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军队打仗比唐朝军队强的多。后人却认为宋朝军队很弱呢?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四十五万唐军不敌两千突厥兵——世界历史上最为悬殊的以》《不可思议!尚处原始部落状态的几万契丹部民一年歼灭五十余万唐军》《弱小的大...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四十五万唐军不敌两千突厥兵——世界历史上最为悬殊的以》《不可思议!尚处原始部落状态的几万契丹部民一年歼灭五十余万唐军》《弱小的大唐——五万胡兵叛军大破六十万唐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耻辱条约:唐蕃清水之盟》《为人作嫁——唐帝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大败亏输。》《唐朝的另一面:饱受异族欺辱的王朝》《以民兵为主的阿拉伯偏师尽歼七万唐军主力》我在看了这些文章之后,真心认为唐朝军队的战斗力不强。相反,《宋辽战争胜负表》《宋代“重文轻武”的谎言》《重文不轻武:宋朝对外战争胜率高过唐朝》后,真心觉得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比唐朝军队要强些!但是为何许多人可以正视宋朝军队战斗力比唐朝军队要强的事实,而许多人却死不认账,不认为唐朝军队的战斗力要比宋朝军队要弱呢?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4-15
展开全部
一、兵员身材基准:宋朝禁军的征兵标准是161CM,而汉唐两朝则是143CM,唐朝对比秦代毫无丝毫历史进步之处。反倒是世人鄙视的宋朝首创正规军的理念。宋朝禁军士兵无论身材高大还是强壮,远甚于汉唐军人。在冷兵器时代,身材高大强壮的士兵,往往能够拉开更强有力的弓弩,在血腥的战场中更大的机会宰杀对手。
二、兵员训练:唐朝前期是府兵制,一群拿着武器的农民而已,后期唐玄宗终于废除了不切实际的府兵制,财富募兵制。使得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真正的强盛时期。尽管如此,但是比起宋朝禁军来说,仍然有着相当的差距。
三、士兵膂力与宋军素质:士兵的膂力是冷兵器时代士兵能否拉开强弓硬弩的基准条件,有强大的膂力,就可以在战斗中使用强弓硬弩远距离射杀敌人。而宋朝士兵的膂力远胜于汉唐军人,是毫无疑问的。有具体的历史为证:关於宋朝的武备及军人素质,可以参看以下一段话∶「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岁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沈括《梦溪笔谈?辨证一》)「至道初,李继迁遣其大校张浦入贡。上御便殿,召卫士数百辈,习射御前,所挽弓皆一石五斗以上。先是,赐继迁一弓,皆一石六斗,继迁但以朝廷威示戎虏,识非人方所能挽,至是,卫士皆引满平射,有余力。上问浦:『戎人敢敌否?』浦曰:『蕃部弓弱矢短,但见此长大,固已逃遁,岂敢拒敌?』上悦,后以浦为郑州防御使,留京师。」(江少虞《事实类苑》)「会契丹遣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数百人袒裼鼓躁,挥刃而入,跳掷承做,曲尽其妙,契丹使者不敢正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虏人(金人)所射弓不过五斗,本朝战士所射弓多是一石或二石者。」(《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正是平日锻炼充足,宋朝步兵才能穿起比欧洲骑士全身甲还要重的步人甲,宋朝弓弩手才能在挽弓能力上超过春秋时代的军人以及同时期的党项人甚至女真人。而相比之下,唐朝军队的战斗力主要倚赖胡人,胡兵胡将逐渐成为唐朝军队的作战主力。这也是唐朝军队缺乏足够训练,而北方游牧民族天生比南方农耕民族善于骑马射箭的缘故。在宋朝,以汉人为主的宋朝禁军论战斗力强过同时期的党项人,契丹人。对比吐蕃人,1个宋兵可以对付5个吐蕃兵。真正做到了“一汉敌五胡”的状态。(可参考《三都谷之战》)而唐朝时代,汉人的武力却不如同时期的胡人,使得唐朝军队中的主要野战部队是胡兵胡将。
四,军事理念宋朝时期作战军事理念发达。有著名的《武经七书》《武经总要》。而唐朝的军事理念却默默无闻。因此许多昏庸无能的将领,一次葬送十万,十几万唐朝军人的性命。如王孝杰率领17万唐军却被原始契丹虐的惨败。云南两次作战葬送13万唐军精锐。曹仁师,张玄遇等28将率领的唐军被原始契丹全歼。
而在宋朝对外320年战争中,却很少发生军队被对手全歼的战例。即便有,也是在兵力对比相当悬殊的情况下,如好水川之战,万余宋军遭受到了十万西夏军的围攻。如瀛州血战,两万宋军遭受到十万契丹军围攻。至于高粱河等战,宋军战死万余败退。伤亡数字非常有限。
五,武器装备唐朝前期武器为兵士自带。因此各种杂七杂八的武器都有。缺乏精良而统一的武器。后期武器国家发放,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整个唐朝,出名的新式武器也就陌刀而已。唐朝军队以肉搏类武器为住。

