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怎样写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谈读后感的写作
(一)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二)读什么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简·海丽说:“每天给孩子读哪怕只是10分钟的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读什么,问题像是不复杂,却相当难答。因为,如果话说得过于概括,比如“开卷有益”,什么都可以读,意思自然也不错,可是不能实用;如果转到另一极端,说得过于具体,困难就会更多, 一言以蔽之,说“要读好的”。这像是一句近于滥调的模棱话,却不得不说,因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果取法乎下,所得自然只能是下下了。传说王羲之学书法,起初以卫夫人为师,总是不能满足,及至北上,看到汉魏名家碑版,才卓然成家。其实卫夫人也是“上”手,王羲之不满足,是因为还有“上上”。学作文是一理,说极端一些,如果你诵读的文章就不通,或者百孔千疮,就算你学像了,也不过是不通或百孔千疮。要好,必须取法乎上,最好是上上。过去的古文家,如明朝归有光,一生用力于《史记》,这是取法乎上上,所以造诣能够超过一般人。这里只是举例说明,读好文章是写好了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充足条件。
到此,同学一定要追问,怎么算好呢?这又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有不很相信世人评论的意味。但是不管作者同意不同意,既然给世人看,世人总是要评论的;而评论则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是陶渊明诗,写《诗品》的钟嵘不大看得起,到唐宋就成为高不可及; 这样说,文章就不能分别高下了吗?自然不是,比如古代的庄、列、史、汉、唐代的李、杜、韩、柳,宋代的欧、曾、三苏,无论就作品说还是就作家说,几乎都承认是大手笔。这样评定,标准是前面曾经谈到的,一方面是内容好,深刻,妥善,清新,能使人长见识,一方面是表达好,确切,简练,生动,能使人清楚了解,并享受语言美,这里不再详说。所谓读好的,就是读内容和表达两方面都可资取法的作品。 我们作文是用现代语写,读当然主要是现代作品,而 这些,绝大部分还没有写入文学史,怎么 办?办法是:
(1)当然是自己能辨别最好。
(2)求助于流行的评论。这常常见于各种形式的文字,杂志报纸上的介绍,书的引言,收入选本(包括课本),甚至出版社的广告,等等;
(3)向知者求教。知者很多,语文老师,以及老一辈的读书人,都是知者,自己不知,可以问他们。
选读物,能够分辨好坏之后,还有确定类别的问题,就是要读或多读哪类作品,少读甚至不读哪类作品。当然要先读语文课本上的作品以及规定的课外读物。这不够,为学作文而想多读,选读物的时候要考虑以下一些情况。
(1)文体要是常用的,或说容易移用于作文的。举例说,广义的散文(包括以记事为主和以说理为主的)比诗歌、小说好。诗歌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有时可以故意晦涩,两句之间常常断而不贯,这如果学了来,对作文就弊多利少。小说对话多,描写多,有些年轻人读小说多而读其他文体少,作文拿起笔就想描画人物、景色,至于记眼前琐事,说理,即使很浅易的也不知如何下笔,这就是未得其助而反受其扰。我的经验,在这方面,有时候也难免要捏捏头皮。比如读鲁迅作品,不少年轻人会感到,小说比杂文有趣味,容易读,可是就学习作文说,我还是劝你把更多的力量用在杂文方面。
(2)多读本国作品好;读翻译作品,最好选文字格调接近汉语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作文,语句要是中国味,不是外国味。
(3)不要只图好玩、省力。这方面,我想举个极端的例。大家都知道,有不少青少年,还有些中年人,热心读书,甚至在车上也手不释卷,而看的却总是小人书。看小人书当然不是坏事,不过,如果你看的总是这类读物而不及其他,想作文有进益就很难,因为小人书的文字是解说图画,断断续续,而看的人又常常是一目十行,略会其意而等于没有读。想学作文就不得不舍易就难,下苦功,多念些讲道理的作品。这类作品,初学会感到难读,没兴趣,但它可以使读者增长知识,锻炼思路,学习说理手法,这正是好的作文时时要用到的。还有,常读这类作品,有所得,会产生更深厚的兴趣,这是学而有成的最有力的保证。
(4)刚才说到讲道理作品的难读,这里还要泛泛说说“难”。选定读物,有时候宜于故意找一两种超过自己能力的,用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办法读。记得小时候看《聊斋志异》,许多词句搞不清楚,总的情节却又像是知其大略,就这样,过些时候再看,疑问就少多了。这是不求甚解的提高,情况是,难几次,难的会化为易,易的自然就更易了。有不少青年人不了解这种道理,比如也相信鲁迅作品很好,应该努力学习,可是不敢读杂文,说是不懂。这种避难就易的态度是错的,应该反过来,因为难,偏偏要读。敢碰难,使难化为易,学业(包括作文)才能够大幅度提高。
(5)要灵活处理杂与专的问题。所谓杂是内容、表达、作家都要求多方面,这样交错着读,可以兼收并蓄。但杂之中也容许专,比如读某一家的某类作品,感到所得多,兴趣浓,就可以多读一些。
