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读书笔记五篇
展开全部
《荆棘鸟》
始终让我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在那一刻,他忘记了梅吉。
历经沧桑已是满头银丝的拉尔夫神父最终在同样已是暮年的梅吉怀中死去,死在德罗海达的庄园里。那是梅吉的地盘,他并没有死在上帝的怀里,但是在最后的那一刻,在他离去的那一刻,在上帝的光辉中,他忘记了梅吉。
我猜每一个女孩儿都会在生命的前二十年中的某一刻,以一种只有她们才能够理解的热情拥抱一个只有她们才懂得欣赏的画面,而后那个画面中闪耀着光芒的主人公成为她们第一次爱情的主角。
这种爱情以令人着迷的形式在女孩的心中燃起生命的第一束火光,它悸动着,奄奄一息着在女孩的心中燃烧,幻化为无数美好而又不切实际的憧憬。
对于梅吉而言,那个画面就是在基兰博火车站外,那个黑夜中穿着法衣的身材高大的教士。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迷恋通常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妙的。它让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有了曼妙的色彩,让空洞的笑容有所指,让少女躁动的心有所寄托。然而过于激荡不安的情感并不能够让这一次若有若无的爱情有什么结果,通常挂在墙上许久的海报会被无趣的摘下,在日记本里暧昧不清的文字意义变得不明确,记忆中清晰的画面变得模糊并且线条化,原本生动的那个人逐渐枯萎,成了一朵夹在字典里变了颜色的玫瑰花瓣。
来而无往的爱情总是很难自给自足的。
如果风度翩翩的拉尔夫神父并没有第一眼就在这个怀抱着自己的小弟弟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一种他为之倾心了一生的气质的话,梅吉的少女时代过去之后,她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嫁给一个聪明帅气的农场主的儿子,过上幸福而又平凡的生活。
然而幸运而又不幸的是,拉尔夫神父不是他希望成为的那种圣人,他是一个杰出的人,也只是一个杰出的人。他不能不爱上他觉得美的东西,正如他不能不去追求卓越的事业。她的美与他的卓越是不能共存于他的生活的,于是他与她的碰撞只能是一种毁灭,是命运的一次玩笑,是上帝导演的一出悲剧。
因而这是他们的命运。就如同荆棘鸟的命运是用生命换来一支震慑天地的歌曲,他们的命运是用一生的幸福交换一场伟大的爱情。
其实幸福是什么呢?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与对生活的满足有关,也与对生活的不满有关。满足是快乐,不满是期待。恰当的满足感才能提供幸福的可能性。
守住无能为力的爱情就是对幸福的放弃。幸福的生活只能被建立在妥协和对妥协的妥协的基础上,这几乎是一种客观规律。
然而对于太过强烈的爱情,梅吉也只有无能为力的可能。拉尔夫太过明亮的眼睛就像星辰般注定了梅吉的不幸。他们的爱情如此纯真,以至于他们根本无力抵抗。那种玫瑰灰色的美丽的爱情,也不会是他们想要抵抗的。
坚守住这样的爱情需要极大的勇气。
坚守住爱情总是需要勇气的。
我大概终究是个懦夫
《简爱》
这几天一直在听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
忽然发现这首曲子和从前读过的《简爱》内在很有相似之处。
《漂泊的荷兰人》故事讲的是一个荷兰船长发誓要在风暴中渡过好望角,并不惜一切代价。恶魔听到他的誓言,就诅咒他除非遇到一个爱他忠于他的姑娘,否则一直航行到死。
有一天,他终于遇到了那个纯洁坚贞的姑娘,但是他依然不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救赎,于是转身上船,那姑娘追到海边,叫道,我就是解除你诅咒的终身爱你的人啊。纵身跃入大海。
两个人相互拥抱着,浮出了水面。
这是一个典型的瓦格纳式的救赎的主题。
在西方文学艺术中,期待救赎与被救赎一直是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来源于基督教思想,在中世纪达到顶点,近代有所衰落。
不过,它从未彻底的被人们遗忘,因为期待拯救与奇迹是人性的渴望之一,也是宗教征服世界的原因。我们既可以在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中找到,也可以在美国电影《漂亮女人》中找到,在一切类似的故事中,都可以发现它的影子。其内涵是基不平等的关系,救赎者与被救赎者,男人与女人处于对立状态,它要达到的目的也不是平等,而是相反。
所以,我从不认为勃朗蒂姐妹是什么新女性,女权主义者,她们被后来的读者特别是女读者真正的误解了。
在《简爱〉与〈呼啸山〉庄里,我非但没有看出什么主张男女平等的主题,反而感到了两位女作者内心深刻的受虐狂思想,她们喜欢的绝对不是奥斯丁的温文尔雅的小白脸或者道德上毫无瑕疵的老军官,勃朗蒂姐妹是口味很重的女人,她们喜欢的是希克里夫和罗切斯特式的,雄性的,刚健的,粗野的,暴虐的,魔鬼男人。