而宋朝武器对比唐朝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新式武器的发明和出现。宋朝皇帝对武器制造颇为留心,以宋太祖为例,「每造兵器,十日一进,谓之『旬课』,上亲阅之,作治之巧尽矣」。「11-13世纪是中国社会中军事技术取得明显发展的一个时代。……从10世纪末起,与对兵器装备问题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同时,……一些新型的兵械都被发明创造出来并被做了核准调试,如弩炮手、连发弓、兵车等。发明创造受到了金钱奖励;新兵器在由军械库成批订购之前要做试验。」([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p.267-269) 宋代弓弩技术为中国历朝之冠,像「三百步外贯铁甲」的神臂弓,以及「一发可中数十人」的床子弩,均为代表作。宋朝步兵配备中国历代防护力最强的铠甲(步人甲),以及能在近战中克制骑兵的利器(大斧、麻扎刀)。火器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及应用,南宋全国主要军事重镇都设置火器制造工场,仅江陵府即「一月制造一二千支」铁火炮。火器类型五花八门,技术不断改进,猛火油柜、火箭、蒺藜火毬、毒药烟毬、霹雳火毬、铁嘴火鹞等一一面世,以至出现了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看到西夏的铁制兵器水平高超,宋政府就仿制追赶,如学习冷锻法做出蟠龙剑及瘊子甲。在领教过回回炮的威力后,宋政府又针锋相对的制成襄阳炮,用於战守。
六、军阵构成宋朝前期禁军军阵是冷兵器时代步兵打骑兵的最高水平。禁军六七成为弓弩手,期于为长枪刀斧等肉搏兵器。在河北平原上遇到辽国骑兵进攻,则弓弩手居中,长枪刀斧手居外,防止敌人骑兵冲击,一旦敌人进入射程范围内,有一将官先射一箭,其余弓弩手根据将官射出的箭就是一顿箭雨射出。禁军军阵在宋辽25年战争中,尽管面临着步兵对抗几十万骑兵的不利劣势,但是25年宋辽战争中,同样的兵力,宋军很少处于下风。这样出色的表现,为冷兵器时代华夏步兵之最。
而相比之下唐朝的陌刀阵之所以有名,那是因为对手愚蠢,没有采取骑射手牛皮糖战术。假如对手是契丹,骑射手保持距离射杀你的陌刀阵刀手,不直接冲击你的陌刀阵。唐朝将士只会给敌人当作箭靶子。而宋朝军队则不一样,无论契丹骑兵是冲击阵法,还是采取骑射手对射,都占不到便宜。对射的话,凭借有力的训练,宋军步兵开弓比契丹骑兵开弓射的更远,六七成的弓弩手可以对付自己数量一点五倍的对手而不吃亏。如果契丹骑兵冲击,则在近敌前要面临宋军箭雨的有效杀伤,临近宋军军阵,也要面临宋军长枪与刀斧手拦截,与他们身后宋军弓弩手的射杀,火力配置在平原战场完美无伦。
七、民间尚武之风的对比:「在宋代军事性结社的风气极盛。……乡社武装遍布全国,农村普遍如此,城市也不例外。至南宋,民间更出现了大量的抗金军事之社。……弓箭社的训练与组织相当严格,规定其成员『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平日里器甲鞍马都是装备妥当,随时准备迎击北寇的侵袭,……民间斗力习武之俗的存在,当然是为了强身健体,但同时又是民间尚武精神的真实反映。……,社团出现会社的名称,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当始於宋。在宋以前,历代民间虽有习武之俗,但尚未形成有名有实的军事性会社。入宋后,如弓箭社、马社、万马社,均为众所周知的军事性社团。宋代,乡社武装遍处皆是,结社置办兵器,演习武艺,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这是唐代所未曾有过的。」(史江《宋代军事性会社及其形成背景、特点及社会功能初探》)
武术成为宋代城市常见的娱乐活动,项目包括角抵、使棒、舞刀枪、舞剑、射弩、举重等等。以最受欢迎的角抵为例,仅临安城一地,就有著名角抵艺人五、六十个之多,连女子都参与这种活动,甚至敢於与男子同台较量,比赛的最高级别为全国性,冠军所获的奖品是很丰盛的。别以为宋代文人总是手无缚鸡之力,像柳开、王曾、张咏、陈尧咨、陆游、陆九龄、辛弃疾等等文人,都武艺不凡,其中辛弃疾更试过带著五十人直闯五万人的敌营拿下叛将。宋代正是中国武术大发展的时期,武术的套路(如「太祖长拳」)、冠以名称的枪法(如「杨家枪法」)、较为完备的拳棒擂台赛,还有武当派等大流派,以及「十八般武艺」的说法,都出现於此时。
————第一段最后一句亮了:这是唐代所未曾有过的!

