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春节传统
2014-01-10
展开全部
闽南人已经不再像文中描述地那样过春节了、或许很多年轻的闽南人对很多传统习俗并不熟悉。很多的春节传统习俗已渐渐在岁月的尘埃中退出了闽南人的生活。但是传统的好处——或许就是让人回忆起来,总能闻见往日的味道。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在闽南地区的过节活动,则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燃烧金纸,燃放鞭炮,祈求来年财源广进,家人安康。经商、开厂的老板们,更是要摆上宴席宴请员工,犒赏员工们一年来的辛劳,也为来年员工们的努力工作事先添填一把劲,这在当地被称为“食尾牙①”。每每“尾牙”,各酒家、饭馆都会高朋满座,除员工外,亲朋好友也会欢聚一堂,实实在在地吃上一顿。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送灶神。摆上好饭好菜,欢送灶神上天。有趣的是供品必须有“甜汤圆”,“甜汤圆”意味着期盼灶神上天后专捡好话,不说坏话。闽南语中更有俗语“好话传上天,坏话放一边”的说法。从这天开始到农历大年三十之间,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扫除、整理庭院,辞旧迎新,洗去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新气息,俗称“扫堂”。男人们纷纷停工归家,妇人们开始置备年货。 春节这天,妇人们更是繁忙。午餐之前,妇人们都会将置办好、煎煮好的年货,分成数碗,挑至“公奶厅②”摆在厅堂的案桌上祭祀祖宗,佳肴先敬祖上。其中都会插上用黄、红、金等色糊成的“饭春”,“饭春”如树枝。闽南语中“春”与“剩”同音,寓意来年丰衣足食。而后,烧金纸、放鞭炮。吃过午餐,女人们往往还要清刷锅底,除去旧灰,以迎新年。男人们则挑水,挑满水缸,必须等到年过后才能食用。由于现在比较少用铁锅,家家通了自来水,如今这些习俗已被渐渐淡忘。 小孩则随着父辈人忙前忙后的开始粘贴春联。贴春联也有些讲究,不仅在家门上贴对联。而且,不同地方所贴的小联也不一样。小联,是用红纸剪成的方形小纸,书本方大。在方纸的四个角边,按“上下右左”的顺序写上四个小字,大多书写“大吉大利”的成语。橱房里的橱框要贴“山珍海味”,米缸要贴“五谷丰登”,水井处贴上“龙泉甘水”,猪圈里贴上“牲畜兴旺”,大门上贴“出入平安”,房门上贴“安康祥和”——过年的气氛在繁碌与欢笑声中逐渐浓烈。 傍晚时分,家家都在门前堆放着柴草。点燃,等火烧旺,男人依辈分跳过火焰,边跳跃嘴里边念叨:“跳过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跳火群③”,象征烧去旧岁里的霉运,迎接合美、幸福、欢欣的新年。 除夕之夜,农家都会准备供品,供奉神灵与祖上。春节里几天,都夜夜灯火通明,夜不关灯。并在厅堂案桌前、灶神前、房间里,点亮红色腊烛,意味着红红火火,来年丰足。 家人高高兴兴围桌吃年夜饭,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家家到屋顶上燃放烟花、鞭炮,庆贺新春的到来。“交时④”一过,进入初一,人们便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然后燃放鞭炮,辞旧迎新,贺庆新春。 大年初一开始,农家里有个有趣的约定。不许清扫地面,不许出口恶语伤人,要直到初四后过可以清扫垃圾。初一,人们早起后,要燃放一串鞭炮,告慰新年新气象,快乐,幸福。而后,家家互相串门,互祝新年快乐,幸福祥和。 大年初二,是女婿日。嫁出门的女儿都会携子伴夫回归娘家,女人间不免话多情长,交谈甚欢;而男人们则以酒相待,共饮同乐,一醉方才罢休。 大年初四,迎接灶神下凡,又如送神一番供奉。 大年初九这天,是“天公生⑤”。农家早早备下美酒佳肴,烧香祈福,并为“天公”祝寿。 而这时候,庆贺新年活动也渐渐步入尾声。 注: ①食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一年最后一个农历十六,生意人请员工打牙祭,故称“尾牙”。 ②公奶厅:同一“祖公祖婆”亲戚的老宅,一般都会修建的富丽堂皇,犹如祠堂。厅堂中摆放着案桌,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人来祭拜,平时只被搁置一旁。 ③跳火群:火烧得越旺,寓意来年兴旺。 ④交时:半夜12点,也就是除夕与初一交接点。 ⑤天公生:天公的生日。农家里有许多这样的神明生日日,如“观音生”——观音生日;“众人生”——众人生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在闽南地区的过节活动,则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燃烧金纸,燃放鞭炮,祈求来年财源广进,家人安康。经商、开厂的老板们,更是要摆上宴席宴请员工,犒赏员工们一年来的辛劳,也为来年员工们的努力工作事先添填一把劲,这在当地被称为“食尾牙①”。每每“尾牙”,各酒家、饭馆都会高朋满座,除员工外,亲朋好友也会欢聚一堂,实实在在地吃上一顿。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送灶神。摆上好饭好菜,欢送灶神上天。有趣的是供品必须有“甜汤圆”,“甜汤圆”意味着期盼灶神上天后专捡好话,不说坏话。闽南语中更有俗语“好话传上天,坏话放一边”的说法。从这天开始到农历大年三十之间,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扫除、整理庭院,辞旧迎新,洗去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新气息,俗称“扫堂”。男人们纷纷停工归家,妇人们开始置备年货。 春节这天,妇人们更是繁忙。午餐之前,妇人们都会将置办好、煎煮好的年货,分成数碗,挑至“公奶厅②”摆在厅堂的案桌上祭祀祖宗,佳肴先敬祖上。其中都会插上用黄、红、金等色糊成的“饭春”,“饭春”如树枝。闽南语中“春”与“剩”同音,寓意来年丰衣足食。而后,烧金纸、放鞭炮。吃过午餐,女人们往往还要清刷锅底,除去旧灰,以迎新年。男人们则挑水,挑满水缸,必须等到年过后才能食用。由于现在比较少用铁锅,家家通了自来水,如今这些习俗已被渐渐淡忘。 小孩则随着父辈人忙前忙后的开始粘贴春联。贴春联也有些讲究,不仅在家门上贴对联。而且,不同地方所贴的小联也不一样。小联,是用红纸剪成的方形小纸,书本方大。在方纸的四个角边,按“上下右左”的顺序写上四个小字,大多书写“大吉大利”的成语。橱房里的橱框要贴“山珍海味”,米缸要贴“五谷丰登”,水井处贴上“龙泉甘水”,猪圈里贴上“牲畜兴旺”,大门上贴“出入平安”,房门上贴“安康祥和”——过年的气氛在繁碌与欢笑声中逐渐浓烈。 傍晚时分,家家都在门前堆放着柴草。点燃,等火烧旺,男人依辈分跳过火焰,边跳跃嘴里边念叨:“跳过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跳火群③”,象征烧去旧岁里的霉运,迎接合美、幸福、欢欣的新年。 除夕之夜,农家都会准备供品,供奉神灵与祖上。春节里几天,都夜夜灯火通明,夜不关灯。并在厅堂案桌前、灶神前、房间里,点亮红色腊烛,意味着红红火火,来年丰足。 家人高高兴兴围桌吃年夜饭,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家家到屋顶上燃放烟花、鞭炮,庆贺新春的到来。“交时④”一过,进入初一,人们便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然后燃放鞭炮,辞旧迎新,贺庆新春。 大年初一开始,农家里有个有趣的约定。不许清扫地面,不许出口恶语伤人,要直到初四后过可以清扫垃圾。初一,人们早起后,要燃放一串鞭炮,告慰新年新气象,快乐,幸福。而后,家家互相串门,互祝新年快乐,幸福祥和。 大年初二,是女婿日。嫁出门的女儿都会携子伴夫回归娘家,女人间不免话多情长,交谈甚欢;而男人们则以酒相待,共饮同乐,一醉方才罢休。 大年初四,迎接灶神下凡,又如送神一番供奉。 大年初九这天,是“天公生⑤”。农家早早备下美酒佳肴,烧香祈福,并为“天公”祝寿。 而这时候,庆贺新年活动也渐渐步入尾声。 注: ①食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一年最后一个农历十六,生意人请员工打牙祭,故称“尾牙”。 ②公奶厅:同一“祖公祖婆”亲戚的老宅,一般都会修建的富丽堂皇,犹如祠堂。厅堂中摆放着案桌,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人来祭拜,平时只被搁置一旁。 ③跳火群:火烧得越旺,寓意来年兴旺。 ④交时:半夜12点,也就是除夕与初一交接点。 ⑤天公生:天公的生日。农家里有许多这样的神明生日日,如“观音生”——观音生日;“众人生”——众人生日。
2014-01-10
展开全部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