一个女人是否究竟是个女权主义者,不在于她挣钱多少,地位多高,而在于她对男人的挑选。
我不认为凯瑟林赫本是个女权主义者,因为她甘愿做男人的情妇,为屈塞舍弃一切。
而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应该喜欢自己可以支配的男人。
在两性关系中才能体现一个女人是否真的同意男女平等。
在简爱这个故事里,人们总是强调其中的女性独立的意味,把简想象成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女强人。
而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充满宗教狂热的,期待拯救有罪男人的圣徒,这圣徒是个女人,是纯洁,忍耐,没有罪恶的小精灵,她爱上了一个犯罪的男人---就象贝尔爱上了阴森古堡里的野兽。
那野兽式的男人,曾经犯了很大的罪恶--虚荣,自负,纵欲,是个经历复杂,了解一切人性黑暗的魔鬼男人。
小说中的英格拉姆小姐怎么说的,假如一个男人没有点魔鬼气息就算不得真正的男子汉。
注意了,那些为夏洛蒂女性独立所迷惑的女青年们,这才是理解她和她作品的钥匙。
问题是实质是,我们亲爱的勃朗蒂小姐从来不是个什么独立女性,而是个甘愿受虐的女奴隶。
她把自己化身为上帝拯救男人的天使。
你喜欢罗切斯特吗?
我相信喜欢是假的,喜欢达西是真的。因为前者是真实的,后者是虚构的。人们总是喜欢虚幻胜于现实。
达西完美,罗切斯特有罪。
看看夏洛蒂笔下是怎样形容她的爱人的,一个粗野的体育家,一个脾气阴郁古怪的人,一个痛苦绝望期待拯救的男人。她为这个罪人神魂颠倒,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征服她。
简爱要的是一个可以征服她的男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暴君。
她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她的宗教狂想和圣特里莎幻想天使手执利剑将它刺入自己心脏的感觉一样,那种濒临死亡的狂喜。
她不喜欢圣约翰,因为他是那样的完美,非但不需要她去拯救,而是要拯救她,她不喜欢这种关系,所以她才跑了,跑回了她的魔鬼身边。而当初她离开他,是因为她感觉到他开始施舍给他爱了--而不是她去给他!她是受不了的。
她受不了她自己说的平等。
魔鬼受到了惩罚。
瞎了眼,断了胳膊,成了废人,他又处于劣势了。
于是她重新开始爱他了--因为他们又成了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了。
只有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里,他们才可以相处愉快。
他获得了复活与新生,她为自己的高尚的道德献身而自豪,象一个受难的女信徒。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平等,而不是平等。只有在不平等的状态下,两个人的关系才有趣。一旦平等,索然无味。
最荒唐的是大多数人都把此书看做女性启蒙的教材,作为对独立自主平等的女权的宣言,我从前也是受到了误导,直到人到中年,才发现,原来男女间有趣的地方非但不是什么平等造就的理解,而是纯粹的自然赋予的微小的差异存在的状态。
勃郎蒂姐妹身上是有点女巫的气质的。
女巫才喜欢魔鬼,但是她们又把自己想象成天使。
《月亮和六便士》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他总在和现实中的你唱反调,你却一直不肯抛弃他,甚至你觉得他,才是真实的你,而那个大家眼中的你,根本不是你。
他常常被你忽略,就像你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家人一样。你对他的爱,也像是对家人一样,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消逝,而是越来越深刻。你想守护他一辈子,没有他,你的灵魂就不完整,你就不再是你了。
他不乖,他有着偏执的坏灵魂,每当你安于现状的时候,他都会跑出来捣乱。他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路上,永远折磨你的灵魂,永远干扰你的判断,但是你离不开他,也不想离开他。
他让你看见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他怂恿你去追,成功或者失败,都是你自己的事,他不负任何责任。他让你更诚实,他让你更勇敢,他让你看清你自己,和你的梦。
但是你不是他,你有作为大人的身不由己和责任,你不能像他那样任性固执,你没有舍弃一切的决心和勇气,因为你根本不能。你不怕面对众人的议论和眼光,但是你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你觉得自己不能那样做,尽管你真的想。
王尔德说,为富有诗意的事业破产是一种荣誉。但是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破产的资格,多数人还是渴望没有风浪的、安定的生活。
