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国里陆逊是怎么死的?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听二人言,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 。
孙权发觉禁中语漏泄,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又对孙和的存在不发一言 。陆逊终不胜愤忿而卒。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来源 陈寿《三国志》吴书. 陆逊传)
扩展资料: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二宫事件时卷入孙权孙和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陆逊
三国里的陆逊是孙权逼死的。
原因是孙权晚年疑心比较重,恐嗣主驾驭不了陆逊,有目的地剪除陆逊亲党,多方为难责罚,让其郁闷早死。
资料链接 :
1、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2、东吴孙权称帝后期,孙权与东吴重臣陆逊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最后基于陆逊是“世江东大族”,以及为身后之计,恐嗣主驾驭不了陆逊等因素考虑,有计划地剪除陆逊亲党,如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死“数与逊交书”的吾粲,最后再“累遣中使责让逊”,以至于“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见《陆逊传》)
3、东吴朝廷举国分为两大派:一派拥护太子,一派拥护鲁王,陆逊是拥护太子的,陆逊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孙权写信保太子,而且要求和孙权见面谈一次,孙权不听,不谈,还不断地派人到陆逊那里去责备陆逊,与此同时,陆逊的几个外甥因为拥护太子被撤职流放,就是陆逊周围的人流放的流放,被杀的被杀,陆逊不断接到孙权的责备,于是陆逊非常忧郁,非常的气愤,最后活活气死。(《易中天品三国》46冷暖人生)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孙权与江东士族的矛盾是有着深层的社会背景的。孙权不能够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了江东士族,“功高盖主这是肯定的,影响太大也是肯定的”。因为当时太子也好,其他的人也好都和陆逊的关系非常好,甚至还有学者比方说马植杰先生猜测,说孙权怕接班人驾驭不了陆逊,太厉害了,他儿子将来继承了帝位管不了这重臣。这就是孙权逼死陆逊的主要原因。
4、“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来源 陈寿《三国志》吴书. 陆逊传)
陆逊当时卷入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陆逊站在太子一边。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他是力挺太子的,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因而得罪了孙权。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陆逊忧伤过度,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