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展开
 我来答
高树沙耶
2014-08-11 · 超过5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7万
展开全部

痛饮生活的满杯
向前看,向后看,向左走,向右走……生活中我们总在选择着某个方向,我们想向着一个选定的方向走得坦然,走得畅快,那么,哪个方向的终点才属于成功呢?
哲人说:“向后看才懂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可哲人是哲人,我却更想环顾四周,看车水马龙看四季变换,看人来人往看云起云落。是的,我只想拥抱我此刻的生活,痛饮这生活的满杯。
也曾怀念以前的生活,向后看着从前走过的那条似平坦似艰难似快活似痛苦的路,那布满了我脚印与汗水的路。我看见了我的出生,看见了我啼哭,看见我第一次踉踉跄跄的走路,看见我第一次背上红书包,看见我第一次离开家,看见我为了生活与学习苦恼或开怀,看见我与家人朋友一路相伴的点点滴滴……
向后看,仿佛饮一口浓茶,一口之间品尝尽百种滋味千种心情万种感慨。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以为这一刻已将生活的种种看清看懂,以为是尽更世事、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却不知回头一看,依旧是不见尽头的漫漫长路。
“风前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后面还是道路。”每当向前看我的生活时,就总能想起这句诗。我总是展望,展望后却总也舒展不开那皱缩在一块儿的心情。因为路一直都在,所以脚步不能停,梦想不能灭。因为向前看,我要告诉自己告诫自己的太多太多:我会拥有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我会经历无数回的坎坷与磨砺,我必须从每一刻每一秒开始坚定信念,不能放弃……可是,我脚下的道路呢?我是否应该让他开满了鲜花,好让我回首时依然感受到芬芳?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海子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却保持着生命的清醒,在浪漫中努力抱紧当下的生活。我们就该活在当下,趁着不小也不老,青春正当年少,干一杯生活的烈酒,且歌且行,用某种豪迈某种激情某种不言而喻的气度痛饮生活的满杯!
前,后,左,右,哪边都蕴藏着生活真实的气息,或芬芳,或苦涩,却永远让你无法忽视掉它的任何细节。可我们要学着心疼我们宝贵的一闪而逝的生活,过好每个六十秒,六十分钟,六十小时,直至你拥有持续灿烂的六十年。
那时,向后看,你读懂了生活的美;向前看,你生活的更加坦然无畏。
本文审题准确:采用反弹琵琶法,否定“向后看”“向前看”而主张“拥抱我此刻的生活”,符合题意;采用第一人称写作,紧扣“向后看”“向前看”而抒写“我”的生活体验和认识,“感想”二字因而得以坐实。作者采用散文的笔法阐说道理,既事理详明,且情感丰富;诗文的引用和诗意的语言,也大大增强了议论文的形象性和可读性。


试题分析:这道作文题,提供了一则哲人名言作为材料,要求考生读材料,谈感想。从命题形式上看,属于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对题供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恰当利用。多数考生都会选择议论文体,那么,审题立意时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首先,宜将哲人说过的这句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不宜肢解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也就是说,应该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而不应该仅谈其中一面,舍弃另外一面。命题者设计的启导语是:“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明确提示考生,哲人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句话,是一个由两个条件复句组成的并列复句,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感想”应该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这句话”中的某个分句。据此,命题者制订的评分标准中规定:“仅谈一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我想,这样评判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并不意味着必须双管齐下,平均用力。除了阐说二者辩证关系的“均衡立意法”外,采用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的“取舍立意法”(例如“人生应当永向前”)、一方为主一方为宾的“主次立意法”(例如“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等等,只要议理时兼顾了两个方面,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其次,必须正确把握哲人说过的这句话的重心,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哲人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生活”。哪是重心所在?要作具体分析。原句的两个分句中,都用了关联词“才(能)”,说明句中两个关键词构成的是条件关系,句意强调的是“向后看”“向前看”的重要性和效用。审题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立意时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向后看”“向前看”这个重心。如果重心把握失误,大谈“生活”的哲学或“懂得生活”的方法途径,不单将语言理解能力薄弱之弊暴露无遗,而且大有被判为“偏离题意”的危险。
第三,应该落实“感想”二字,对“这句话”有个人的感悟与理解,而不应该停留在原句上,仅对“这句话”作简单印证唯唯应和。写作本文,如果仅仅是各举大量实例印证哲人说法,显然是不够的;考生必须根据“这句话”,形成“我”的某个认识或某些认识,这样才能切合“你有何感想”的题意。考生应该不满足于哲人的观点,而应该尽可能地“登高处看”或“往深处掘”,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认识:或阐析“向后看”“向后看”的辩证关系,或说明“向后看”“向后看”的前提条件,或指出“向后看”“向后看”都必须立足现实服务生活,或论述“向后看”“向后看”都应该由我主宰为我所需利我进步……总之,不能仅仅作哲人的“应声虫”,而应该有“感想”有主见有拓展。要做到这些,自然有难度;但不这样做,却属不切题。写作本题,做到“符合题意”不太难,要做到“切合题意”,非得落实“感想”二字、写出独到体会不可。
审题,是考场议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一定要充分研读题供材料,全面分析命题要求,准确把握题目关键,善于体察命题原意,切不可掉以轻心和随心所欲。不少考生在审题方面暴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说明加强审题训练、提高审题能力万分必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