为什么不能两全呢?可不可以在工作时间努力工作,下了班之后再做真实的自己呢?我最享受的,就是一个人的独处时光,那时候的我,真诚实啊。我什么都对自己说,后来我却忘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忘了也好。
但是我心里的孩子,他会钻出来提醒我,他让我看见很多美好的人事物,他让我懂得思维的乐趣,他让我一直年轻。他让我可以在某一段时间里,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愿我永远不会遗失他,但愿我能永远保留做梦的权利。即使什么都不能实现,即使什么都没有。
我想,我能理解画家的心情,他那么执著的奔向艺术的方向,不是为了功成名就,也不想要拯救谁的灵魂,而仅仅因为那是他真正在乎的事。他想要那么做,他必须那么做,他只能那么做,仅此而已。他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作品,而在于他对自己诚实,对梦想勇敢。世界上就是要有这样一些人,值得我们去爱。我们爱的不是作品,而是艺术家的灵魂,孩子般的灵魂。
喜欢他们,就像喜欢最初的自己,看见他们有任何成就,就像自己取得成就,一样的开心。如果你爱他,请用力的,好好的爱,但不一定要让他知道,被他看见;如果你不爱他,请默默走开,或者轻声说出一些诚恳的意见,但是不要伤害他,一定不要。
他是我的孩子,是我灵魂的一部分。对他的爱不是崇拜,而是疼惜。如果他能一点一点,实现他的愿望,你会觉得自己也是幸福的。你不会嫉妒,不会抱怨,而是感觉到安慰和幸福。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关怀下,一点一滴的长大。
真正的艺术家,总有孩子的脾气和纯真,让我们好好保护他,保护我们自己的梦。
《老人与海》
在海明威深刻细腻的文字描写背后,常感受到一颗空虚寂寞,渴望被认同并自我实现的心灵。在自己经验的意识里,跳动却始终无法从自我解脱的絮念的思想。
在《老人与海》一书中,老人竭尽全力要证实自己的力量,并不肯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最后,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虽然鱼肉被鲨鱼吃光,那巨大的骨架令人惊叹,而他已精疲力尽……他是否因此而满足呢?在面对一条优美的生命时,他要以钓鱼者的身份征服,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冲动在驱使。当他在试图对抗自己的命运同时,自我受到挑战,最终也难逃挫折的痛苦,并被击败,在绝望的同时,老人开始惋惜那条被他征服又被鲨鱼攻击的大鱼的生命……
老人的内心反映了我们很多人心里的矛盾,冲突,与寂寞……我们终生都在寻求力量的实现,成就的到达,想从这种自我证实与他人的认同中得到满足与快乐,可是,欲望是无止尽的,而生命很短暂,最终我们可能都像老人一样精疲力尽,而依然在最终回到自己简陋的小屋,面对自己的空虚与孤独。
我们能证实什么呢?在不甘示弱的心灵背后,我们是渺小的,也是孤独的。如果无法面对自己的空虚,去发现它背后的意义,和它带来的种种冲突,灾难和悲伤,终将在无尽又越行遥远的自我寻求中迷失,使生命陷于无止尽的挣扎与矛盾和冲突中。
读海明威,就像在读一个寂寞又顽强的自己,这是一种非常自我的状态,而我们不该只是在自己的意识和思想里,和任何由思想驱动的行动中寻找答案,因为这一切都来自经验的限制,而寻求自我表现的欲望是无止尽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这种循环中,将是无尽的空虚与哀伤。
有时候,试着安静地坐着,面对自己。生命本是孤单的,如果心里没有爱,一切将毫无意义,而使自己陷于空虚。没有人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爱不是依赖,不是征服,不是占有,也不是感官的快乐,或者记忆的片断,和任何形式的思想占据……当我们不再寻求自我,而能真实地去体验自己的孤单与悲伤与其背后蕴藏的无尽的美,并在体验中解脱,爱会降临,没有任何依赖与恐惧,而生命的意义将不同。
海明威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和巧妙的故事命运安排背后,始终在反映一个真相——一种生命的孤独感,和任何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的逃避行为最终的徒然。不要待伤害发生,才去惋惜,我们是自己心灵的承载者,和能量的保有者,如果没有爱,任何一种自我都将导致悲剧的发生。在这看似平凡的一生里,一切似乎都很微不足道,我们的问题不是如何在孤独时寻求慰藉,而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真相,明白自己真实的存在,那样将不致迷失,在一切背后,空无蕴藏了无尽的奥妙与美感,那是最单纯而富足的生命。
比上眼睛,联想宇宙爆开的刹那,那火花,细碎的星光,是生的伟大!
