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急求 20

制裁乐子使者
2011-08-15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53万
展开全部
谁乃真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察纯腔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败衫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裤禅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百度网友38d2a0c
2011-08-11 · TA获得超过5.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7
采纳率:42%
帮助的人:613万
展开全部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铅州握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迹差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槐庆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snjyzp
2011-08-11 · TA获得超过35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8万
展开全部
三国故事之白楼门吕布之死读后感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吕布就彻底玩儿完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吕布了,其实吕布的死是迟早的事情,其行径大小诸侯,皆不能容,何况自己又是一匹夫。不过,要感概的是:很多时候,自己得要有把握和分寸,不能听信没有远见之人的话。

故事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故事内容:刘备被吕布打败,去许都投靠曹操,曹操用陈登为内应,杀败了吕布,攻克了徐州,吕布不听陈宫的计策,听其妻子的言论,守在城瞎灶中,郭嘉献出水淹下邳城的计策,吕布的赤兔马也被部下献给了曹操,吕布被围,沉睡于城中,手下将其献绑给了曹操,曹操杀死了吕布,含泪杀了陈宫。关羽力保张辽,使得曹操得到了一员大将。

读过兄早吕布的最后一搏,在最危难的关头,在生死一线,吕布终于又用了吴牛喘月的大脑,终于挂了。吕布自始至终,自己就没拿出过什么好计策,一直表现的就是莽夫一个,勇猛确实不假啊,三英战吕布就是看得出来的。吕布从杀丁原,杀董卓,开始,就一直在犯傻,让天下人看不起,恰恰得到了陈宫这么个谋士,才能苟延残喘到曹操去收拾他,唉,人在江湖,不用谋怎么能行啊?杀了两个义父,夺了刘备民心所向的徐州,都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古人却对这些最为看重的,看看人家刘备,这功夫做得多到位啊——三让徐州啊。这么一比较,吕布怎么能不死啊?怎么能不四面受敌啊?群雄怎么能屈服啊?势力怎么会扩张啊?虽然那个时代,谁的武力强,攻势强,就能占领更多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势力,但是有很多名义上的东西是必须的,要名正言顺,或者自己很能让部下死心塌地的相随到底,这里就好比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就是兴义兵,名义上的;孙策立业,就是靠自己的名声好,部下愿意追随。

吕布,死的一点都磨尘扮不冤枉,白楼门上,他的死才更能证明他没有活着的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53363471
2011-08-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25
展开全部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耳畔又响起这首铿锵有力的词,脑海中又浮现出三国时期战火不断连年征战的画面.
记得初看《三国演义》,读到关羽丘败麦城,战败被俘,惨遭杀害之时,我涕泪滂沱.当看到诸葛亮仙逝五丈原之时,我热泪纵横.掩卷沉思,也许是自己年少多情,或许是抑曹尊刘的感情导向,让我身不由己地偏爱蜀国,深深地为蜀国哀叹.
想那刘,关,张,自从桃园三结义,他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伸张正磨弯义,打击邪恶,平叛黄巾……在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中,征战了大半辈子,终于建立了蜀国.可好景不长,坚挺的蜀国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义关羽失利被杀,急兄仇张飞遇害,刘皇叔白帝托孤,重振汉室的伟业没成,一统江山的霸业未竟,他们先后带着遗憾匆匆离去,成为人们心目中耳熟能详的悲情英雄.弟兄三人的相继去世,致使蜀国力量大为削弱,让经营出一个兵强马壮的蜀国美梦最终成为泡影.
再看看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他的一生是个悲剧.先主驾鹤西去,蜀国千万人唯诸葛亮马首是瞻,他不是不知道刘禅是个扶不起的君主,他更不是不知道刘氏天下的气数,可三纲五常的束缚让作为臣子的他只能"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明知自己无力回天,明知不能力挽狂澜,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在《出师表》中他希望用平天下唤起"嗣子"的雄心,可扶不起的刘阿斗眼里看到的不是锦绣河山,而是笙歌燕舞.他把所有责任扛在肩上,顶着艰难,穷尽智囊,鞠躬尽瘁,殚精竭虑,踏上这条不归路.七年北伐,犹未踏入中原半步,饮马黄河,终究只是南柯一梦棚燃.从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到计谋司马,徒增后人一声长叹!可是谁曾看见他眉头紧锁,羽扇轻摇的无奈 谁又听到他遥望蜀道寒云那心酸的叹息 在五丈原的秋风吹落之际,在"只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亡汉室,亮亦无能为力!"的话语中,他带着宏图未展的遗憾走了,带着对先主知遇的愧疚走了,卧龙一朝魂归故里,大蜀江山土崩瓦解.
"聚散总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遥链游虚望历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我依然在静静得品读《三国演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