八,唐宋军人在民间百姓心里地位对比:唐朝军人在百姓心中地位:「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俗谚出处不可考,倒是唐朝(高宗以后)反映类似现象的文字证据不少∶「天下恶官职,不过是府兵」——王梵志《天下恶官职》「州县发遣兵募,人身少壮、家有钱财、参逐官府者,东西藏避,并即得脱」——刘昫等《旧唐书?刘仁轨传》「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骂辱必曰侍官」——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兵志》「劳苦与白丁无异,百姓不愿从军」——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O一》「应募者皆市井负贩、无赖子弟」、「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六》……武则天时期,韦嗣立上疏说∶「今天下户口,逃亡过半。」唐长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指出当时的情况是∶「逃避兵役成为人民逃亡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唯一原因的话。」宋朝何曾有过同等规模的逃兵潮?
宋廷无法吸引精英阶层投笔从戎吗?北宋有所谓的「豪士」集团,专指任侠豪气、热衷边功的文士群体。「宋代文臣愿意转为武臣,……是太祖、太宗兄弟大力鼓励推动所致。……当北伐失利,边廷告急时,又将一批有武干而表示愿效命沙场的文臣,包括柳开等七人,改为武资,……陈尧咨字嘉谟,……他是咸平三年榜的状元,……他和王嗣宗一样,后来自愿转为武资,官至节度使。」(何冠环《北宋武将研究》p.296-297)「北宋产生了像柳开(947-1000),郑文宝(953-1053),杨偕(11世纪上半叶),张亢(994-1056),景泰(?-1042后),范祥(亦名范翔,11世纪中叶)、范育(?-1085)父子,王韶(1030-1081)、王厚(?-1115后)父子及钟传(?-1107)等出身文官而矢志边功的人才,……」(曾瑞龙《拓边西北》p.167)当年元昊起兵,韩琦自荐前往陕西统兵,还顺带保举了好友范仲淹。还有尹洙,主动请缨去当泾原路经略安抚使。
……投笔从戎的例子真是很多。宋廷靠甚麼吸引他们?除了赏赐和晋升,还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有边功士人免发解试等等。
九、唐宋军人在朝廷的待遇和地位:军人、武官待遇。「唐及五代的士兵虽然全家随军,但国家却只供给士兵本人衣粮,家口不入军籍,其全家的生活在制度上没有得到合法的保障。……士兵就只有希望多得赏赐,以养活家口。……为甚麼宋代的骄兵不能成为藩镇割据的条件呢?不但全家生活有保障,而且士兵还能额外得到赏赐、装钱、特支等。所以被召募为厢、禁军者,有时『一人充军,数口之家得以全活』。」(胡如雷《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p.181、183) 这里的唐还是指中叶以后,唐前期就更不堪,军人不但没有薪水,而且还要自备武器、马匹和粮食,高宗仪凤以后连赏赐也省了。倒是南宋初年,即使财政困难,官吏俸禄打折发放,前线将领却是例外,并且还能得到丰厚的补贴。宋代凡官拜节度使,朝廷要授予隆重而别致的旌节,「撤关坏屋,无倒节礼,以示不屈」,这可是连宰相也没法得到的礼遇。北宋王韶拓边有功,「官其兄弟及两子」、「赐绢八千匹」,所受荣耀亦超过状元。宋代有拔卒为将的制度,基层军官即使没能建立特别的军功,也有机会凭藉本身的武艺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一介小兵可以登上武职的顶点,历朝罕见,恰恰宋朝就有这样的事例。以投军搏取功名,在宋代是没有家世背景的人一种很好的出路。宋朝收兵权虽然有名,其实在唐朝也没少发生,至於冤杀武将,更没有唐朝的多。
