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鲁迅想通过阿Q这个人物表现什么... 鲁迅想通过阿Q这个人物表现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d0b8340d7
推荐于2017-09-23 · TA获得超过162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3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869万
展开全部
鲁迅与<<阿Q正传>>
语言:

鲁迅在<<阿Q正传>>这篇小说的词汇使用上可谓是非常之细腻。通过恰到好处的用词, 他近乎完美地刻画了包括阿Q在内的一批人物。人物的刻画主要在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如Section 3, line 4), 尤其是<<阿Q正传>>主人公阿Q的所有心理活动都得到了鲁迅细致的描述与剖析, 这为打动读者与表达作者的思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阿Q正传>>在语言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声音的描述,如自言自语(section 2, page 2, line5),这让人物更具生命力与真实性。对于小说主人公阿Q,鲁迅并非仅停留在其内心活动的描写上, 而是通过这些关于阿Q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其人呼之欲出,宛如真实的人。这些描写的最大目的就是体现阿Q此人的真实性格,让读者虽未见其人,却又能对之有一番较深的了解。这些写作手法并非鲁迅自创,而是主要来源于他对西方及日本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

由于这部作品写于白话文推广的早期,所以在写作手法上显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但同时,鲁迅对日本及东欧文学的了解也使这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章回小说的影响,这点可以明显地由每章的结尾而见,并没有钓读者胃口的痕迹。

形式:

<<阿Q正传>>是一篇人物传记体的作品。虽然全篇小说在语言上倾向创新,并主要使用西方的写作手法,但由于鲁迅受过典型的中式传统教育,在小说形式上他还是受到了古典史传模式和文言文的影响。较为明显的是小说的开始部分, 对阿Q的姓名、籍贯、身世等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时间的处理上鲁迅选择了较常见的 “直叙法” ,而没有选择其他较复杂的叙述方式。,同时,作者采用了 “全知观点”叙述法,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了较为客观的视点,另一方面也让作者更方便地发议论并加入自己的想法,文中不乏鲁迅的己见。

结构:

这篇小说不仅仅局限于描述主人公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时段,而是几乎对阿Q的一生进行了记录。文章以阿Q为主线,并以生活在他身边的其他人物来烘托出阿Q的各种性格及人格特质。通过对几个重点事件与阿Q一般生活的描写, 作者成功地让各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的想象中。

思想:

文章主人公阿Q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人。无论是从文中各个人物的意识形态来看,还是形如留辫者的字母 ‘Q’,在在都透露出鲁迅暗指的真实人物—中国人。文章不留情面地讽刺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自我解脱与逆来顺受的心态,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劣根性,包括自私自利、欺软怕硬与精神胜利法。在为中国人指出这些缺点时,鲁迅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但如果读者对中国人加以仔细的观察,会发现他所描述的这种阿Q心态在当今社会中并没有消失,这也让我大吃一惊。不同于其他的作家,鲁迅更注重反应社会与人性的丑恶,而且他企图通过一种让读者产生反感的方法来让人理解他的想法。

读后感:

的确,在阅读鲁迅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本人也对之产生强烈的反感。我认为鲁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过于悲观,尤其是他对革命的看法明显带有一种轻蔑,对社会变革并没有信心,令我略感到失望。另者,鲁迅在小说中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对任何补救措施的看法,从而使文章缺乏了一定的说服力。

我虽然能够同意鲁迅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指摘,但作为一名读者,我却未能从文中找出他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而只能猜测。譬如他认为中国人有某某缺点,但当提到革命时,他却也表达了不满,如认为革命只是一场风波,造成更多的麻烦。这让我感到鲁迅不过是一位爱发牢骚的文人而已,等真正谈到较为具体的事时,又改变了观点,让人捉摸不定。

从这篇小说可见鲁迅是爱国的,但同时也是冷酷的。他与中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而并不是完完全全地从一名中国人的角度出发来写这部小说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