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失败?
展开全部
1、残酷、多疑。不能团结其他义军首领。杀罗汝才;杀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逼降老回回马守应;迫走张献忠。
当时义军分四大股----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革左五营(“革左五营”是由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争世王刘希尧、乱地王蔺养成五营联军组成的。)李自成就干掉两大股,天下未平,内斗不止,安能不败。
在失利后,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才。
罗汝才号称曹操,很有谋略。十三家联合作战就是罗汝才的主张,流贼们模仿梁山好汉,高迎祥统领七十二路天罡,张献忠统领三十六路地煞。
罗汝才善于调和各部之间的关系,所以谁都愿意与之合作。打下城池之后,子女财物大家平分,盗亦有道。清廉的官员一律不碰,打的就是贪官,这就是罗汝才的江湖道义。
罗汝才与高迎祥合作的时候最多,都是老江湖了,高迎祥过去是个盗马贼。罗汝才喜欢奢侈,属于穷人乍富型的暴发户,享受够了死了也不屈。过去罗汝才娶不上媳妇,当了流贼首领之后,身边美女不下百名,个个如花似玉,这就是罗汝才喜欢做流贼的理由。
高迎祥死了之后,罗汝才只好与李自成、张献忠等首领进行合作。这两位一个阴沉,一个残暴,冷兵器时代,常年累月的杀人,已经拿杀人不当回事了。一上阵就兴奋,几日不杀人就心中不乐,需要血与火的刺激。罗汝才善谋,那两位善攻,就合作在一起。
李自成兵败之后投奔张献忠,险些丧命,是罗汝才救了李自成。张献忠兵败之后投奔李自成,也是险些被杀,是罗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马,将张献忠放了出去,罗汝才是为了大局着想。李自成潼关遇伏,罗汝才鼓动各部与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也是为了大局。
罗汝才是以德服人,讲究江湖道义。李自成与张献忠讲的是霸道,以力服人,胁迫各部听从自己的指挥。罗汝才的人缘始终挺好,在流贼里很有号召力。没有罗汝才张献忠也不敢反了谷城,没有罗汝才李自成也聚合不起百万大军。
这些陕北的流氓们始终没有改变流氓习气,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历史悲剧。就连满清王朝都不屑于招降那些流贼,投降的流贼首领很少有活下来的。多尔衮密令各部:‘降贼有谋反之意格杀勿论。’。对于明朝降官满清王朝是很客气的,轻易不杀。
罗汝才死于李自成之手,这也是他没有想到的。手下三四十万大军,罗汝才一走,李自成是进不了北京的。罗汝才等首领只想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不愿意接受李自成的管制。李自成虽然杀了罗汝才等首领,却无法降服人心。进入北京之后,人心就乱了。都是亲朋好友结合成的流氓团伙,为的就是抢掠,不是为了给李自成打江山。罗汝才所思所想与他们绝大多数人是相同的,是流贼的代表人物。
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住进了皇宫,搂上了陈圆圆,早把革命的初衷扔到脑后了,根本没提均田这么回事。败逃回西安之后,还是没有实行均田。抢掠了无数的财富,李自成是不缺钱花的。百姓生活的怎么样他是无暇过问的,也不那么关心。采取严刑苛法治国,偷一只鸡就是死罪。
与罗汝才相比,流贼们认为李自成做事不仗义。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罗汝才不死,还将是流贼中间的核心人物。其他义军首领也曾聚拢过四五十万大军,都没成气候,主要是不具备那个素质。
2、形势所迫,没有建立根据地。虽称义军,终为流寇。
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三月十九日入城,不足百日。
四月二十一日,山海关大败;到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也不过百日。可谓大成大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
黄巢与李自成的错误都在于只建立了政权,没有接受儒家学说。百姓并不怀念黄巢,也不怀念李自成,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个流寇,险些坐了天下的流寇。
当时义军分四大股----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革左五营(“革左五营”是由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争世王刘希尧、乱地王蔺养成五营联军组成的。)李自成就干掉两大股,天下未平,内斗不止,安能不败。
在失利后,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才。
罗汝才号称曹操,很有谋略。十三家联合作战就是罗汝才的主张,流贼们模仿梁山好汉,高迎祥统领七十二路天罡,张献忠统领三十六路地煞。
