+3) <=4N
回答完毕,不知道楼主明没明白,要是还有问题尽管找我留言。
(最后提个小要求:楼主给的10分是不是有点少啊~~~嘿嘿~~~您随意吧~~~)
本人看过网上所有关于这道硬币题的解题方法。而发现其中的这个“公式”方法,有很多错误,然而传播这个方法的那些人(完全就是复制粘贴,估计他们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都是照抄搬过来的,没有一点琢磨与改正,导致很多人对这个方法都不理解。
我在网上也没有看见有人对这个方法有质疑,所以本人也就懒得去做说明。
不过,今天终于看见一位有心之人。所以为您解释一下这个答案的错误、误区、具体思路和解题步骤吧~~~
首先,关于这个答案,其中的错误有两点(估计是当时第一个回答者匆匆回答,误写的。而“后来人”也没有去品味其中的思路):
1、“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超出桌子的边上且全都是紧靠着的.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这句话中的“且边上的都超出桌子的边上”这个短句是错误的,少了一个字就是“未”,也就是“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上”。
改正过来,并加标点符号就是:“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缘、且全都是紧靠着的,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这才是作者的内心想法)
2、“Y+N=3N/2+3=5N/2+3 <=4N(除N=1外)”
这个解答中,也少了些东西就是“+N”
改正过来,并加括号就是:
横式:“Y+N=(3N/2)+3+N=(5N/2)+3 <=4N(除N=1外)”
竖式:“Y+N=(3N/2)+3+N
=(5N/2)+3 <=4N(除N=1外)”
加以修改后,整个解答方法,正确步骤应该为:
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缘、且全都是紧靠着的,
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
空隙个数:
Y=(3N/2)+3(自己推算)
每一个空,都要一个圆来盖桌面,一共有圆的数为:
Y+N=(3N/2)+3+N
=(5N/2)+3 <=4N(除N=1外)”
所以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
那么接下来,咱们说说回答者的思路和步骤的由来
1、首先就是这个“空隙个数Y=(3N/2)+3”是怎么算术来的
(1)我们试想一下,把一张桌子切成无数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而且每个正方形刚好被一个硬币填满(也就是以小正方形的中心为硬币的圆点,硬币的半径正好是中心到正方形桌子四边中点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未出桌子边缘”)
(2)我们依照假设(如果假设没有“未”字,是得不出来这个公式的)——“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未超出桌子的边缘、且全都是紧靠着的”
那么我么可以得出以下数列:
当有两个硬币的时候,桌子的空隙是六个,当有四个硬币的时候,桌子的空隙是九个(你可以自己画画试试),以此类推:
硬币数(n) 空隙数(Y)
2 6
4 9
6 12
8 15
~~ ~~~
那么空隙数(Y)应该怎么求呢?不知道楼主是否知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那么我们有Y(N)=Y1+(N-1)d ,其中“N”并不是我们的硬币数“n”,只是数列中的项数,比如:空隙数第一项(Y1)是6,N=1;第二项(Y2)是9、N=2。d是公差,这里面d=3
那么由公式得:Y(N)=6+(N-1)*3=3N+3
(3)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硬币数”与“空隙数”的关系,而不是“项数”与“空隙数”的关系,我们要想把“硬币数”转换为“项数”,则应该是:“2个硬币”除以“2”为“第一项”,“4个硬币”除以“2”为“第二项”,以此类推,即:n/2=N
那么我们便得出Y=(3n/2)+3,
(而作者回答的“Y=3N/2+3”中的“N”其实就是“硬币数”,而不是“项数”)
2、接下来就是“每一个空都要一个圆来盖桌面就一共有圆的数为:Y+N”的由来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Y”是空隙数。很多人会问,那么“N”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刚开始正好填满桌面,并且未出桌子边缘的硬币数了。
那么我们由开始的“N”个硬币 加上 “N”个硬币所产生的空隙“Y”,则得出最少完全覆盖桌面(一点空隙也没有)的硬币数:也就是Y+N
由上面算得:Y=(3N/2)+3,那么Y+N=(3N/2)+3+N=(5N/2+3) <=4N
回答完毕,不知道楼主明没明白,要是还有问题尽管找我留言。
(最后提个小要求:楼主给的10分是不是有点少啊~~~嘿嘿~~~您随意吧~~~)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