十、为何宋朝版图不如唐朝的大呢?网友们会问:“既然宋朝军队战斗力比唐朝强大的多,为何版图却不如唐朝的大呢?”那是有原因的。
宋朝版图之所以不及唐朝的大,主要是因为外族势力在保留剽悍之风的同时又进化成先进而稳定的城居国,而产马地却不在宋朝手中以致宋朝缺少进攻战所需的马匹。说到底,没「重文轻武」的甚麼事。倒是几次以失败告终的大规模进攻战,都是武臣(或武臣与宦官)的「杰作」,而成就最大的一次拓边战争,统帅就是文臣。大抵来说,唐宋对手的实力根本不是同一档次,所以只看版图大小判别军事强弱,意义不大。宋朝可没有唐朝那麼多软杮子可以捏。拿两朝的共同对手(吐蕃、契丹)比较(前者略为转衰,但也绝对不弱,后者更是远较以前强大),宋朝的得分甚至高於唐朝!在此引用史家对宋朝国防困境的分析∶「中国的地理形势,到了黄河流域,就是大平原。一出长城,更是大平原。所以在北方作战,一定要骑兵。而中国之对付北方塞外敌人,更非骑兵不可。而骑兵所需的马匹,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一在西北。……而这两个出马地方,在宋初开国时,正好一个被辽拿去,一个被西夏拿去,……与马相关的尚有铁,精良的铁矿,亦都在东北塞外,……」(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三讲 宋代》) (补充∶东北一部分是唐朝丢失,一部分是沙陀送给契丹,而沙陀也是唐朝请来的,西北又是唐朝送给吐蕃、党项)「半耕牧民族仍带有游牧民族的骑战传统和尚武特性,加上较多元化的经济,较强粘合性的政治体制,都是面对战争的有利条件。拥有一定规模矿业的半耕牧民族政权具备制造铠甲的物质条件,一般都能维持重骑兵为主力。辽军的『铁林』、西夏的『铁鹞子』,都属於这种难以对付的重骑兵。……在经济上,半耕牧民族政权能生产的货品种类较多,在遭到经济封锁时比较容易立得住脚。……吸收了官僚制度的半耕牧民族政权,在政治上较为巩固,容得挺得住『以夷制夷』等分化的策略。」(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补充∶唐时北方几个汗国都因内乱、雪灾而崩溃,唐朝不费多大工夫便可收拾残局)「宋夏边界向西北有瀚海沙漠戈壁七百里,成为以步兵为主的宋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这在汉武帝时,匈奴『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漠)轻留』,故忽来忽往给汉边境造成很大威胁。元狩四年,霍去病、卫青各领五万骑,出其不意,径值幕北,大败匈奴,但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可见自汉代起,大幕(漠)就是汉族军队难以逾越的障碍,只有强大的骑兵才能与草原民族一争雄长,否则只能是望大幕(漠)瀚海兴叹,『无以复往』。」(李华瑞《论宋夏战争》) (补充∶宋时西北瀚海比汉时大得多,西夏的防御能力也非匈奴可比)这些才是宋朝难以大规模开疆拓土的原因所在,而不是甚麼空洞的「重文轻武」。
百度网友d23910d
2018-03-31 · TA获得超过47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82
展开全部

