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兵败于官渡
袁绍兵败官渡的原因:
一、最主要原因是曹操善于用人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
二、曹操偷袭白马,斩颜良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颜良于阵间措手不及,为关羽所杀。袁军受大挫。
三、曹操的坚持
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四、袁绍粮草被烧
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扩展资料:
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次战败。在两次与袁绍的战役战胜后,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
官渡之战后,曹操俘虏了沮授。沮授原是曹操好友,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为曹操杀害。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部下由惊恐转为感激。
官渡之战后二年,袁绍死,其子袁谭、袁尚争位,互相火并。在几年中,曹操攻下邺城,杀袁谭,占有了幽、冀、青、并四州。袁尚投奔乌桓王蹋顿。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大军出征,大破蹋顿和袁氏的联军,斩蹋顿。袁尚奔辽东,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
至此,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是带有决战性质的大战,双方都必然投入自己可能投入的全部实力,曹操是不可能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将自己任何一支有实力的野战军放到次要作战方向的,就连青州也仅仅是使用臧霸进行牵制作战。可以认为官渡已经集中了曹操的全部实力至少八九成,可谓悬军,一旦战败,连保卫许昌都没有军队了。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基本统一了豫州、兖州、徐州,这些都是富庶的中原地区,又经过多年屯田,而且补给线比袁绍短得多,就这样竟然还出现了缺粮的记载,可见曹军之多。
此外,在奇袭乌巢时,张合就明确反对使用主力趁机进攻曹操大营的方针,进攻之后也果然未能成功,可见在抽调出五千精兵后,曹操大营兵力依然雄厚。
战后曹操杀掉袁绍八万降兵,几乎没费什么劲,要说镇压部队为数很少是说不通的。
因此,官渡之战应该是双方均有十万——或十万对七八万——大军的决战,袁绍统率低于曹操这个妖孽——或者说是伟大的军事家,不幸战败,庶其可以济乎的豪情壮志就此烟消云散。
第二:乌巢的粮食没守好
第三:他打不了曹操,曹操是奸雄,又有关羽相助。
第四:他手下的那些大将谋士都如酒囊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