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红楼梦》人物评说或是感悟一篇,不少与1000字,希望是自己写的,谢谢了。

发邮箱597440163@qq.com... 发邮箱597440163@qq.com 展开
 我来答
张语桐123434
2011-08-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我曾想,若是给四大名著画图像,西游记大体上是条向上的直线,三国水浒都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可红楼梦呢?难不成是向下的直线?
  黛玉篇
  世间无情,千万事物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浊欺,白雪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承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可怜的宝黛,看破了红尘中的是是非非,他们的叛逆揭开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黛玉是镜子让宝玉看清了人情冷暖和名利仕途。正如大家的评论宝黛是封建后期孕育现代观的胚胎,没有成长起来就被封建制度扼杀了。真的东西非要砸碎了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吗?
  而最后,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奄奄一息。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宝钗篇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黛玉的一段。现在想来,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做法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思想,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何其可悲呀!
  其实,她的作为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天资聪慧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记得香菱和湘云谈诗时,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情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极限。但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活着。王夫人说过:“看着宝钗虽是痛哭,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反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像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之下呀!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宝钗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其他篇
  红楼本就是一场梦,妙玉、宝玉本是一个人,本是来自一块石头,空而不空而显宝玉。金陵十二钗说得妙玉的也是贾宝玉。
  另外,说贾宝玉娶薛宝钗是贾母和王熙凤的主意,我不认同。首先,在贾母心中早就认同了林黛玉才是嫁给贾宝玉的合适人选。在清虚观的时候,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时候,贾母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大一点再定吧。”她想让宝玉晚些娶亲,而薛宝钗比贾宝玉还要大。而且贾母还说:“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上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薛宝钗的根基不富贵吗,证明贾母根本就没想到她。还有,林黛玉的模样配不上贾宝玉吗?至于性格儿好,在贾母的心中林黛玉的性格不好吗,她在贾母面前不曾错过,她的小性,尖酸刻薄只有在“金玉良缘”上才有。还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吵架时,把玉摔了的那次,贾母去了就说他们两个“不是冤家不聚头”。可见,贾母心中早就认定了黛玉。其次,王熙凤是不会赞同贾宝玉娶薛宝钗的。因为她是在王夫人家当家,如果要是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薛宝钗的才干,这个家她就当不成了。而贾宝玉要是娶了林黛玉,就不同了。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怎么会连这个都想不到,她决不会赞同贾宝玉娶一个比她会当家的人。
  要说真正想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的人也只有三个:第一是袭人,因为她认为她会跟着宝玉,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太熟悉了,她知道林黛玉的性格,她为了自己也希望贾宝玉娶薛宝钗。第二是王夫人,她不喜欢长的太好的人,看她对晴雯的态度就知道,而且她比较喜欢薛宝钗。第三是贾元春,从她赏赐的东西上看以看出,在所有的姐妹里,只有薛宝钗的和贾宝玉一样,可见她早就有意让贾宝玉娶薛宝钗。
  读林黛玉的一首《唐多令》又如搅翻五味瓶。不知为何,大家都称“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为名句,但最触动我心的却是“飘泊亦如人命薄”和“叹今生谁舍谁收”两句。这诸多伤感言辞已够我大哭一场,更何况……当我刚读完《红楼梦》时,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女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千古奇书,红楼一梦,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里面学问之深,富含深奥的真谛。红楼梦是血泪的写作,诗云:“谁解其中味?”红楼里各儿女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互相关心,真诚帮助,各自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一年四季,如花如梦,槛外人,红梅,是真名士自风流。诗会,灯谜,烤鹿肉,持家本领,真善美,人销魂!
  一场梦,一场空,人生能有几回梦——不是一场空?空余恨,恨终生。红楼一梦,一梦终是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