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孔乙己人物形象:
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
孔乙己有着封建教育制度影响下的书生特有的清高本质,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意从事劳动赚取钱财,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只能越过越穷。
扩展资料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乙己
我上周刚讲完《孔乙己》,就聊几句吧。
《孔乙己》是鲁迅写完《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鲁迅自己说,《孔乙己》是他最喜欢最得意的短篇,没有之一。
首先,孔乙己是一个虚构人物,是鲁迅根据张三李四王麻子,各种类型人物特性的大杂烩。
作为最底层的读书人,他是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一个可怜的殉教者。
其次,鲁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孔乙己是读书人的缩影,他的特点:
一是死要面子,醉心于科举。他是唯一站着喝酒又穿长衫的人。满口之乎者也,脱不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二是好喝懒做,鄙视劳动。爱喝酒,但又无谋生能力。帮人抄写,又喜欢偷些书。偷的东西没点技术含量。
三是迂腐善良。一心研究茴字几种写法,对小伙计和孩子们有爱心。一小碟茴香豆还肯分给孩子吃。
再次,鲁迅主要是借孔乙己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凉薄,以看客们的“笑”来衬托孔乙己的“悲”。
通过孔乙己的不幸,鲁迅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对国人的麻木不仁,对得势的丁举人的凶残的憎恶。
最后,孔乙己对我们现代人有以下启示:
一个人读书不行,就要学会谋生。
不要嘲笑比自己弱势的人,也许,你也是可怜人。
迅先生是新文化主义的开创者,五,四运动掘起的反封建,旧的传统观念,一次新的浪潮运动,这个时期在鲁迅的小说里描写的很突出,反映了基层的小人物,在封建社会低层的劳苦大众压迫,给了真实的反映,(孔乙己在鲁迅的笔下写的淋漓尽致,也正是描绘了那个时期劳苦大众的心声与苦乐,小人物的私欲己欲望,生动形象刻画了孔乙己,这个人物。
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这一形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性格特点:
1、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2、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孔乙己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尽管“长衫又破又脏,好像十多年未洗过”,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甚至,遭人讥嘲,还不屑置辩。这些描写揭示了孔乙己不仅深陷贫困,而且整个灵魂已被戕害,但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
3、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孔乙己被封建科举制度扼杀心智,遭到了丁举人等封建统治势力的凶残压迫,在读书求仕途的幻想高贵,使他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4、善良、诚实,有慈爱心。孔乙己还保存着善良诚实的一面。如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不拖欠酒钱等。
二、《孔乙己》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鲁迅先生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这个形象的塑造,在写作上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1、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作品通过酒店小伙计的回忆,将小说的主要片段集中在镇口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利用情节的巧妙裁取,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比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时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残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迫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2、白描手法和生动的细节描写。鲁迅在小说中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细节。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临终是“黑而且瘦”。又如,最先不穿短衣到最终穿着破夹袄等。这些细节对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作用。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窃书不能算偷!”“多乎哉,不多也”等独特语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挣”。
另外,环境气氛的渲染,人物言行的描述,为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铺垫作用。
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