你就是奇迹,带着爱的祝福。
《呼啸山庄》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文里列举了两种艺术类型:日神式的和酒神式的。
日神额冠博带,面孔端庄,体相雍容,阿波罗的生活是标准的贵族生活,一种均衡的,不剧烈的,完满的生活。一种清醒,理智,有风骨的生活。日神式的艺术也是古典主义的标准艺术,一种宫殿气息的艺术,象古希腊雕塑般有着静穆的伟大和高贵的单纯。
酒神狄奥倪索斯则不同,他半人半兽,眼神迷乱,丑陋不堪,酷爱在山林游荡,动不动就醉卧荒原,在自然与心灵之间展开半疯癫的沉思和迷狂,酒神式的艺术象古希腊的悲剧一样,真气充盈,浩瀚流走,是现代主义的标准艺术,一种山野气息的,被内在的心灵火焰所炙烤的艺术,一种消散了理智与情感区别的艺术。
简爱毫无疑问是日神式的小说,一部出身平民而向往贵族的(虽然向往的是贵族的精神生活),室内的,理智的,阳光普照的,理想主义的,古典的小说。是的,一部标准的知识女性人生指南和成长手册,即便是对于当代女性,对于她们追求一种体面而殷实的生活,仍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呼啸很显然是酒神式的小说,书里从未流露过一丝对精神贵族的向往,从没有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愿望,它是真正的平民小说,甚至比卢梭更平民,因为它不象卢梭,没有一丝针对不平等的抗辩色彩。它是真正专注的热恋着它的自我,那荒原的气息!那无止息吹刮着的风!那种心灵的魔域!真是具有摄人心魂的神秘力量,读这书你根本来不及受陶冶,顾不上被感动,你是它的俘虏,它是你的主宰,它是荒原之神的宫殿,只接受流浪者的朝拜。
说到文艺,你没法分清作者的才情有多少给了技巧,有多少给了激情
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你没法分清作者的情商和智商哪个更高一些。他有多少过人的精神体验,就有多少能力把这体验传达出来,我辈爱好者每每叹息某某把自己想说说不出的东西说了出来,这都是自欺和他欺的,你说不出,那是你没有,如果你有,你就必能说出......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和所有的东西同来。泰戈尔很对,语言的神圣和贫乏都在这里面了。
两部小说在技巧上的差别更明显,中文系的女生们最初练笔的时候,最容易选简爱作为范本,它的结构简单,基本沿着时间叙事,它认真的讲了一个女人的恋爱史,对社会的阴暗面作了适当的批判,它的一切都是那么适度!多少优秀的丑小鸭为它抹眼泪啊,它的理想是那种经过适当的奋斗和争取,就可以摸到的理想,一种现实的理想,一种相对的理想,这对于既想奋斗又想享受奋斗成果的人来说,真是具有无比的诱惑呢。
而呼啸的结构则适应它的性格,甚至时间本身也被劲历的狂风扯碎,一种精心拼接的回忆和闪回,时间无条件的服从了无垠的空间,它的理想是绝望的理想,是超越生死疆界的理想,怎一个爱字了得?这是令人粉身碎骨的理想,但凡对日常生活有点留恋的人,在这座宫殿前请留步,这是给有宗教狂热的家伙预备的祭坛,它是农民的地狱,流浪者的天堂,它无情的击碎关于文明和家园的梦幻,它教唆人们把自己献给未知和黑暗。
艾米莉.勃郎特凝视着旷野,象是对身边的夏绿蒂,更象是自言自语的说:你就是一刻不停的爱,爱上80年,也抵不上我一天的爱...