以上是谈类别问题。还有范围问题,就是读多少合适。原则上说,多读比少读好,因为所读越多,融会贯通越容易,越高超。如宋朝王荆公和苏东坡,是连佛书、道书也很熟悉的。现代人自然还可以超过他们,因为他们不会外文。这是说,如果有条件,无妨古今中外。如果真能古今中外,博览之后能吸收,笔下就有可能融合荀子和亚里士多德而出现谨严,融合孟子和西塞罗而出现畅达,
最后,还要知道选读物的门路,以便扩大选择面。这主要是目录学的常识,附近图书馆或文化馆的情况,书刊出版情况等。这用不着多大力量,常留心就可以了。
(三)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3、 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不要矫揉造作地拼凑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上半篇介绍文章内容,下半篇对照自己联系实际来个自我批评,最后再来写上几句空洞的保证。我们要开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闪耀的思想火花和艺术力量中真切的感受会骤然产生。
4、写独特新鲜的感受 检查式的读后感不可取,要尽力写出有新意的见解来感染读者。例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该文一反常人论调,说孟尝君只是好做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所以真正有治国之才的士一个也没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却被誉为驳论文的“千秋绝调”。
(四)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五)初中生读后感易犯毛病:
1、用复述原文内容代替感想,常常开头说几句文章如何感人,然后就大段复述内容,结尾表决心或提希望。
2、脱离原文,说上一通自己的想法。
3、内容杂乱,东拉西扯,漫无中心
二、谈观后感及影视短论的写作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 “评什么”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二)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蒙蒙》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农村改革的多棱镜--电视剧〈一村之长观感〉》。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二)读什么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简·海丽说:“每天给孩子读哪怕只是10分钟的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读什么,问题像是不复杂,却相当难答。因为,如果话说得过于概括,比如“开卷有益”,什么都可以读,意思自然也不错,可是不能实用;如果转到另一极端,说得过于具体,困难就会更多, 一言以蔽之,说“要读好的”。这像是一句近于滥调的模棱话,却不得不说,因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果取法乎下,所得自然只能是下下了。传说王羲之学书法,起初以卫夫人为师,总是不能满足,及至北上,看到汉魏名家碑版,才卓然成家。其实卫夫人也是“上”手,王羲之不满足,是因为还有“上上”。学作文是一理,说极端一些,如果你诵读的文章就不通,或者百孔千疮,就算你学像了,也不过是不通或百孔千疮。要好,必须取法乎上,最好是上上。过去的古文家,如明朝归有光,一生用力于《史记》,这是取法乎上上,所以造诣能够超过一般人。这里只是举例说明,读好文章是写好了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充足条件。
到此,同学一定要追问,怎么算好呢?这又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有不很相信世人评论的意味。但是不管作者同意不同意,既然给世人看,世人总是要评论的;而评论则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是陶渊明诗,写《诗品》的钟嵘不大看得起,到唐宋就成为高不可及; 这样说,文章就不能分别高下了吗?自然不是,比如古代的庄、列、史、汉、唐代的李、杜、韩、柳,宋代的欧、曾、三苏,无论就作品说还是就作家说,几乎都承认是大手笔。这样评定,标准是前面曾经谈到的,一方面是内容好,深刻,妥善,清新,能使人长见识,一方面是表达好,确切,简练,生动,能使人清楚了解,并享受语言美,这里不再详说。所谓读好的,就是读内容和表达两方面都可资取法的作品。 我们作文是用现代语写,读当然主要是现代作品,而 这些,绝大部分还没有写入文学史,怎么 办?办法是:
(1)当然是自己能辨别最好。
(2)求助于流行的评论。这常常见于各种形式的文字,杂志报纸上的介绍,书的引言,收入选本(包括课本),甚至出版社的广告,等等;
(3)向知者求教。知者很多,语文老师,以及老一辈的读书人,都是知者,自己不知,可以问他们。
选读物,能够分辨好坏之后,还有确定类别的问题,就是要读或多读哪类作品,少读甚至不读哪类作品。当然要先读语文课本上的作品以及规定的课外读物。这不够,为学作文而想多读,选读物的时候要考虑以下一些情况。
