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好评

莒县一中的校史... 莒县一中的校史 展开
 我来答
q11051
2013-12-12 · TA获得超过11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8万
展开全部
1928年,莒县中学校舍被匪军刘桂堂(就是刘黑七)占据,全校不能开学。[2]
1929年,军阀混战,莒县县城再一次成为双方争夺的要地,莒县中学再次被迫停课。
到了1938年2月23日,侵华日军炮轰莒城,在血战后最终占领了莒县县城,莒县中学又一次被迫停课。后来战事打打停停,莒县中学也跟着饱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搬迁和停办,真可谓是苦不堪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省教育厅复立莒县中学,正式选定地址在大湖以东、何亭子以南地方兴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莒县一中的位置),并任命刘云程先生为校长。到1957年7月,由于招贤中学(这就是莒县二中的前身,呵呵)竣工,莒县中学更名为“莒县一中”。后来在文革时期校名又复称“莒县中学”,直至1979年5月方正式恢复了“莒县第一中学”的名称,直至今天。
1941年,因日伪政权仍占领县城,学校迁至桑园大石库复学,招收失散学生百余人,后终因战乱停课
1943年、1944年日伪时期,部分地方贤达之士共同商定,为使莒县青年勉受长期战乱失学之苦,在县城文庙后院复立莒县中学。
1944年11月,莒县中学停办(包括师范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业待兴。
1953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根据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决定复立莒县中学,拨款10万元,责成沂水行署文教科勘察校址,并与县委书记杨雷同志商定在大湖以东、何亭子以南原称和尚林的地方兴建,即2013年的浮来西路89号。从选址到建校,沂水行署文教科的山霖生同志主要负责。同年3月动工,8月初具规模,当年招收初中生4个班221人,教职工29人,报省立案,定名为“山东省莒县中学”属省﹑地﹑管理,省府任命刘云程为校长。
1956年郑世美任副校长兼支部书记(主持工作)。
1957年7月校名改为“莒县第一中学”,归地县管理,王一堂任副校长兼支部书记(主持工作)。
1958年秋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其间从整风反右到大炼钢铁,冲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质量。
1961年省烟台教育工作会议后,峰回路转,纳入轨道。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领导被罢官,部分教师被揪斗,教学秩序悉遭破坏。
1968年复称“山东省莒县中学”,废除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入学办法,并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1971—1984年,董家厚任支部书记后兼校长,主持工作。其间马玉枢、刘汉同曾先后任校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气象为之一新。
1979年5月学校被临沂地区行署定为地属重点中学,遂恢复了“莒县第一中学”名称。
1984年洪国梁任校长。
1987年经地区行署批准升格为副县级单位。
1988年成立党总支,朱建业任总支书记。
1992年5月7日划归日照市,朱建业任校长兼总支书记至2001年。
建校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设施配备不断加强。初有仿苏大教室12间,穿堂大办公室26间,教职工宿舍40间。
1960年师生自力更生,动手烧砖、瓦、石灰建校,共扩建教室18间,套四周院墙,学校发展到17个班的规模,师生员工1045人。
1984—1993年校改进展较快,校园扩大至113.6亩,新建楼房7座(其中办公实验楼,教学楼,特种教学楼,图书阶梯楼,学生公寓楼,教工宿舍楼2座),平房471间,总建筑面积达29309.42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居省内先进水平,有语音室、微机室、影播室、数理化生音体美实验室、活动室,学校操场扩大,设施齐全。各种实验仪器、电教器材、艺体设备、图书资料价值25万余元。学校校办工厂兴旺发达,年创利润达15万元以上。
1993—2000年,校园逐到绿化、美化、净化,共硬化路面6169.5平方米,新建花园4个,沿路花坛15个,长廊一处,景点一方,有假山、喷池、小桥流水、亭台曲栏、雕塑鲜花、草坪奇石,整个校园布局合理,景秀怡人。学校不断深化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以德育人。先后建立健全“一馆三室”即校史馆、青少年活动室、德育室、荣誉室。创办校报《兆子园》,举办艺术节,突出“人本理念”,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而且名列地、市前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