希望采纳,嘿嘿,看我这么辛苦帮你找的份上,还是稍微给点分嘛~
始终让我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在那一刻,他忘记了梅吉。
历经沧桑已是满头银丝的拉尔夫神父最终在同样已是暮年的梅吉怀中死去,死在德罗海达的庄园里。那是梅吉的地盘,他并没有死在上帝的怀里,但是在最后的那一刻,在他离去的那一刻,在上帝的光辉中,他忘记了梅吉。
我猜每一个女孩儿都会在生命的前二十年中的某一刻,以一种只有她们才能够理解的热情拥抱一个只有她们才懂得欣赏的画面,而后那个画面中闪耀着光芒的主人公成为她们第一次爱情的主角。
这种爱情以令人着迷的形式在女孩的心中燃起生命的第一束火光,它悸动着,奄奄一息着在女孩的心中燃烧,幻化为无数美好而又不切实际的憧憬。
对于梅吉而言,那个画面就是在基兰博火车站外,那个黑夜中穿着法衣的身材高大的教士。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迷恋通常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妙的。它让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有了曼妙的色彩,让空洞的笑容有所指,让少女躁动的心有所寄托。然而过于激荡不安的情感并不能够让这一次若有若无的爱情有什么结果,通常挂在墙上许久的海报会被无趣的摘下,在日记本里暧昧不清的文字意义变得不明确,记忆中清晰的画面变得模糊并且线条化,原本生动的那个人逐渐枯萎,成了一朵夹在字典里变了颜色的玫瑰花瓣。
来而无往的爱情总是很难自给自足的。
如果风度翩翩的拉尔夫神父并没有第一眼就在这个怀抱着自己的小弟弟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一种他为之倾心了一生的气质的话,梅吉的少女时代过去之后,她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嫁给一个聪明帅气的农场主的儿子,过上幸福而又平凡的生活。
然而幸运而又不幸的是,拉尔夫神父不是他希望成为的那种圣人,他是一个杰出的人,也只是一个杰出的人。他不能不爱上他觉得美的东西,正如他不能不去追求卓越的事业。她的美与他的卓越是不能共存于他的生活的,于是他与她的碰撞只能是一种毁灭,是命运的一次玩笑,是上帝导演的一出悲剧。
因而这是他们的命运。就如同荆棘鸟的命运是用生命换来一支震慑天地的歌曲,他们的命运是用一生的幸福交换一场伟大的爱情。
其实幸福是什么呢?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与对生活的满足有关,也与对生活的不满有关。满足是快乐,不满是期待。恰当的满足感才能提供幸福的可能性。
守住无能为力的爱情就是对幸福的放弃。幸福的生活只能被建立在妥协和对妥协的妥协的基础上,这几乎是一种客观规律。
然而对于太过强烈的爱情,梅吉也只有无能为力的可能。拉尔夫太过明亮的眼睛就像星辰般注定了梅吉的不幸。他们的爱情如此纯真,以至于他们根本无力抵抗。那种玫瑰灰色的美丽的爱情,也不会是他们想要抵抗的。
坚守住这样的爱情需要极大的勇气。
坚守住爱情总是需要勇气的。
我大概终究是个懦夫
《简爱》
这几天一直在听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
忽然发现这首曲子和从前读过的《简爱》内在很有相似之处。
《漂泊的荷兰人》故事讲的是一个荷兰船长发誓要在风暴中渡过好望角,并不惜一切代价。恶魔听到他的誓言,就诅咒他除非遇到一个爱他忠于他的姑娘,否则一直航行到死。
有一天,他终于遇到了那个纯洁坚贞的姑娘,但是他依然不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救赎,于是转身上船,那姑娘追到海边,叫道,我就是解除你诅咒的终身爱你的人啊。纵身跃入大海。
两个人相互拥抱着,浮出了水面。
这是一个典型的瓦格纳式的救赎的主题。
在西方文学艺术中,期待救赎与被救赎一直是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来源于基督教思想,在中世纪达到顶点,近代有所衰落。
不过,它从未彻底的被人们遗忘,因为期待拯救与奇迹是人性的渴望之一,也是宗教征服世界的原因。我们既可以在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中找到,也可以在美国电影《漂亮女人》中找到,在一切类似的故事中,都可以发现它的影子。其内涵是基不平等的关系,救赎者与被救赎者,男人与女人处于对立状态,它要达到的目的也不是平等,而是相反。
所以,我从不认为勃朗蒂姐妹是什么新女性,女权主义者,她们被后来的读者特别是女读者真正的误解了。
在《简爱〉与〈呼啸山〉庄里,我非但没有看出什么主张男女平等的主题,反而感到了两位女作者内心深刻的受虐狂思想,她们喜欢的绝对不是奥斯丁的温文尔雅的小白脸或者道德上毫无瑕疵的老军官,勃朗蒂姐妹是口味很重的女人,她们喜欢的是希克里夫和罗切斯特式的,雄性的,刚健的,粗野的,暴虐的,魔鬼男人。
