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体裁广泛的叙事体故事,其创作者多是处在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民,他们的创作来源于鲜活的日常生活。
民间故事是一定区域内群体的口头语言艺术,是由群体创造,并且流传于群体中间的特殊文学。他在群体中间表演,群体是它的创作者,也是他的接受者、传播者和享用者。
中外民间故事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地域天南海北。在历史悠久的东方,中国民间故事同巫术、祭祀、图腾等仪式相关联,充满着魔幻色彩,是零散的、没有完整的体系。西方的民间故事更多受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的影响,有完整的体系。
东西方民间故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又可以作为各种艺术的原料,是世界各民族宝故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扩展资料: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
牛郎织女就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还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秦始皇时,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间故事
2019-07-30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琳琅故事会
- 官方电话
主要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1]
特点:
1、贴近生活
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和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变形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话,其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这一点是民间故事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
2、泛指性
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有浮生萦云(故事篇)。这点是故事区别于传说的主要特征。传说总是尽力把情节落实到确定的人、事、物上,尽管那情节是虚构的。
3、类型化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人物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的人物属于同一种形象类型,即在品格、行为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如巧媳妇型、呆女婿型、机智人物型等。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时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以至于故事类型的研究成为一种分支学科即故事类型学,在这方面曾出现大量论著。当然,类型化不仅是民间故事的特点,神话、传说也有类型化的表现,但故事的类型化更为突出,可以说故事是类型化最强的一种叙事文体。与类型化相关的是,故事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手法较为粗疏,但这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质朴简约,与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而且叙述粗疏的不足为情节的强烈趣味性所弥补,使故事成为现代民间叙事文体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
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1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