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特点及其理念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称新大纲)已于2000年3月颁布。新大纲于2000年秋季在山西、江西、天津、辽宁等十省市扩大试验,以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并最终取代1991年版的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新大纲的颁布是我国生物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将对我国生物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对新大纲的特点和基本理念作一些分析和介绍。
一、基本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有过多种版本,如1981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1年版和1996年版(供试验用)。2000年版新大纲是在1996年版大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1999年5月教育部组织成立了大纲修订工作小组,同年6月小组开始工作,至2000年1月完成大纲送审稿。在6个月的时间里,小组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先后两次将修订稿送交审查委员和部分教师征求意见,又根据这些意见对修订稿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最后经教育部的专家组和领导审查通过后颁布。新大纲的问世是许多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此次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是我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规划和“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要求,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在今后10年中将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在2000年完成对现行初中教学大纲和高中的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修订,并将修订后的大纲付诸实施;二是在2000年启动21世纪国家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并陆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试验、修订和实施。21世纪的国家课程标准从理念到内容都会有更大的变革。此次修订而成的新大纲将成为由现行大纲向21世纪国家课程标准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梯。
二、大纲修订的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
(-)修订大纲的依据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及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2.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试用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经验和反馈意见。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于这次大纲修订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4.国内外有关科学教育和生物学教育的研究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使新大纲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要综合考虑学科体系、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安排一些探究和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
4.思路要新,步子要稳。此次修订既要反映时代的特点、生物科学的进展和当今生物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又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新大纲的主要变化
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只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进行了试验,其他省市的教师对该大纲可能不够熟悉。因此,本文将对照1991年版大纲来说明新大纲的主要变化。
要说明的是对这门课程的希望和要求,因此改用课程目的更加贴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目的的具体说明。课程目的只是概括地、抽象地表述了课程的方向和意图,课程目标则是根据课程目的而提出的明确而便于操作的要求。
这两项内容的表述方式也有明显的变化。以往的大纲习惯用“要求学生掌握……”,“使学生受到……教育”等语句,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教”的课程理念。新大纲则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即指出了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当获得的学习成果,如“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养成……态度”“树立……观点”等。不难看出,这样的表述方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反映了新的课程理念,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大纲中的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态度观念、能力三个领域。
1.知识领域。课程目的对知识领域的要求概括地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二是要求学生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的应用。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是近年来许多国家生物学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新大纲也力图使我国的高中生物课程在这一方面得到加强。
课程目标对知识领域的要求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概括地说就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自我保健知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和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成就等四个方面。其中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是经典要求,新大纲未作较大变化;对于生物学知识应用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成就则是新增加的内容要求,这一点在选修课中有更加突出的体现,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内容大量选入中学生物课程,在我国生物课程的发展中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2.态度观念领域。在态度观念领域,新大纲在原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的世界观等方面的要求。新增加的这些要求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生物课作为自然科学课程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
态度和观念领域的目标同以往的大纲要求相比变化很大。首先是标题的变化。以往我们将这一方面的要求称为德育或思想教育目标,这一次改称为态度观念目标,意在强调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要求,它所涵盖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其次是要求的内容明显增加。新大纲由1991年版大纲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增加为4个方面的要求:(l)使学生形成生物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2)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这里还特别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养成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新大纲增加态度观念领域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这一领域在课程中的地位,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最后是这些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层次分明,能更好地结合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属性,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例如,态度观念方面课程目标的第一条,首先对生物学基本观点作了具体阐述,这些基本观点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后者又是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基础,而这些观念的确立,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一条目标表述为“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3.能力领域。在能力领域,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即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科学观察相关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其中,操作能力和与科学观察相关的能力是多年来一贯的要求,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是新大纲增加的内容。
