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新形势下人们认知方式、接受方式、实践方式的新特点新规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等,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一、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这就告诫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具体实在的要求,必须贯穿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只有通过学习、宣传和教育,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领会和掌握.当前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着力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要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引导人们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转化为领导发展的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同时,要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
三、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光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必须更多地借助文化的力量,做到润物无声,化成天下.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以服务人民大众,弘扬真善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艺作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要弘扬民族文化,唱响中华文化主旋律,广泛吸引、动员群众参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从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基地成为广大群众增进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要重视传统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源,积极推介经典名著,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品读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并在优秀文化的广阔视野中构建坚定的内心世界和衡量是非的价值标准,发展精神上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发展文化鉴赏和批判的能力.要跟踪前沿科学技术,大胆改革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的文化阵地,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搭建学习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平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塑造民族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
四、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环境与人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大力气做好环境育人的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环境育人的一大创举,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共建实现共享,以共享促进共建,使人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感受真情、净化心灵、提升境界.要拓展道德实践的渠道,继续抓好“共铸诚信”活动,努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要认真组织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组织,壮大服务队伍,加强服务激励,推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是在实践中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通盘考虑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好地把价值追求和利益调节统一起来,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主流价值理念.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努力营造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这就告诫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具体实在的要求,必须贯穿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只有通过学习、宣传和教育,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领会和掌握.当前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着力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要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引导人们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转化为领导发展的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同时,要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
三、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光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必须更多地借助文化的力量,做到润物无声,化成天下.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以服务人民大众,弘扬真善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艺作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要弘扬民族文化,唱响中华文化主旋律,广泛吸引、动员群众参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从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基地成为广大群众增进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要重视传统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源,积极推介经典名著,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品读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并在优秀文化的广阔视野中构建坚定的内心世界和衡量是非的价值标准,发展精神上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发展文化鉴赏和批判的能力.要跟踪前沿科学技术,大胆改革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的文化阵地,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搭建学习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平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塑造民族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
四、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环境与人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大力气做好环境育人的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环境育人的一大创举,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共建实现共享,以共享促进共建,使人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感受真情、净化心灵、提升境界.要拓展道德实践的渠道,继续抓好“共铸诚信”活动,努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要认真组织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组织,壮大服务队伍,加强服务激励,推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是在实践中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通盘考虑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好地把价值追求和利益调节统一起来,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主流价值理念.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努力营造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展开全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新形势下人们认知方式、接受方式、实践方式的新特点新规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等,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一、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这就告诫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具体实在的要求,必须贯穿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只有通过学习、宣传和教育,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领会和掌握。当前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着力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要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引导人们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转化为领导发展的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同时,要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
三、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光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必须更多地借助文化的力量,做到润物无声,化成天下。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以服务人民大众,弘扬真善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艺作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要弘扬民族文化,唱响中华文化主旋律,广泛吸引、动员群众参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从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基地成为广大群众增进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要重视传统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源,积极推介经典名著,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品读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并在优秀文化的广阔视野中构建坚定的内心世界和衡量是非的价值标准,发展精神上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发展文化鉴赏和批判的能力。要跟踪前沿科学技术,大胆改革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的文化阵地,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搭建学习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平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塑造民族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
四、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环境与人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大力气做好环境育人的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环境育人的一大创举,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共建实现共享,以共享促进共建,使人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感受真情、净化心灵、提升境界。要拓展道德实践的渠道,继续抓好“共铸诚信”活动,努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要认真组织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组织,壮大服务队伍,加强服务激励,推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是在实践中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通盘考虑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好地把价值追求和利益调节统一起来,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主流价值理念。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努力营造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这就告诫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具体实在的要求,必须贯穿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只有通过学习、宣传和教育,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领会和掌握。当前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着力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要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引导人们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转化为领导发展的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同时,要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
三、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光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必须更多地借助文化的力量,做到润物无声,化成天下。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以服务人民大众,弘扬真善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艺作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要弘扬民族文化,唱响中华文化主旋律,广泛吸引、动员群众参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从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基地成为广大群众增进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要重视传统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源,积极推介经典名著,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品读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并在优秀文化的广阔视野中构建坚定的内心世界和衡量是非的价值标准,发展精神上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发展文化鉴赏和批判的能力。要跟踪前沿科学技术,大胆改革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的文化阵地,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搭建学习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平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塑造民族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
四、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环境与人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大力气做好环境育人的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环境育人的一大创举,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共建实现共享,以共享促进共建,使人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感受真情、净化心灵、提升境界。要拓展道德实践的渠道,继续抓好“共铸诚信”活动,努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要认真组织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组织,壮大服务队伍,加强服务激励,推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是在实践中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通盘考虑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好地把价值追求和利益调节统一起来,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主流价值理念。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努力营造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样化社会意识并存,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思想观念相互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必将有力推动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生动局面。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进一步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凝聚到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今天,中华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发展中大国地位和世界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还不相适应。同时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在不断加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有利于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进一步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凝聚到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今天,中华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发展中大国地位和世界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还不相适应。同时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在不断加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有利于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