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和美微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5分钟,你该如何设计——微课设计原则
从我们第一天开始做移动学习起,就在思考该如何制作碎片化的“学习材料”——当时还没有流行叫“微课程”。这些“学习材料”,每个学习时长在10秒——10分钟之间。如果是图片的话,大概在30s的时间,如果是文字的话,可能在1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动画的话,大概在3分钟左右,如果是视频的话,大概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
那么如何设计这样的学习材料呢?
现在每个开发者都在讨好用户(学习者),尽管他们可能不是购买者,但他们是使用者,是体现我们产品价值的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对我们另眼相看呢?我们认为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值得学、想去学、容易学,具体来说:
1.值得学(要有用)
这是所有微课程的第一个条件,如果这个条件达不到,一定那就是不合格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有用”的——值得他付出时间来点击。当然我们Boss认为,每一条内容都要符合这个标准,即“要么是发人深省,要么是真知灼见”,这实在是一个苛刻的标准。还好,每个人对于什么是真知灼见,什么是发人深省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加上我们还是有一个课程框架,以及较为固定的内容来源来保障质量的。但至于是否“实用”或“值得学”,关键要看甄选的材料以及点评的角度是否到位。
2.想去学(要有趣/吸引力)
事实证明,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刚刚说过,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每个开发者都在讨好用户,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要放下傲娇的姿态来适当的投其所好,你需要吸引他来点击并且反复观看。如果这一条不成立,他依然无法完成整个学习动作。
要满足这一条,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幽默;方式之二是情景吸引;方式之三是问题吸引。
幽默,会让学习更轻松,会让说教更舒服;
情景,会唤起人的共鸣;
问题,能抓住人的注意力。
所以这三种方式是我们最常使用的,可以说是我们的基本的的设计策略,不过更多情况是这三种方式结合使用。
3.容易学(要易懂)
教学设计为何而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从宏观上来说,为什么我们要把一篇枯燥难懂的专业论文做成生动有趣的动画?为什么我们把10000字的文字材料提炼成一副图片?为什么我们把一个抽象的大道理绘制成一副忍俊不禁的漫画场景?
从微观上来说,为什么这句话我们要用反问句而不是陈述句?为什么这句话中我们要用10个字而不是11个字?
没有什么矫情的原因,我们只是为了让被惯坏了的用户更容易看懂、更容易理解、为他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并非易事,不同情况下,这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会有一些侧重点,不过每一条,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追求。
[注]此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感谢原作者
老师可根据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微课录制,也可以将素材交给我们帮您加工优化。
梦工坊视频工作室,您的专属视频助理。
从我们第一天开始做移动学习起,就在思考该如何制作碎片化的“学习材料”——当时还没有流行叫“微课程”。这些“学习材料”,每个学习时长在10秒——10分钟之间。如果是图片的话,大概在30s的时间,如果是文字的话,可能在1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动画的话,大概在3分钟左右,如果是视频的话,大概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
那么如何设计这样的学习材料呢?
现在每个开发者都在讨好用户(学习者),尽管他们可能不是购买者,但他们是使用者,是体现我们产品价值的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对我们另眼相看呢?我们认为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值得学、想去学、容易学,具体来说:
1.值得学(要有用)
这是所有微课程的第一个条件,如果这个条件达不到,一定那就是不合格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有用”的——值得他付出时间来点击。当然我们Boss认为,每一条内容都要符合这个标准,即“要么是发人深省,要么是真知灼见”,这实在是一个苛刻的标准。还好,每个人对于什么是真知灼见,什么是发人深省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加上我们还是有一个课程框架,以及较为固定的内容来源来保障质量的。但至于是否“实用”或“值得学”,关键要看甄选的材料以及点评的角度是否到位。
2.想去学(要有趣/吸引力)
事实证明,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刚刚说过,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每个开发者都在讨好用户,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要放下傲娇的姿态来适当的投其所好,你需要吸引他来点击并且反复观看。如果这一条不成立,他依然无法完成整个学习动作。
要满足这一条,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幽默;方式之二是情景吸引;方式之三是问题吸引。
幽默,会让学习更轻松,会让说教更舒服;
情景,会唤起人的共鸣;
问题,能抓住人的注意力。
所以这三种方式是我们最常使用的,可以说是我们的基本的的设计策略,不过更多情况是这三种方式结合使用。
3.容易学(要易懂)
教学设计为何而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从宏观上来说,为什么我们要把一篇枯燥难懂的专业论文做成生动有趣的动画?为什么我们把10000字的文字材料提炼成一副图片?为什么我们把一个抽象的大道理绘制成一副忍俊不禁的漫画场景?
从微观上来说,为什么这句话我们要用反问句而不是陈述句?为什么这句话中我们要用10个字而不是11个字?
没有什么矫情的原因,我们只是为了让被惯坏了的用户更容易看懂、更容易理解、为他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并非易事,不同情况下,这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会有一些侧重点,不过每一条,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追求。
[注]此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感谢原作者
老师可根据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微课录制,也可以将素材交给我们帮您加工优化。
梦工坊视频工作室,您的专属视频助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