能力目标的第二条“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新大纲包括七个部分和附录。这七个部分是:课程目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和教学设备。附录是关于教学要求层次的说明。同1991年版大纲相比,删去了“选材原则”一项,增加了“课程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设备”三项内容,对课程意图和要求的阐述更加明确、具体。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称新大纲)已于2000年3月颁布。新大纲于2000年秋季在山西、江西、天津、辽宁等十省市扩大试验,以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并最终取代1991年版的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新大纲的颁布是我国生物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将对我国生物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对新大纲的特点和基本理念作一些分析和介绍。
一、基本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有过多种版本,如1981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1年版和1996年版(供试验用)。2000年版新大纲是在1996年版大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1999年5月教育部组织成立了大纲修订工作小组,同年6月小组开始工作,至2000年1月完成大纲送审稿。在6个月的时间里,小组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先后两次将修订稿送交审查委员和部分教师征求意见,又根据这些意见对修订稿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最后经教育部的专家组和领导审查通过后颁布。新大纲的问世是许多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此次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是我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规划和“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要求,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在今后10年中将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在2000年完成对现行初中教学大纲和高中的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修订,并将修订后的大纲付诸实施;二是在2000年启动21世纪国家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并陆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试验、修订和实施。21世纪的国家课程标准从理念到内容都会有更大的变革。此次修订而成的新大纲将成为由现行大纲向21世纪国家课程标准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梯。
二、大纲修订的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
(-)修订大纲的依据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及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2.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试用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经验和反馈意见。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于这次大纲修订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4.国内外有关科学教育和生物学教育的研究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使新大纲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要综合考虑学科体系、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安排一些探究和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
4.思路要新,步子要稳。此次修订既要反映时代的特点、生物科学的进展和当今生物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又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新大纲的主要变化
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只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进行了试验,其他省市的教师对该大纲可能不够熟悉。因此,本文将对照1991年版大纲来说明新大纲的主要变化。
要说明的是对这门课程的希望和要求,因此改用课程目的更加贴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目的的具体说明。课程目的只是概括地、抽象地表述了课程的方向和意图,课程目标则是根据课程目的而提出的明确而便于操作的要求。
这两项内容的表述方式也有明显的变化。以往的大纲习惯用“要求学生掌握……”,“使学生受到……教育”等语句,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教”的课程理念。新大纲则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即指出了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当获得的学习成果,如“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养成……态度”“树立……观点”等。不难看出,这样的表述方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反映了新的课程理念,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大纲中的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态度观念、能力三个领域。
1.知识领域。课程目的对知识领域的要求概括地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二是要求学生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的应用。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是近年来许多国家生物学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新大纲也力图使我国的高中生物课程在这一方面得到加强。
课程目标对知识领域的要求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概括地说就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自我保健知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和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成就等四个方面。其中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是经典要求,新大纲未作较大变化;对于生物学知识应用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成就则是新增加的内容要求,这一点在选修课中有更加突出的体现,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内容大量选入中学生物课程,在我国生物课程的发展中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2.态度观念领域。在态度观念领域,新大纲在原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的世界观等方面的要求。新增加的这些要求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生物课作为自然科学课程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
态度和观念领域的目标同以往的大纲要求相比变化很大。首先是标题的变化。以往我们将这一方面的要求称为德育或思想教育目标,这一次改称为态度观念目标,意在强调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要求,它所涵盖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其次是要求的内容明显增加。新大纲由1991年版大纲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增加为4个方面的要求:(l)使学生形成生物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2)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这里还特别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养成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新大纲增加态度观念领域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这一领域在课程中的地位,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最后是这些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层次分明,能更好地结合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属性,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例如,态度观念方面课程目标的第一条,首先对生物学基本观点作了具体阐述,这些基本观点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后者又是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基础,而这些观念的确立,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一条目标表述为“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3.能力领域。在能力领域,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即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科学观察相关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其中,操作能力和与科学观察相关的能力是多年来一贯的要求,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是新大纲增加的内容。
能力目标的第二条“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新大纲包括七个部分和附录。这七个部分是:课程目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和教学设备。附录是关于教学要求层次的说明。同1991年版大纲相比,删去了“选材原则”一项,增加了“课程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设备”三项内容,对课程意图和要求的阐述更加明确、具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