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日本为什么能崛起
主要因为美国的扶持与日本自身的全面发展战略。具体原因如下:
1、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大,实现其自身的霸权战略,由最初想占领日本,并且扶植日本发展,从而辐射整个亚洲,所以那个时候日本就作为了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并且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美国认识到日本的经济文化的恢复有助于自己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2、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学与教育,国内的企业也制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发展策略,日本人独有的民族心理帮助他们在二战之后短时间内将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扩展资料: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
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一、政治体制改革与日本经济崛起
众所周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性质的主要体现。近代日本国家第一部宪法,是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其核心是“天皇主权论”。该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是国家元首,纵览统治权”,把天皇的权力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有两个好处,其一,谁控制了天皇,谁就可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军部控制了天皇,把日本带到了万劫不复的法西斯深渊当中;其二,东窗事发之时,不用付任何责任,因为天皇是战时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最终决策者,同时天皇受到宪法的保护,因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名义上的罪魁天皇没有判处绞刑,那么为天皇尽忠的日本军人,更不会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有何不妥,因为他们是为天皇而战。
战后在美国监督下,日本经历了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1946年颁布新宪法——《日本国宪法》首先对天皇权力做了明确规定。宣布:天皇拥有了和普通人一样的人格,天皇已经不是一个神的概念,而是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现代日本的社会生活中。同时名义上保留了天皇制,这使广大国民不至于失去长久以来的习惯和精神寄托,使人们在经济生产中有自由民主的精神又有精神上的皈依,这无疑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在宪法序言中庄严宣告:“日本国民……决心消除因政府行为再次发生战争的惨祸”。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中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以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新宪法改变了日本政体,是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天皇由站前至高无上的国家主宰跌落为“日本国的象征”,以天皇专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转变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新宪法是一部反封建、反军国主义、反战争的和平宪法,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可见,战后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实现经济腾飞,首先得益于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选择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美国扶植——日本经济崛起的有利条件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消除日本再次成为威胁的可能性,彻底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远东的冷战基地,美国当局强烈感到有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必要,因此他们在1948年以后对日本经济的复兴关心起来了。
为了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从1948年起,美国对日本先后提出了“日本经济安定九原则”,“道奇路线”、“肖普税制改革建议”,同时,根据“娄甘方案”进行了日本的贸易改革,扩大了商品进口,实行“饥饿输出”和“单一汇率制”。这些彻底的改革是强制进行的,对根除日本战后通货膨胀非常有效,并且使得广大国民从经济统治下解放出来。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占领军——盟军总部拥有的对日本国民的绝对权威为背景,日本政府是很难办到的。
为了重建日本产业,美国又给日本以经济上的援助,不仅援助额每年增加,而且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只限于永湛领取救济拨款进口的粮食、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到包括了用占领区经济复兴基金进口的工业原料和燃料,从而使日本许多产业解决了原来原料,燃料不足的局面,使生产和出口有了迅速增长的可能性。
特别是1950年朝鲜战争,由于美国当局进一步通过“经援”和“特许订货”大力扶持日本,从而使日本渡过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在经济上出现了一片意想不到的繁荣景象。基础薄弱的日本经济从此走向了完全稳定,一举实现了经济复兴。可以说,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大量“特需订货”是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一针强心剂。
三、岛国细民的文化心理
作为列岛国家的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周围3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不过37.7万平地方千米,与周边的中国、俄罗斯相比,她只能算是一个“侏儒”。而且,日本坐落在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这使得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还有,日本境内有100多处随时可喷发的活火山,这些火山一旦喷发所造成的灾害是毁灭性的。除此之外,日本还要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样的地理环境给日本民族带来了物质和经济上的压力,使日本人总感到生存的困难,造就了日本人敏感的心理特征还强烈的忧患意识、生存意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敏感和谨慎的态度,随时把自己至于紧迫的环境中,辛勤劳动,把消极的抑制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把忧患意识百年为民族凝聚力,同舟共济,团结奋斗。
日本这个群岛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敏感的心理特征与强烈的生存和忧患意识外,就是民族性格的细腻。日本的“小”使得日本人在经济上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处处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做事认真。日本学者圆了源指出“日本人不擅长慢悠悠地制定长期规划或耗费几代人来完成规模宏大的工程,但在寄身意于微小,出色完成任务的训了方面有出类拔萃的一面。今日的日本电子工业技术的成功,也许就是科学与日本人的传统美感相结合的产物吧。”同样的,“从喝茶、吃面条简单的生活小事,到制造成电路、机器人、汽车、摄像机这些复杂精密的产品,日本人都是以一种近乎宗教虔诚,一种追求艺术完美的认真态度对待的”。这种虔诚的认真态度,创造出了风靡世界的高质量产品,把日本推向世界。
日本的“小”,使得日本人在经济上勤俭持家,日本人的储蓄率世之高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高储蓄率除了日本人防备灾害、经济困难外,还与崇尚节俭有关。民间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储蓄。家庭储蓄通过各种金融机构流入企业,成为企业扩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这对于改善战后初期日本资金匮乏的情况是极其有利的,对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人岛国细民的文化心理形成了日本人“显微镜式”的思维方式和对外部食物细微的观察力。这使得日本人不好高骛远,从小事坐骑,踏踏实实,重视实际利益。例如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在《人民日报》上发现,北京街头公共汽车上瓦斯大气包消失了,过了不久,又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王进喜肩扛钻机行进在大雪中的照片。从这些信息中,日本人推断出中国一定在东北高寒地带找到了大油气田,于是他们很快设计出在上述气候条件下开发油田的设备和技术,当中国对外招标时,一举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