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推荐于2019-10-07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77万
展开全部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关系。学校需要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让师生形成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并开展五要素课堂。

课堂五要素包括有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有足够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时间;有科学的学习策略指导;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真实学习反馈;以及有民主平等、积极反馈的学习。

对于技术对课堂的作用,她认为,技术支持促进了课堂的互动开放与精准反馈。

扩展资料:

教学的本质是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凸显、个性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学改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及意识形态的变化;

(3)教育科学及其他边缘学科的发展影响到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学改革可分为:

(1)单项改革。仅就某门学科内容、某一制度(如考试制度)、某一原则和方法进行改革。

(2)整体改革。指对有关教学的计划、任务、内容、方法、制度进行总体的协调的改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改革

角落里的杨梅
推荐于2017-09-09 · TA获得超过3.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8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47.9万
展开全部
教育改革如何改?应一切从人出发。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就是把人变好。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也有精辟的论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中国不少学校却轻视了这一点 ,以至于把学校变成一个硕大的生产车间,把学生变成批量生产的产品,向社会兜售,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性灵人的存在,只重视升学率,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功能。 由此,想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改方案——2006年,核心课程改革方案。这一改革有四大目标:一是培养全球性的公民;二是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三是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四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
2006年11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纵观这四大目标,无不是以人为本,学生始终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大学非为大楼之谓,而在于大师之谓”,话虽朴素,道理却深刻。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希望更多的有识之人参与进来,
献计献策,使纲要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以有效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仍是当今普教界乃至全社会关 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造成学生 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大纲等方面的原因所致。而要真正减轻学 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只能走改革之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改革 升学考试制度,改革评价学校的制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人们仍抱有的、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那种旧的传 统的教育观念。
有人形容课程是教学的"心脏",课程体系改革是"做心脏手术”。实验中学正是抓住了课程设置改革这 一重要而高难度的课题进行了八年的试验。他们坚持"以课内为基础,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将新课程体系 确立为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把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仍是当今普教界乃至全社会关 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造成学生 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大纲等方面的原因所致。而要真正减轻学 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只能走改革之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改革 升学考试制度,改革评价学校的制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人们仍抱有的、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那种旧的传 统的教育观念。
一、课程体系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国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教育却基本上还在统一、集中的旧模式中运行。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是始于本世纪30年代的一种单一的必修课体制,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 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
而必修课的学科内容和结构层次又是按照一套统一的
计划和大纲编 定的,以指令性要求在全国执行。这种单一的课程体系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富有创造个性的一代新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原有的课程体系从指导思想上,偏于承接传统,总结历史,对面向未来考虑不多。
2.从课程结构看: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比例上,重理轻文,数、理、化等学科课时比重过大。在硬 性课程和弹性课程的比例上,重必修课,没有课
外活动、选修课的基本地位,而必修课并开课程门类又过多。
3.从学科内容看:各学科内容多是为升学考试服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学科知识 安排片面追求深度和难度,忽视广度和趣味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
4.从方法上看:原有课程体系因过分强调学科进度、程度的统一要求,因而往往导致采取灌输的教学方 法,难以进行启发和比较,难以融合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
总之,"必修课一统天下"的课程体系单一、僵化、缺乏吸引力,造成学生的过重负担,不利于学生生动 、活泼、主动地学习,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
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势在必行的。
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研究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应当充分估计到传统 观念的巨大历史惯性,它有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强大制约性。而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招工和人事制度又 起着强化某些传
统人才观、质量观的作用。课程改革的艰难历程启示我们,要深化这一改革必须集中力量开展 以下几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1.关于高职特别是普通教育性质和任务问题
普通教育既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人的发展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更要充分重视人的发展, 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片面地过分强调教育为
社会服务的提法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长期以来,我们所恪守的普通中学"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劳动后备力量"的所 谓双重任务论,对于一所中学
来说,二者得兼是十分困难的,实际情况是重心往往发生偏斜。课程体系的改革 是教育内容深层次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涉及到教育的体制和模式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 于走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道路。我们认为,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应当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要构 建一个多侧面的目标体系。
2.关于科学确定课程总量以及合理界定必修、选修、课外活动三类课程各自的地位、作用及其三者关系 ,如何优化组合,建立合理结构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课程总量问题未解决,课 时总量偏大,学生受学校支配时间过长,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之一。必修课不能调整,选修课、
课外活动的安排自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材施教"只是体现在学生升入高 一级学校时的"分流",而未在课程体系内解决。至于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从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必 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类课程系列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与结构比例、学生层次特点等诸方面没有相当深 入的探讨,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评估体系问题
旧的课程体系是旧人才观、质量观的产物,几百年来形成的一套完整而稳定的考试评价制度是为其服务的 。这个评价制度的要害是"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用这种考试评价制度来检验新课程体系的实验成果,往往 产生尖锐的矛盾。一些颇具才能的学生考试时却拿不到高分。
就在于旧的质量观和考试方法有严重缺陷,那些被我们用旧考核办法宣布 为"差生"的学生很可能有着相当的潜能,显然他们的才能被埋没了,被扼杀了。这就告诉我们旧的考试制度 成了实施新课程体系的强大阻力,如不改革现存考试评估制度,课程体系改革必然步履维艰。因此,变革质量 观,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三、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创造新型学校模式的设想
1.把集体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3.新型学校必须具备使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的机制
4.必须改革教育测量、评估制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让我成熟
2011-08-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新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槐香小铺
2013-07-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17
展开全部
教学改革的追求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aobint
2019-09-14 · TA获得超过57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7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从以考题答案的记忆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学生的天赋潜能开发和发挥为核心的教学引导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