(1)文体要是常用的,或说容易移用于作文的。举例说,广义的散文(包括以记事为主和以说理为主的)比诗歌、小说好。诗歌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有时可以故意晦涩,两句之间常常断而不贯,这如果学了来,对作文就弊多利少。小说对话多,描写多,有些年轻人读小说多而读其他文体少,作文拿起笔就想描画人物、景色,至于记眼前琐事,说理,即使很浅易的也不知如何下笔,这就是未得其助而反受其扰。我的经验,在这方面,有时候也难免要捏捏头皮。比如读鲁迅作品,不少年轻人会感到,小说比杂文有趣味,容易读,可是就学习作文说,我还是劝你把更多的力量用在杂文方面。
(2)多读本国作品好;读翻译作品,最好选文字格调接近汉语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作文,语句要是中国味,不是外国味。
(3)不要只图好玩、省力。这方面,我想举个极端的例。大家都知道,有不少青少年,还有些中年人,热心读书,甚至在车上也手不释卷,而看的却总是小人书。看小人书当然不是坏事,不过,如果你看的总是这类读物而不及其他,想作文有进益就很难,因为小人书的文字是解说图画,断断续续,而看的人又常常是一目十行,略会其意而等于没有读。想学作文就不得不舍易就难,下苦功,多念些讲道理的作品。这类作品,初学会感到难读,没兴趣,但它可以使读者增长知识,锻炼思路,学习说理手法,这正是好的作文时时要用到的。还有,常读这类作品,有所得,会产生更深厚的兴趣,这是学而有成的最有力的保证。
(4)刚才说到讲道理作品的难读,这里还要泛泛说说“难”。选定读物,有时候宜于故意找一两种超过自己能力的,用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办法读。记得小时候看《聊斋志异》,许多词句搞不清楚,总的情节却又像是知其大略,就这样,过些时候再看,疑问就少多了。这是不求甚解的提高,情况是,难几次,难的会化为易,易的自然就更易了。有不少青年人不了解这种道理,比如也相信鲁迅作品很好,应该努力学习,可是不敢读杂文,说是不懂。这种避难就易的态度是错的,应该反过来,因为难,偏偏要读。敢碰难,使难化为易,学业(包括作文)才能够大幅度提高。
(5)要灵活处理杂与专的问题。所谓杂是内容、表达、作家都要求多方面,这样交错着读,可以兼收并蓄。但杂之中也容许专,比如读某一家的某类作品,感到所得多,兴趣浓,就可以多读一些。
以上是谈类别问题。还有范围问题,就是读多少合适。原则上说,多读比少读好,因为所读越多,融会贯通越容易,越高超。如宋朝王荆公和苏东坡,是连佛书、道书也很熟悉的。现代人自然还可以超过他们,因为他们不会外文。这是说,如果有条件,无妨古今中外。如果真能古今中外,博览之后能吸收,笔下就有可能融合荀子和亚里士多德而出现谨严,融合孟子和西塞罗而出现畅达,
最后,还要知道选读物的门路,以便扩大选择面。这主要是目录学的常识,附近图书馆或文化馆的情况,书刊出版情况等。这用不着多大力量,常留心就可以了。
(三)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3、 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不要矫揉造作地拼凑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上半篇介绍文章内容,下半篇对照自己联系实际来个自我批评,最后再来写上几句空洞的保证。我们要开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闪耀的思想火花和艺术力量中真切的感受会骤然产生。
4、写独特新鲜的感受 检查式的读后感不可取,要尽力写出有新意的见解来感染读者。例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该文一反常人论调,说孟尝君只是好做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所以真正有治国之才的士一个也没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却被誉为驳论文的“千秋绝调”。
(四)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五)初中生读后感易犯毛病:
1、用复述原文内容代替感想,常常开头说几句文章如何感人,然后就大段复述内容,结尾表决心或提希望。
2、脱离原文,说上一通自己的想法。
3、内容杂乱,东拉西扯,漫无中心
二、谈观后感及影视短论的写作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 “评什么”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二)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蒙蒙》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农村改革的多棱镜--电视剧〈一村之长观感〉》。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教你读后感怎么写,如何写好读后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先写 故事的中心思想 ——由于你想到了什么——以后要怎么做 差不多大体就这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要占格子就先一概括,再深思再想想自己,再一总结,我要什么..学习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