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纶的人物经历
陈经纶于1925年出生,17岁随父亲做生意,并继承祖业。
“父亲为了培养我成才,把当时因战争影响,被迫中断中学学业的我,叫到他身边,让我协助经营米业、房地产和建筑业。”陈经纶回忆说。
小小年纪的陈经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和砖、泥、沙等打交道。有时还漂洋过海,奔走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温哥华等地。陈经纶不辞劳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努力增长知识,掌握本领,很快成了建筑业的行家了。后来,陈经纶又刻苦钻研电子计算技术,设计中文电脑打字程序,成功地研制出“陈氏中英电脑打字机”,成为一位电子计算机学者。
1950年,他的父亲陈瑞祺病逝,那年陈经纶只有25岁,在香港的广利米业有限公司、广恒兴米业有限公司、广承兴米业有限公司、金满米业有限公司、正心置业有限公司和陈经纶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的重任便落在他的肩上。从此,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发展陈氏家族的事业。 陈经纶祖父陈澄波本是新会罗坑镇陈冲乡的一个农民,去香港后,给人打工,又做大米生意,渐渐家境殷实、事业繁荣,开始帮亲友乡民安居家业,办夜校扫盲,普及教育。
陈经纶之父陈瑞祺秉承父亲遗志,兴学乡里。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在乡广办义校,恤老济贫,赠医施药,深得当地人们爱戴。还多次捐助广东省以及港澳各地的慈善机构、医院。办起20多家“澄波义学”,学生一律免费就读。
父亲常常教育陈经纶说:“我们虽已是大树,但家乡是树根,不好好养护树根,再大的树也会倒下。”于是,像父辈一样,陈经纶也乐善好施,尽心尽力办公益事业,为大多数人谋利。
年轻时陈经纶从事建筑业,历尽了人间辛苦,回忆起当年创立家业,他感慨的说:“那时的日子真苦,我虽是老板,工人做到哪儿,我就看到哪儿,每天至少要干十三四个小时。家里尽管不为吃饭发愁,但毫无奢侈之气。父亲后来做了大老板,也经常和工人司机职工同桌吃饭,而为公益事业他却慷慨解囊,从不吝啬。”艰苦的生活和家族长期形成的平民意识、与人为善的品格影响了陈经纶的一生,为他之后的善举作下了最好的注解。
陈经纶及陈氏家族先后赈济四川水灾灾民、捐资兴建北京陈经纶中学、新会陈经纶中学、新会陈瑞祺中学、杭州陈经纶体校、江门五邑大学、陈瑞祺科学馆、罗坑镇侨联大厦、沉冲乡渡轮码头、陈冲乡山嘴乡两所澄波小学、变电站、陈瑞祺工业楼、陈钰书自来水厂、新会乡水泥路,此外还捐资新会市人民医院、华侨中学、环城中学、荷塘职高、潘宝芬敬老院等各项建设。
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家族优秀传统的长期熏陶,养成了陈经纶先生敦厚善良、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行。而他也以此来教育后人,广为善事。他自己常说“一人肥,肥层皮,大家肥,才算肥”。 虽然陈经纶先生只读到中学三年级时便辍学从商,但他深深明白教育的重要。陈氏先人是受过海外文化熏陶的一代中国中产阶级,不仅仅满足于建风雨亭、筑桥、修路、盖庙、造祠堂,而有着更久远的眼光,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兴亡有着更深刻的认识。陈氏先人有遗训:若改变中国,必先从七种不均开始——“教育不均、物理不均、才智不均、生活不均、文武不均、劳逸不均、男女不均”,实施六项改良“衣、食、住、行、教、医”。此乃为国为民之良方。这种家学渊源让陈经纶立志投资教育,树立了百年树人的博大胸怀。
从祖父办夜校算起,陈家支持教育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中国开放二十多年来,陈经纶先生已经捐资建造了多所学校,总额近一亿港元。陈家虽不是香港巨富,但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投资规模已为中国之最。他们捐资兴建了大中小学多项教育设施,而寄托着陈先生对振兴教育、振兴祖国的满腔希望的“经纶教育品牌”,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有鉴于陈先生的强烈民族责任心,他被评为北京、杭州、新会、江门的“荣誉市民”,并担任了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申奥顾问”、广东省旅港政协委员。其爱国爱乡、为国树人的博大胸怀,足为世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