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说过:“世界上存在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说过:“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说过:“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展开
展开全部
知识无止境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也说,“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这就是说“知识无止境”。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这里存在一定的思辨色彩,粗浅的无知是因为人在不掌握知识前,知识面狭窄,看问题做事情粗俗鄙陋。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后,虽然变得有一定的思维,也对世界有一定的看法,但是知识是浩瀚的,学无止境,我们求知也是有限的。同时,我们在得到一定的知识时还得经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角度: 1、愈博学(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知识无止境。(知识的领域在扩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它与无知领域的触点,认识是不断深化、向前、扩展的。同时,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对自然,宇宙,生命获得的知识越丰富,我们越走向不可知的神秘境地。若从认知或人对知识的掌握上讲,我们可能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2、博学者的信口开河、弄虚作假、文过饰非、自以为是、不知变通,是一种无知。 3、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时候,就是有学问的无知。(理论知识还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4、不学习,就无知。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