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1000字的读后感或观后感,普通一些的,急急急!!!!!

QQwwxxeerr
2011-08-16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4万
展开全部
电影《鲁迅》之观后感
学校里组织学生去鲁迅电影城观看电影《鲁迅》。早在这之前,我通过媒体对《鲁迅》这部电影已有了点儿了解,知道它是由著名影星濮存晰主演。对于这样一个长得高高大大的帅气的男演员能否好鲁迅这个角色,我持有怀疑的态度。

进入电影院,安排好学生的座位,没多久电影就开场了。

黑白的布景,江南某镇的一条碎石小路上。鲁迅身着长衫,围着长围巾,从深巷中走来了。如潮的众人表情麻木、迷茫、惶恐,他们流水般地从鲁迅身边走过,匆忙的脚步散杂而茫无目的。

满脸凄苦、头发的蓬乱的祥林嫂来了,她喃喃自语地向鲁迅要着“我的孩子,我孩子”;口喊“杀人了!杀人了”的疯子来了,他紧拽着鲁迅的衣服似乎在向鲁迅追讨着什么;把鞭子甩得啪啪作响嚷着要革命的阿Q来了,他嚷了一阵后就循着石拱桥消失在漆黑的深巷中了;舞水袖的戏子也来了,她挥着浮云般的长袖仿佛要把世间绵绵的仇恨与悲怅都甩了去……这些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杂沓纷来,在鲁迅眼前晃动,纠缠,又如烟般地去了……

这就是影片的开头,沉重、压抑、令人窒息。那种迷茫、痛苦、绝望的感觉从影片弥漫到我的周围,仿佛那个时代活生生地再现了,站在街头的不是鲁迅,而是我,是我对着满街的人,对着黑暗的社会愤慨忧虑。

接着,色彩一下子明亮了。镜头转到了一所大学,鲁迅对着成千上万的学子慷慨激昂,他的演讲鼓舞了台下的学子,也鼓舞了我。“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活着的意义又在何处?”鲁迅给了我这个晚他一个多世纪出生的后辈很好的解答,让我从他的话语中重新审视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我没见过鲁迅,但从濮存晰扮演的角色中,我认识了鲁迅。是的,那个言词锋利、忧国忧民、留着胡子的个性刚毅的男子就是鲁迅,濮存晰把他演活了,濮存晰把他连同他的那个时代一起带到了我眼前,让我有幸看一眼文坛巨匠鲁迅,有幸走进文坛巨匠鲁迅的生活,走进他的家庭,他的妻儿。

鲁迅是刚毅的,他在危险面前傲然挺立,面对于敌人的威逼诱惑毫不动摇。
鲁迅是正直的,他敢怒敢喝,敢同旧社会的反动势力做顽强的斗争。
鲁迅是善良的,他扶贫助弱,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可以帮助的人。
鲁迅是勤奋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仍然忘我地工作。
然而,鲁迅又是普通的,在他为人父为人夫时,他就是普普通通的慈父,普普通通的丈夫。他会和孩子逗乐玩耍,会在妻子生气时手足无措,会寻着方法安慰只留后背给他的愠怒的妻子。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鲁迅生活的几个片断,却让我们从这些片断中认识了一个完整的鲁迅,立体的鲁迅。不得不感慨编导的独具匠心,在短短的不足两个小时的影片当中,把鲁迅的一生重现在观众的面前。

曾零星在网上看到过几篇对这部影片的评论,不知何人说这部影片糟蹋他了鲁迅本人,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部影片不论从节选的生活片断来说,还是从演员的表演来说,都算是成功的。影片不单单向我们展示了鲁迅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一面,也向我们展示了幽默风趣,不失生活情趣的一面。它不是孤立地塑造了鲁迅的英雄形象,而是把他还原以生活,让他有血有肉,有情有意。他和瞿秋白的雪夜畅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思想的深邃;他和萧红萧军在除夕之夜共吃年夜饭并为他们解开心结的那一幕,又让我们看到了作为长者的鲁迅的慈爱与宽厚。洗澡时,他与儿子同在浴缸里嬉戏,凡人鲁迅就跃然在我们眼前了。

是的,这就是鲁迅!伟大而又平凡的鲁迅!影片缩短了鲁迅与观众的心里距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只能令人瞻仰的名人,而是我们的叔伯,我们的邻居,我们可亲可敬朋友!

影片多次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更深一层的思想内涵,那捆绑在人民身上的绳索,那囚禁着人民的牢房,是鲁迅用强有力的手来扯断,是鲁迅用巨人的手来打开。鲁迅肩扛着沉重的压迫人民的大门,让人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影片的末尾是燎原的火,是熊熊的火,是烧遍了大江南北的火,它似乎暗示了鲁迅的革命精神正如这莽莽的大火,点燃了人们斗志,点燃了人们的希望。而鲁迅也在这大火中得以涅磐,得以升腾,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一代伟人!

影片结束了,但我眼前的火还在烧,我胸中的火还在烧。那散文诗般的台词,那意味深长的话语留给我的思索太多。

最后,引用鲁迅散文诗中的一个片断,告别这部影片吧!

“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追问
最好是读后感,有吗?
追答
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猫子恩
2011-08-16 · TA获得超过6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4万
展开全部
悬赏都没有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