一个女人是否究竟是个女权主义者,不在于她挣钱多少,地位多高,而在于她对男人的挑选。
我不认为凯瑟林赫本是个女权主义者,因为她甘愿做男人的情妇,为屈塞舍弃一切。
而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应该喜欢自己可以支配的男人。
在两性关系中才能体现一个女人是否真的同意男女平等。
在简爱这个故事里,人们总是强调其中的女性独立的意味,把简想象成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女强人。
而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充满宗教狂热的,期待拯救有罪男人的圣徒,这圣徒是个女人,是纯洁,忍耐,没有罪恶的小精灵,她爱上了一个犯罪的男人---就象贝尔爱上了阴森古堡里的野兽。
那野兽式的男人,曾经犯了很大的罪恶--虚荣,自负,纵欲,是个经历复杂,了解一切人性黑暗的魔鬼男人。
小说中的英格拉姆小姐怎么说的,假如一个男人没有点魔鬼气息就算不得真正的男子汉。
注意了,那些为夏洛蒂女性独立所迷惑的女青年们,这才是理解她和她作品的钥匙。
问题是实质是,我们亲爱的勃朗蒂小姐从来不是个什么独立女性,而是个甘愿受虐的女奴隶。
她把自己化身为上帝拯救男人的天使。
你喜欢罗切斯特吗?
我相信喜欢是假的,喜欢达西是真的。因为前者是真实的,后者是虚构的。人们总是喜欢虚幻胜于现实。
达西完美,罗切斯特有罪。
看看夏洛蒂笔下是怎样形容她的爱人的,一个粗野的体育家,一个脾气阴郁古怪的人,一个痛苦绝望期待拯救的男人。她为这个罪人神魂颠倒,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征服她。
简爱要的是一个可以征服她的男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暴君。
她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她的宗教狂想和圣特里莎幻想天使手执利剑将它刺入自己心脏的感觉一样,那种濒临死亡的狂喜。
她不喜欢圣约翰,因为他是那样的完美,非但不需要她去拯救,而是要拯救她,她不喜欢这种关系,所以她才跑了,跑回了她的魔鬼身边。而当初她离开他,是因为她感觉到他开始施舍给他爱了--而不是她去给他!她是受不了的。
她受不了她自己说的平等。
魔鬼受到了惩罚。
瞎了眼,断了胳膊,成了废人,他又处于劣势了。
于是她重新开始爱他了--因为他们又成了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了。
只有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里,他们才可以相处愉快。
他获得了复活与新生,她为自己的高尚的道德献身而自豪,象一个受难的女信徒。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平等,而不是平等。只有在不平等的状态下,两个人的关系才有趣。一旦平等,索然无味。
最荒唐的是大多数人都把此书看做女性启蒙的教材,作为对独立自主平等的女权的宣言,我从前也是受到了误导,直到人到中年,才发现,原来男女间有趣的地方非但不是什么平等造就的理解,而是纯粹的自然赋予的微小的差异存在的状态。
勃郎蒂姐妹身上是有点女巫的气质的。
女巫才喜欢魔鬼,但是她们又把自己想象成天使。
《月亮和六便士》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他总在和现实中的你唱反调,你却一直不肯抛弃他,甚至你觉得他,才是真实的你,而那个大家眼中的你,根本不是你。
他常常被你忽略,就像你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家人一样。你对他的爱,也像是对家人一样,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消逝,而是越来越深刻。你想守护他一辈子,没有他,你的灵魂就不完整,你就不再是你了。
他不乖,他有着偏执的坏灵魂,每当你安于现状的时候,他都会跑出来捣乱。他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路上,永远折磨你的灵魂,永远干扰你的判断,但是你离不开他,也不想离开他。
他让你看见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他怂恿你去追,成功或者失败,都是你自己的事,他不负任何责任。他让你更诚实,他让你更勇敢,他让你看清你自己,和你的梦。
但是你不是他,你有作为大人的身不由己和责任,你不能像他那样任性固执,你没有舍弃一切的决心和勇气,因为你根本不能。你不怕面对众人的议论和眼光,但是你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你觉得自己不能那样做,尽管你真的想。
王尔德说,为富有诗意的事业破产是一种荣誉。但是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破产的资格,多数人还是渴望没有风浪的、安定的生活。
