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有关长妈妈的故事和长妈妈的性格特征

 我来答
花怜双玄
推荐于2019-08-01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一、故事: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

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几天回家。 阿长相信命运。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

好像新的一年的运气,全在孩子有没有“恭喜”她,要是不说,可就惶急了,说了,开心得什么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阿长这个不幸的寡妇只求平平安安。

阿长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来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敛,一味适性任情,“常喜欢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温文尔雅的主人家就显得格外粗俗,连小主人都对她讨厌之极。 阿长知道许多事情、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诸如什么“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也有落后的成分,诸如认为孩子拔草、翻石头就是顽皮,这是落后的儿童教育观。但是,课文所写,迷信、落后的东西并不多,多数是不错的。

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避讳修辞。至于阿长讲长毛,可见民间对长毛的传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于我们认识太平军不无裨益。

“烦琐”正说明她悉心教养。当然她不懂儿童心理,许多做法违拗儿童心理,使孩子感觉讨厌、麻烦。买《山海经》则是叫孩子称心如意的一回。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却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并且,她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二、性格特征:

长妈妈(保姆):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她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阿长(长妈妈)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

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作者真实地描述了长妈妈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阿长是鲁迅童年生活中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曾几次被鲁迅写入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对她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而且通过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描绘了她的性格。

《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山海经〉》,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开头写她“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什么时“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对“我”管得很严,拔一株草都说是顽皮,动不动就要告诉家长。夏天睡觉又在床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都带着明显的贬义。

接着写她元旦清早给“我”的磨难。这些“古怪的仪式”虽然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因“烦琐之至”“非常麻烦”,使“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再来,写她讲“长毛”的故事,更进一层地写她缺点。

当“我”以为她长得很丑,倘若“长毛”来,一定最安全了,她却反驳道: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些话表现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虽然是写“我”童年的感想,但更是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到这里,作者才掉转笔锋写买《山海经》──也就是这篇散文要着重写的一件事。

“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绘图的《山海经》。可是,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阿长,虽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我”原也认为对她说也无益,所以向来没有同她说过。

但她却自己主动来问,并且在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得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是那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以至“我”惊喜、激动得“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于是,“我”对她有了新的看法:“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透过天真的儿童心理,对她身上美好的素质的赞扬是何等热烈和真挚!

作为一个连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前面所说的作者的讽刺和批判,既是对她身上的消极、落后的东西,也是对着造成这些消极、落后东西的统治思想和社会制度。《阿长与〈山海经〉》等文这样写阿长,使我想起中国史传文学中“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张。

我认为,这既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与现实主义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不是史传文学,但作为写真人实事的散文,这样来写人物,无疑是应该肯定的。

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中,描写较为复杂的性格,避免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也是有益的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朝花夕拾

瓜妹聊娱文
高能答主

2017-05-12 · 娱乐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瓜妹聊娱文
采纳数:37924 获赞数:4157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故事及性格:

  1.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几天回家。 阿长相信命运。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运气,全在孩子有没有“恭喜”她,要是不说,可就惶急了,说了,开心得什么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阿长这个不幸的寡妇只求平平安安,鲁迅回忆起来,对她充满同情。  

2.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阿长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来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敛,一味适性任情,“常喜欢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温文尔雅的主人家就显得格外粗俗,连小主人都对她讨厌之极。 阿长知道许多事情、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诸如什么“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也有落后的成分,诸如认为孩子拔草、翻石头就是顽皮,这是落后的儿童教育观。但是,课文所写,迷信、落后的东西并不多,多数是不错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吉利文化。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这是珍惜劳动果实。不要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这是讲究形象。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避讳修辞。至于阿长讲长毛,可见民间对长毛的传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于我们认识太平军不无裨益。

3.阿长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 

前半部分虽然用的是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其实阿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前后一致的,并非平时不好,惟独买《山海经》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长对孩子的关爱,就她的本意来说,是要孩子干净、安全,有教养,她总是为孩子操心。“烦琐”正说明她悉心教养。当然她不懂儿童心理,许多做法违拗儿童心理,使孩子感觉讨厌、麻烦。买《山海经》则是叫孩子称心如意的一回。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却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她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之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二、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怪喵喵他的猫tJ
2020-10-04 · TA获得超过20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一、故事: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

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几天回家。 阿长相信命运。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

好像新的一年的运气,全在孩子有没有“恭喜”她,要是不说,可就惶急了,说了,开心得什么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阿长这个不幸的寡妇只求平平安安。

阿长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来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敛,一味适性任情,“常喜欢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温文尔雅的主人家就显得格外粗俗,连小主人都对她讨厌之极。 阿长知道许多事情、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诸如什么“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也有落后的成分,诸如认为孩子拔草、翻石头就是顽皮,这是落后的儿童教育观。但是,课文所写,迷信、落后的东西并不多,多数是不错的。

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避讳修辞。至于阿长讲长毛,可见民间对长毛的传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于我们认识太平军不无裨益。

“烦琐”正说明她悉心教养。当然她不懂儿童心理,许多做法违拗儿童心理,使孩子感觉讨厌、麻烦。买《山海经》则是叫孩子称心如意的一回。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却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并且,她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二、性格特征:

长妈妈(保姆):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她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阿长(长妈妈)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

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593899964
推荐于2018-04-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万
展开全部
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莉liliself
2011-08-18 · TA获得超过34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虽然愚昧无知,落后陈腐,有点迷信,但却很善良、可爱、热情、仁慈、乐于助人,对“我”很关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提到过阿长,写阿长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情节反映了她的愚昧,无知,迷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