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总发抖怎么回事
展开全部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编辑这篇文章 发表时间:2010-11-01 发表者:崔群力 (访问人次:294)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出现不自主的颤动,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动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的最主要的特征。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减轻或消失。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至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人们区别其他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震颤。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崔群力
肌肉强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酸沉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
运动缓慢:这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也是神经内科大夫诊断帕金森病时必不可少的一条标准。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似戴了一副面具,医学上称为“面具脸”。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
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姿势和步态异常: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弯曲。慌张步态:表现为起步困难、一旦启动,即呈现快速、小碎步的慌张步态。
其他症状:可出现嗅觉障碍、肢体疼痛。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出现抑郁、焦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崔群力博士介绍,得了帕金森病的老年人也不要害怕,因为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终身维持高水平的运动功能而改善生活质量。当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也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等。
双手颤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编辑这篇文章
发表时间:2010-11-02 发表者:崔群力 (访问人次:296) 单凭双手震颤不能诊断为帕金森病。因为引起双手震颤的原因可以有许多。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震颤有多种类型。根据震颤与随意运动的关系,可以将震颤分为以下几类: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崔群力
(1)静止性震颤:是在静止或肌肉放松状态下出现的节律性震颤,一般频率多为4~8次/秒,一般要比单纯性震颤稍慢,幅度稍大,而比动作性震颤的频率快,幅度略小。在静止状态下出现,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多以肢体远端比较明显。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常伴肌张力增高,于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在头颈伸屈及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时容易发现。其腱反射可以正常,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震颤累及的部位、震颤频率与幅度具有特征性;震颤是否影响运动功能取决于震颤的严重程度。
(2)姿势性震颤:是在身体主动地保持某一姿势时出现震颤,多见于肢体的远端,震幅较小者,肉眼觉察不显著。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震颤略微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一般较静止性震颤细而快,一般频率8~12次/秒。临床上常见的姿势性震颤有以下三种:①变异性生理性震颤。系生理性震颤强化所致。如应用肾上腺素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低血糖、情绪紧张、焦虑、惊恐、疲劳等引起的震颤,也见于可卡因、酒精中毒和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调节反应增强有关。②家族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或特发性震颤。它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震颤,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震颤的幅度随肌肉紧张程度而变化。震颤主要见于上肢远端,累及下肢较少,口唇、下颌、舌等部位也可以发生。注意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小脑病变引起的动作性震颤相鉴别。③扑翼样震颤。系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比较粗大、节律较慢,呈对称性累及四肢,肌张力高低可变。这种震颤颇似鸟类煽动翅膀样,故名“扑翼样震颤”。主要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尿毒症等代谢性脑病。
(3)意向性震颤:也称动作性震颤。是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特点是在随意运动中或将要接近目标时震颤最为明显,主要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病变时。意向性震颤也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是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4)其它震颤:如癔病性震颤,大多数为动作性震颤,也有呈静止性震颤者。震颤多限于一侧肢体或波及全身。幅度大小不一,常无一定规律。多数较为粗大,有时呈摇动状。分散患者注意力时,震颤往往缓解;集中注意其震颤部位时,症状多加重。常有心因性诱因或伴有癔病的其它征象。
震颤是神经系统疾病时的表现之一,是一种症状而不能构成诊断。对震颤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症状需要认真观察,仔细体会,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考虑诊断。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出现不自主的颤动,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动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的最主要的特征。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减轻或消失。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至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人们区别其他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震颤。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崔群力
肌肉强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酸沉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
运动缓慢:这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也是神经内科大夫诊断帕金森病时必不可少的一条标准。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似戴了一副面具,医学上称为“面具脸”。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
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姿势和步态异常: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弯曲。慌张步态:表现为起步困难、一旦启动,即呈现快速、小碎步的慌张步态。
其他症状:可出现嗅觉障碍、肢体疼痛。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出现抑郁、焦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崔群力博士介绍,得了帕金森病的老年人也不要害怕,因为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终身维持高水平的运动功能而改善生活质量。当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也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等。
双手颤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编辑这篇文章
发表时间:2010-11-02 发表者:崔群力 (访问人次:296) 单凭双手震颤不能诊断为帕金森病。因为引起双手震颤的原因可以有许多。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震颤有多种类型。根据震颤与随意运动的关系,可以将震颤分为以下几类: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崔群力
(1)静止性震颤:是在静止或肌肉放松状态下出现的节律性震颤,一般频率多为4~8次/秒,一般要比单纯性震颤稍慢,幅度稍大,而比动作性震颤的频率快,幅度略小。在静止状态下出现,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多以肢体远端比较明显。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常伴肌张力增高,于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在头颈伸屈及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时容易发现。其腱反射可以正常,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震颤累及的部位、震颤频率与幅度具有特征性;震颤是否影响运动功能取决于震颤的严重程度。
(2)姿势性震颤:是在身体主动地保持某一姿势时出现震颤,多见于肢体的远端,震幅较小者,肉眼觉察不显著。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震颤略微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一般较静止性震颤细而快,一般频率8~12次/秒。临床上常见的姿势性震颤有以下三种:①变异性生理性震颤。系生理性震颤强化所致。如应用肾上腺素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低血糖、情绪紧张、焦虑、惊恐、疲劳等引起的震颤,也见于可卡因、酒精中毒和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调节反应增强有关。②家族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或特发性震颤。它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震颤,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震颤的幅度随肌肉紧张程度而变化。震颤主要见于上肢远端,累及下肢较少,口唇、下颌、舌等部位也可以发生。注意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小脑病变引起的动作性震颤相鉴别。③扑翼样震颤。系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比较粗大、节律较慢,呈对称性累及四肢,肌张力高低可变。这种震颤颇似鸟类煽动翅膀样,故名“扑翼样震颤”。主要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尿毒症等代谢性脑病。
(3)意向性震颤:也称动作性震颤。是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特点是在随意运动中或将要接近目标时震颤最为明显,主要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病变时。意向性震颤也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是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4)其它震颤:如癔病性震颤,大多数为动作性震颤,也有呈静止性震颤者。震颤多限于一侧肢体或波及全身。幅度大小不一,常无一定规律。多数较为粗大,有时呈摇动状。分散患者注意力时,震颤往往缓解;集中注意其震颤部位时,症状多加重。常有心因性诱因或伴有癔病的其它征象。
震颤是神经系统疾病时的表现之一,是一种症状而不能构成诊断。对震颤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症状需要认真观察,仔细体会,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考虑诊断。
2014-02-13
展开全部
去医院看精神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