为什么不能两全呢?可不可以在工作时间努力工作,下了班之后再做真实的自己呢?我最享受的,就是一个人的独处时光,那时候的我,真诚实啊。我什么都对自己说,后来我却忘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忘了也好。
但是我心里的孩子,他会钻出来提醒我,他让我看见很多美好的人事物,他让我懂得思维的乐趣,他让我一直年轻。他让我可以在某一段时间里,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愿我永远不会遗失他,但愿我能永远保留做梦的权利。即使什么都不能实现,即使什么都没有。
我想,我能理解画家的心情,他那么执著的奔向艺术的方向,不是为了功成名就,也不想要拯救谁的灵魂,而仅仅因为那是他真正在乎的事。他想要那么做,他必须那么做,他只能那么做,仅此而已。他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作品,而在于他对自己诚实,对梦想勇敢。世界上就是要有这样一些人,值得我们去爱。我们爱的不是作品,而是艺术家的灵魂,孩子般的灵魂。
喜欢他们,就像喜欢最初的自己,看见他们有任何成就,就像自己取得成就,一样的开心。如果你爱他,请用力的,好好的爱,但不一定要让他知道,被他看见;如果你不爱他,请默默走开,或者轻声说出一些诚恳的意见,但是不要伤害他,一定不要。
他是我的孩子,是我灵魂的一部分。对他的爱不是崇拜,而是疼惜。如果他能一点一点,实现他的愿望,你会觉得自己也是幸福的。你不会嫉妒,不会抱怨,而是感觉到安慰和幸福。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关怀下,一点一滴的长大。
真正的艺术家,总有孩子的脾气和纯真,让我们好好保护他,保护我们自己的梦。
《老人与海》
在海明威深刻细腻的文字描写背后,常感受到一颗空虚寂寞,渴望被认同并自我实现的心灵。在自己经验的意识里,跳动却始终无法从自我解脱的絮念的思想。
在《老人与海》一书中,老人竭尽全力要证实自己的力量,并不肯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最后,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虽然鱼肉被鲨鱼吃光,那巨大的骨架令人惊叹,而他已精疲力尽……他是否因此而满足呢?在面对一条优美的生命时,他要以钓鱼者的身份征服,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冲动在驱使。当他在试图对抗自己的命运同时,自我受到挑战,最终也难逃挫折的痛苦,并被击败,在绝望的同时,老人开始惋惜那条被他征服又被鲨鱼攻击的大鱼的生命……
老人的内心反映了我们很多人心里的矛盾,冲突,与寂寞……我们终生都在寻求力量的实现,成就的到达,想从这种自我证实与他人的认同中得到满足与快乐,可是,欲望是无止尽的,而生命很短暂,最终我们可能都像老人一样精疲力尽,而依然在最终回到自己简陋的小屋,面对自己的空虚与孤独。
我们能证实什么呢?在不甘示弱的心灵背后,我们是渺小的,也是孤独的。如果无法面对自己的空虚,去发现它背后的意义,和它带来的种种冲突,灾难和悲伤,终将在无尽又越行遥远的自我寻求中迷失,使生命陷于无止尽的挣扎与矛盾和冲突中。
读海明威,就像在读一个寂寞又顽强的自己,这是一种非常自我的状态,而我们不该只是在自己的意识和思想里,和任何由思想驱动的行动中寻找答案,因为这一切都来自经验的限制,而寻求自我表现的欲望是无止尽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这种循环中,将是无尽的空虚与哀伤。
有时候,试着安静地坐着,面对自己。生命本是孤单的,如果心里没有爱,一切将毫无意义,而使自己陷于空虚。没有人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爱不是依赖,不是征服,不是占有,也不是感官的快乐,或者记忆的片断,和任何形式的思想占据……当我们不再寻求自我,而能真实地去体验自己的孤单与悲伤与其背后蕴藏的无尽的美,并在体验中解脱,爱会降临,没有任何依赖与恐惧,而生命的意义将不同。
海明威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和巧妙的故事命运安排背后,始终在反映一个真相——一种生命的孤独感,和任何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的逃避行为最终的徒然。不要待伤害发生,才去惋惜,我们是自己心灵的承载者,和能量的保有者,如果没有爱,任何一种自我都将导致悲剧的发生。在这看似平凡的一生里,一切似乎都很微不足道,我们的问题不是如何在孤独时寻求慰藉,而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真相,明白自己真实的存在,那样将不致迷失,在一切背后,空无蕴藏了无尽的奥妙与美感,那是最单纯而富足的生命。
比上眼睛,联想宇宙爆开的刹那,那火花,细碎的星光,是生的伟大!