罗汝才善于调和各部之间的关系,所以谁都愿意与之合作。打下城池之后,子女财物大家平分,盗亦有道。清廉的官员一律不碰,打的就是贪官,这就是罗汝才的江湖道义。
罗汝才与高迎祥合作的时候最多,都是老江湖了,高迎祥过去是个盗马贼。罗汝才喜欢奢侈,属于穷人乍富型的暴发户,享受够了死了也不屈。过去罗汝才娶不上媳妇,当了流贼首领之后,身边美女不下百名,个个如花似玉,这就是罗汝才喜欢做流贼的理由。
高迎祥死了之后,罗汝才只好与李自成、张献忠等首领进行合作。这两位一个阴沉,一个残暴,冷兵器时代,常年累月的杀人,已经拿杀人不当回事了。一上阵就兴奋,几日不杀人就心中不乐,需要血与火的刺激。罗汝才善谋,那两位善攻,就合作在一起。
李自成兵败之后投奔张献忠,险些丧命,是罗汝才救了李自成。张献忠兵败之后投奔李自成,也是险些被杀,是罗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马,将张献忠放了出去,罗汝才是为了大局着想。李自成潼关遇伏,罗汝才鼓动各部与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也是为了大局。
罗汝才是以德服人,讲究江湖道义。李自成与张献忠讲的是霸道,以力服人,胁迫各部听从自己的指挥。罗汝才的人缘始终挺好,在流贼里很有号召力。没有罗汝才张献忠也不敢反了谷城,没有罗汝才李自成也聚合不起百万大军。
这些陕北的流氓们始终没有改变流氓习气,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历史悲剧。就连满清王朝都不屑于招降那些流贼,投降的流贼首领很少有活下来的。多尔衮密令各部:‘降贼有谋反之意格杀勿论。’。对于明朝降官满清王朝是很客气的,轻易不杀。
罗汝才死于李自成之手,这也是他没有想到的。手下三四十万大军,罗汝才一走,李自成是进不了北京的。罗汝才等首领只想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不愿意接受李自成的管制。李自成虽然杀了罗汝才等首领,却无法降服人心。进入北京之后,人心就乱了。都是亲朋好友结合成的流氓团伙,为的就是抢掠,不是为了给李自成打江山。罗汝才所思所想与他们绝大多数人是相同的,是流贼的代表人物。
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住进了皇宫,搂上了陈圆圆,早把革命的初衷扔到脑后了,根本没提均田这么回事。败逃回西安之后,还是没有实行均田。抢掠了无数的财富,李自成是不缺钱花的。百姓生活的怎么样他是无暇过问的,也不那么关心。采取严刑苛法治国,偷一只鸡就是死罪。
与罗汝才相比,流贼们认为李自成做事不仗义。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罗汝才不死,还将是流贼中间的核心人物。其他义军首领也曾聚拢过四五十万大军,都没成气候,主要是不具备那个素质。
2、形势所迫,没有建立根据地。虽称义军,终为流寇。
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三月十九日入城,不足百日。
四月二十一日,山海关大败;到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也不过百日。可谓大成大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
黄巢与李自成的错误都在于只建立了政权,没有接受儒家学说。百姓并不怀念黄巢,也不怀念李自成,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个流寇,险些坐了天下的流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展开全部
1,起义军的小农意识不足以担当大任 2,八旗兵和吴三桂以及后明政权的联合夹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那些起义成功的帝王,都是集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而李自成却一个都不具备。他起义期间,爆发了鼠疫,失了天时、地利;起义没有成功,就急着享乐,失了人和。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成功是很困难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跟随他可以不向官府纳粮,三年免征。他到的地方,三年以内不征粮。提出这个“均田”,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暂时一个改良主义。自成的力量,不仅建立在贫农身上,那个时候,阶级观念不像现在这么清楚,力量也建立在中小地主身上李自成在军事方面不断胜利,可是忽略了一条,不懂得每占一个地方,建立初步的政权,这设官理民关系着政权的巩固。李自成有没有这个力量设官理民呢?有,但没有做,这是形成他最后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官方说法: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反正肯定是自己本事不够啦!
反正肯定是自己本事不够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