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10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②,晴光转绿苹③。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襟。(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②,晴光转绿苹③。
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襟。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展开
 我来答
卿漓湮
2011-08-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注释] (1)和(he贺):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写作诗和词称“和”。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晚唐人至有效韵者。”这里的“和”,是指以诗相酬答。因为陆丞已写一首《早春游望》的诗,杜审言以同样的意思回答了他一首。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即姓陆的晋陵县丞。丞:县令下的佐吏。早春游望:是陆丞原作的题名。(2)独有:只有。(3)偏惊:反而感到惊心。物候:即景物和气候。它是指自然界顺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景物和气候的变化。(4)海曙:海边的曙色。(5)渡东春:江南地暖,梅先著花,柳先舒叶江北偏寒,如今梅柳春色,也已降临。意即江南、江北,春色满眼。(6)淑气:春天和暖的气息。催黄鸟:是说和暖的春的气息在催着黄莺儿宛转歌唱。(7)晴光:春日的阳光。转绿苹:是说春日的阳光使水中苹草变得更加翠绿鲜艳。(8)忽闻:多功能忽然听到。歌:唱,吟咏。古调:指陆丞《早春游望》的诗,赞美它的诗有古人的格调。(9)归思(si四):回到故乡的念头。沾巾:流泪。

  [简要评析] 本诗作者是伟大诗人杜甫的祖父,这是他的一首酬答诗。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深刻感受和生动描绘,不仅烘托出了一片清美、和煦的宜人春色,也真挚地表达了游人思归的深婉情致。画面优美,形象鲜明。它在写法上,并不一般的先写景后抒情,或前半表情,后半描景,而是以情托景,情景结合,回环照应,结构缜密。诗的开头,起句警拔,音调响亮,饱和着沈烈的感情,写出了“宦游人”对于季节变换的强烈的惊醒感觉,从而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绪。这“偏惊物候新”的早春景物,是从一个“宦游人”的眼中看出,因此,春色虽妍,却偏偏使人惊心,更加催化了“宦游人”的归思情绪。中间两联,就是对“物候新”的具体描摹:在这明媚春色中,那天边璀璨的云韦,象从海上拥起;春风吹拂着大江两岸,在清幽的梅花中杂着丝丝绿柳,一片勃勃生机。这是纵目远望的景色,而近处,既可听到黄莺在春风中婉转歌唱,又看到池中苹叶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清词丽句,添彩增姿,它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了早春的物在气象。然而,这不仅没有使“宦游人”渲染在春的欢乐,反而引起了“宦游人”的归思。这是反衬的正面写法。所以末联两句,结出本意,既照应了前面“独有宦游人”的思归主题,也点出了和诗的早春游望的情景。章法严密,意境深婉。本诗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强调对异地风情的新鲜感和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

  [诗人简介] 杜审言(646-708),字必简,巩县(今属河南)人。因他属于襄阳杜氏一支,故新旧《唐书》作襄阳人。高宗咸亨间进士。武则天时迁膳部员外郎。因结交张易之等流峰州。后起复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他是杜甫的祖父,也恃才傲世,颇为自负,曾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旧唐书》本传)。杜甫的排律也从他那里有所承受。入选的这首诗,也有作韦应物作的。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

参考资料: http://quote.psytopic.com/cn/p/unique-ficil-people-prtil-surprise-phenology-yunxi/

babycentury
高粉答主

2011-08-09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687万
展开全部
(1)、前两句以感叹入手,带出中间四句描写:拂晓,遥远的东方,海面上彩霞涌起,梅柳由江南一直绿到江北,到处春意盎然。温暖的天气使黄莺早早地鸣叫,晴朗的春光使萍草变得油绿。
(2)这首诗围绕着对江南春景的感受,抒发了宦游时的思乡之情。景物越是美好,不就越能引起“宦游人”的思乡之情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8-08
展开全部
答案 (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赵静石
2011-08-08 · TA获得超过1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8万
展开全部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想家,然而物是人非,时光飞逝。 “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