你就是奇迹,带着爱的祝福。
《呼啸山庄》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文里列举了两种艺术类型:日神式的和酒神式的。
日神额冠博带,面孔端庄,体相雍容,阿波罗的生活是标准的贵族生活,一种均衡的,不剧烈的,完满的生活。一种清醒,理智,有风骨的生活。日神式的艺术也是古典主义的标准艺术,一种宫殿气息的艺术,象古希腊雕塑般有着静穆的伟大和高贵的单纯。
酒神狄奥倪索斯则不同,他半人半兽,眼神迷乱,丑陋不堪,酷爱在山林游荡,动不动就醉卧荒原,在自然与心灵之间展开半疯癫的沉思和迷狂,酒神式的艺术象古希腊的悲剧一样,真气充盈,浩瀚流走,是现代主义的标准艺术,一种山野气息的,被内在的心灵火焰所炙烤的艺术,一种消散了理智与情感区别的艺术。
简爱毫无疑问是日神式的小说,一部出身平民而向往贵族的(虽然向往的是贵族的精神生活),室内的,理智的,阳光普照的,理想主义的,古典的小说。是的,一部标准的知识女性人生指南和成长手册,即便是对于当代女性,对于她们追求一种体面而殷实的生活,仍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呼啸很显然是酒神式的小说,书里从未流露过一丝对精神贵族的向往,从没有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愿望,它是真正的平民小说,甚至比卢梭更平民,因为它不象卢梭,没有一丝针对不平等的抗辩色彩。它是真正专注的热恋着它的自我,那荒原的气息!那无止息吹刮着的风!那种心灵的魔域!真是具有摄人心魂的神秘力量,读这书你根本来不及受陶冶,顾不上被感动,你是它的俘虏,它是你的主宰,它是荒原之神的宫殿,只接受流浪者的朝拜。
说到文艺,你没法分清作者的才情有多少给了技巧,有多少给了激情
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你没法分清作者的情商和智商哪个更高一些。他有多少过人的精神体验,就有多少能力把这体验传达出来,我辈爱好者每每叹息某某把自己想说说不出的东西说了出来,这都是自欺和他欺的,你说不出,那是你没有,如果你有,你就必能说出......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和所有的东西同来。泰戈尔很对,语言的神圣和贫乏都在这里面了。
两部小说在技巧上的差别更明显,中文系的女生们最初练笔的时候,最容易选简爱作为范本,它的结构简单,基本沿着时间叙事,它认真的讲了一个女人的恋爱史,对社会的阴暗面作了适当的批判,它的一切都是那么适度!多少优秀的丑小鸭为它抹眼泪啊,它的理想是那种经过适当的奋斗和争取,就可以摸到的理想,一种现实的理想,一种相对的理想,这对于既想奋斗又想享受奋斗成果的人来说,真是具有无比的诱惑呢。
而呼啸的结构则适应它的性格,甚至时间本身也被劲历的狂风扯碎,一种精心拼接的回忆和闪回,时间无条件的服从了无垠的空间,它的理想是绝望的理想,是超越生死疆界的理想,怎一个爱字了得?这是令人粉身碎骨的理想,但凡对日常生活有点留恋的人,在这座宫殿前请留步,这是给有宗教狂热的家伙预备的祭坛,它是农民的地狱,流浪者的天堂,它无情的击碎关于文明和家园的梦幻,它教唆人们把自己献给未知和黑暗。
艾米莉.勃郎特凝视着旷野,象是对身边的夏绿蒂,更象是自言自语的说:你就是一刻不停的爱,爱上80年,也抵不上我一天的爱...
希望采纳,嘿嘿,看我这么辛苦帮你找的份上,还是稍微给点分嘛~
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8-11-27 广告
2018-11-27 广告
职场修炼书籍选择良心网,良心网隶属于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我公司主份营图书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翻作出版物批发与零售,以传播和弘扬中国道统文化为宗旨,成为以服务易经学习、中国式管理等爱好者的互动和资派共享平台,欢迎咨询...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