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敲打时发声有什么不同?
声音的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所谓频率也就是振动的快慢。敲击杯子发声,是因为敲击使杯子发生了振动,振动的快慢与杯体和杯子中的水有关,水越少振动得越快,也就是声越高,水越多振动越慢也就是声越低。
声音靠振动产生,杯子发声的声调高低主要与被子里空气的振动频率有关。根据物理学振动原理,杯子里的水越少,空气越多,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水越多,空气越少,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扩展资料:
当张嘴发声时听到的远不如周围的人听到的醇和柔美——都怪你的脑壳。准确的说,这是头骨在振动而已。
声音来自喉咙的下部,借助肺部排出的空气通过你的声带,产生振动而发声。这声音然后被喉头部分放大,再被你的嘴唇舌头组织成文字,通过周围的环境回响出去,进入听者的耳朵,刺激他们的鼓膜及内耳结构,将模拟波形转变为电信号,最终传递给大脑理解。
然而,内耳不仅仅拾取外部来源的声音。身体内部的振动也能够激发这些听觉结构。当人说话时,声带的快速颤动实际上带动颅腔振动。当说话时,声音在喉咙里振动,顺带振动皮肤,颅骨和口腔,我因此把这些也当作声音。
但声音在骨头里传播可不像在空气里传播一样容易。其中增加的阻力导致声波频率下降,降低了你听到的音调,从而造成一种反馈现象,刺激鼓膜既接受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也接受颅骨振动产生的刺激。这个效果导致你无法真正听到你自己的声音。
因为你的耳朵一般处于你嘴的后面,从嘴里吐出的声音必须首先击中某个物体才能反弹回你的耳朵里。这也导致声波的能量损失,也就是频率和音调,结果就是相比于其他人直接听到你嘴里的发声,你听到的是扭曲的,略低的声音。
这两种声音(内部的和外部的)被你大脑整合成一种听觉信号,也就是“自己的声音”,不过其实是带了重低音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