原因有很多,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兵员身材基准

    宋朝禁军的征兵标准是161CM,而汉唐两朝则是143CM,唐朝对比秦代毫无丝毫历史进步之处。反倒是世人鄙视的宋朝首创正规军的理念。宋朝禁军士兵无论身材高大还是强壮,远甚于汉唐军人。在冷兵器时代,身材高大强壮的士兵,往往能够拉开更强有力的弓弩,在血腥的战场中更大的机会宰杀对手。

  2. 兵员训练

    唐朝前期是府兵制,一群拿着武器的农民而已。后期唐玄宗终于废除了不切实际的府兵制,财富募兵制,使得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真正的强盛时期。尽管如此,但是比起宋朝禁军来说,仍然有着相当的差距。

  3. 士兵膂力与宋军素质

    士兵的膂力是冷兵器时代士兵能否拉开强弓硬弩的基准条件,有强大的膂力,就可以在战斗中使用强弓硬弩远距离射杀敌人。而宋朝士兵的膂力远胜于汉唐军人,是毫无疑问的。平日锻炼充足,宋朝步兵才能穿起比欧洲骑士全身甲还要重的步人甲,宋朝弓弩手才能在挽弓能力上超过春秋时代的军人以及同时期的党项人甚至女真人。

    而相比之下,唐朝军队的战斗力主要倚赖胡人,胡兵胡将逐渐成为唐朝军队的作战主力。这也是唐朝军队缺乏足够训练,而北方游牧民族天生比南方农耕民族善于骑马射箭的缘故。在宋朝,以汉人为主的宋朝禁军论战斗力强过同时期的党项人,契丹人。对比吐蕃人,1个宋兵可以对付5个吐蕃兵。真正做到了“一汉敌五胡”的状态。

  4. 军事理念宋朝时期作战军事理念发达。

    有著名的《武经七书》《武经总要》。而唐朝的军事理念却默默无闻。因此许多昏庸无能的将领,一次葬送十万,十几万唐朝军人的性命。如王孝杰率领17万唐军却被原始契丹虐的惨败。云南两次作战葬送13万唐军精锐。曹仁师,张玄遇等28将率领的唐军被原始契丹全歼。
    而在宋朝对外320年战争中,却很少发生军队被对手全歼的战例。即便有,也是在兵力对比相当悬殊的情况下,如好水川之战,万余宋军遭受到了十万西夏军的围攻。如瀛州血战,两万宋军遭受到十万契丹军围攻。至于高粱河等战,宋军战死万余败退。伤亡数字非常有限。

  5. 武器装备唐朝前期武器为兵士自带。

    其中各种杂七杂八的武器都有,缺乏精良而统一的武器。后期武器国家发放,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整个唐朝,出名的新式武器也就陌刀而已。唐朝军队以肉搏类武器为住。
    而宋朝武器对比唐朝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新式武器的发明和出现。宋朝皇帝对武器制造颇为留心,宋朝步兵配备中国历代防护力最强的铠甲(步人甲),以及能在近战中克制骑兵的利器(大斧、麻扎刀)。火器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及应用,南宋全国主要军事重镇都设置火器制造工场,仅江陵府即「一月制造一二千支」铁火炮。火器类型五花八门,技术不断改进,猛火油柜、火箭、蒺藜火毬、毒药烟毬、霹雳火毬、铁嘴火鹞等一一面世,以至出现了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

  6. 看到西夏的铁制兵器水平高超,宋政府就仿制追赶,如学习冷锻法做出蟠龙剑及瘊子甲。在领教过回回炮的威力后,宋政府又针锋相对的制成襄阳炮,用於战守。

  7. 军阵构成。

    唐朝的陌刀阵之所以有名,那是因为对手愚蠢,没有采取骑射手牛皮糖战术。假如对手是契丹,骑射手保持距离射杀你的陌刀阵刀手,不直接冲击你的陌刀阵。唐朝将士只会给敌人当作箭靶子。

    而宋朝军队则不一样,无论契丹骑兵是冲击阵法,还是采取骑射手对射,都占不到便宜。对射的话,凭借有力的训练,宋军步兵开弓比契丹骑兵开弓射的更远,六七成的弓弩手可以对付自己数量一点五倍的对手而不吃亏。如果契丹骑兵冲击,则在近敌前要面临宋军箭雨的有效杀伤,临近宋军军阵,也要面临宋军长枪与刀斧手拦截,与他们身后宋军弓弩手的射杀,火力配置在平原战场完美无伦。

  8. 民间尚武之风的对比

    武术成为宋代城市常见的娱乐活动,项目包括角抵、使棒、舞刀枪、舞剑、射弩、举重等等。别以为宋代文人总是手无缚鸡之力,像柳开、王曾、张咏、陈尧咨、陆游、陆九龄、辛弃疾等等文人,都武艺不凡,其中辛弃疾更试过带著五十人直闯五万人的敌营拿下叛将。

    宋代正是中国武术大发展的时期,武术的套路(如「太祖长拳」)、冠以名称的枪法(如「杨家枪法」)、较为完备的拳棒擂台赛,还有武当派等大流派,以及「十八般武艺」的说法,都出现於此时。

  9. 唐宋军人在民间百姓心里地位对比

    唐朝军人在百姓心中地位:「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俗谚出处不可考,倒是唐朝(高宗以后)反映类似现象的文字证据不少∶「天下恶官职,不过是府兵」——王梵志《天下恶官职》「应募者皆市井负贩、无赖子弟」、「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北宋有所谓的「豪士」集团,专指任侠豪气、热衷边功的文士群体。投笔从戎的例子真是很多,宋廷靠甚麼吸引他们?除了赏赐和晋升,还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有边功士人免发解试等等。

  10. 唐宋军人在朝廷的待遇

    唐前期不堪,军人不但没有薪水,而且还要自备武器、马匹和粮食,高宗仪凤以后连赏赐也省了。倒是南宋初年,即使财政困难,官吏俸禄打折发放,前线将领却是例外,并且还能得到丰厚的补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嗯一粒尘埃而已
2016-05-08 · TA获得超过1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8万
展开全部
首先有国家制度的原因宋朝将领领兵权与调兵权是分开的,平时练兵少,作战将领对部队不是特别熟悉而且朝廷队伍将一直是采取提防的态度,而唐朝将领对自己的军队可全权节制,军队更像是将军们的私人财产,所以十分重视,骄兵悍将很多
再次就是武将地位的问题,宋朝对武将的全面抑制,使得作战时将军们不得不有所顾虑,前方一打仗,后方文官便小动作不断,战胜战败跟有着诸多顾虑,说是御敌卫国,是为内部党争,像岳飞这种“无顾虑的”结果。。。。。。而唐朝武将地位很高,军队有只认将军不认朝廷,统治者也很奔放,所以大家只认一个字,干,干得好加官晋爵,干的不爽,就反过来干,反正军队听我的,也因此,隋唐时期,三天两头有将军诸侯造反
当然时代进步,带动军武科技,战术思想的进步是肯定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bcefc6
2018-04-15 · TA获得超过2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2万
展开全部
学界目前为止的主流观点一般是强汉、盛唐、富宋、刚明,诚然今人不再采取鄙夷两宋的旧论,对于宋朝军队也有正面的评价,对唐朝军事上、军制上的失败也有论述,譬如楼主你提的这些例子。
但是正因今天的我们更了解情况了,才会以盛形容唐、以富形容宋,单从军事成就来看,宋确实是不出色,两宋确实可能有更多的不为我们所知的精兵良将,但他们被自己在历史上的表现所拖累,我们没有办法得到有关他们真实实力的客观评价。

然后楼主所举的例子……其实……从标题都能看出作者、编辑们采取片面议论、试图标新立异以吸引读者的想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5-09
展开全部
其实没必要争个高下。有唐粉宋粉很正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非要争哪个更好吃吗?两个朝代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没必要汲汲于谁强谁弱。足下列举的那些文章我都拜读过,实事求是的讲都不太客观,都存在着选择性失明的问题。个人的一点意见,不喜勿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