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展开全部
以下内容转自搜狐教育,作者:学前教育杂志社。
父母常常认为自己足够爱孩子,为他而努力工作,经常加班,周末还要陪他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仿佛为他而放弃了自己的全部。但孩子给我们的反馈却是,他不确定父母是不是像他们嘴上说的那么爱自己,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要么是孩子非常粘父母,要么是疏离和逆反。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缺乏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而导致的亲子关系不良。
孩子的成长时光一去不复返,无论怎么忙碌,我们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如何在相处的有限时间内,变被动为主动,从陪同到享受,为孩子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快乐童年呢?
其实,孩子只希望父母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能真正属于他自己,和他沟通时,多一点轻松幽默,多一点聆听和鼓励。请父母暂时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关注并重视他的需要,达到心灵的共鸣。陪着他,就在当下,可以是共享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顿美食、一个游戏……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其实也是为我们从纷繁的世界里隔离出一方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有机会积蓄能量,重新上路。
创设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
余珍有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前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委会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幼儿创新阅读专家讲坛万里行"活动指导专家。
国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促进孩子的有效学习具有特别的意义。
什么是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呢?即家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一起致力于理智地解决问题、澄清概念、评价活动、扩展故事等。双方都必须对思考过程有所贡献,而且显示出思维的深化和扩展,即做到"保持共同思考"。这种学习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以及活动中的亲子互动两个方面。
高质量的亲子活动主要包括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或画画、教孩子学习歌曲或童谣、与孩子一起讨论周围环境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等;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主要表现在孩子有机会发起互动的话题、亲子之间经常围绕某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这样的家庭学习环境很容易激发孩子对周围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为孩子提供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然而,许多家长常常会走入误区。例如,只关心孩子是否记牢了刚刚学到的故事、儿歌、歌曲和数学算式,而忽视引导孩子理解和体验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不顾孩子的兴趣;只关心孩子学习舞蹈、绘画、钢琴、英语、书法等才艺的效果,而忽视孩子在这些才艺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自信心的培养。
为了提高亲子之间的互动质量,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看图画书或者给孩子讲故事,并一起讨论游戏怎么玩、图画书或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2)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尽量能够正面回答,即使一时不能回答,父母也应当明确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以此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
(3)鼓励孩子将自己编构的故事或歌曲讲或唱给小伙伴听,随机和孩子一起改编他们熟悉的故事或歌曲进行表演;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想出同一玩具的多种玩法,以此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信心。
(4)和孩子讨论时,家长不仅需要引导孩子就他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思考,而且还需要认真倾听他对事物的看法,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沿着他的思路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孩子对事实性问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出"怎么样"、"为什么"、"你想怎么做"等问题,引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孩子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总之,只有多鼓励孩子思考而非记忆知识,多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少强迫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知识,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少要求孩子被动接受成人的想法,在家创设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才有可能。
让游戏架起一座桥
荆承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心理教师,兼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生班教师。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是孩子秘密语言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游戏能架起亲子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起做游戏是很重要的事情。
有人曾讲,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戏有三种状态:一是看着孩子玩,主要保证孩子不出安全问题。二是陪孩子玩,因为孩子缺少合作者,给他搭把手,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的游戏能玩起来,比如玩当医生的游戏时给孩子当病人。三是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种游戏状态各有存在的必要性,这类似于专业上讲的成人参与孩子游戏的方式。成人需要根据自己陪伴孩子的状态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游戏,努力把家庭变成游戏场所。
例如对新买的积木,父母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带领孩子进行游戏。
第一种为旁观游戏。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在观看父母游戏,偶尔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听取孩子的建议。此时孩子实际上已经卷入游戏之中,这也为后续的游戏方式做好了铺垫。父母可以跟孩子协商,对新买来的积木先进行操作,让孩子从中学习并积累自己的想法。当然如果孩子有先玩的需要,家长也可以先旁观,父母旁观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延迟满足。
第二种为独自游戏。孩子和父母在交谈范围之内进行各自独立的不同游戏,双方都各自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相互之间不交谈。此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进展,但不对其游戏进行评价,比如孩子玩积木、父母玩拼图。
第三种为平行游戏。孩子和父母各自独立地玩相似或相同的玩具,相互之间不交流,父母离开也不影响孩子继续玩。此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离开,看看孩子是否继续玩下去。
第四种为协同游戏。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玩,进行相似的游戏。比如用积木搭建房子,父母可以主动向孩子借一些积木,搭建不同的房子,并在孩子的要求下提供相应材料的支持。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有事离开,另一方还可以继续参与其中。
第五种为合作游戏。比如,孩子和父母共同谋划用积木搭建一艘轮船,然后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对轮船的形状、结构、材料等进行探讨。游戏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要保证参与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有人提前退出。
如果您正经历养育的困境,而您又相信游戏的作用,那么请关注这几个步骤:了解游戏的意义,了解目前您家庭游戏的基础,找到您想通过游戏解决的问题,最后确定游戏类型并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游戏。例如,对于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机器人游戏",孩子、父母三人手拉手,孩子在中间当机器人的"大脑",父母在两边各当"一只手",共同完成某件事。
愿您能感受到游戏的力量,也愿游戏能帮助您和孩子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
享受亲子阅读
郑荔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9项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的研究。出版《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儿童文学》等专著,主编《交互式幼儿阅读指导》等教材,在《学前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现今的父母都非常忙碌,与孩子在家庭中接触的时间较少,但无论时间再怎么紧缩,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一定要空出来,因为亲子共读的魅力是非常大的,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益的引导。
下面讲讲家庭中的亲子阅读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应该怎样进行?
幼儿阅读与其他年龄段的阅读活动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他们缺少解读书面语的能力,阅读书面文本时具有依附性,家长必须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幼儿与阅读材料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幼儿进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中。这就决定了家庭中的阅读是一个以文本为媒介、一对一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过程,幼儿听父母读故事,同时是一种情感的享受,书中的情感与现实中的情感相映生辉。我们认为,家庭中的阅读其本质是一种亲子互动,互动的水平和情感交流程度决定了阅读活动的质量,父母要特别注意营造温暖的情感氛围。在挑选图书时,不妨从以母爱和父爱为主题的图画书开始,如《逃家小兔》、《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以及广为流行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使幼儿充分享受父母的爱与阅读的乐趣。
学者研究发现,幼儿的阅读和其他活动是混沌一体的、未分化的,与整个生活密切联系。对幼儿来说,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其他活动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幼儿阅读不像成人为了某个具体的目的,而大多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父母应选择富有游戏性且充满童趣的优秀读物,用游戏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通过游戏使幼儿体验、发现和扩展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意识与技巧。
游戏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角色扮演游戏,如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时,父母和孩子可以模仿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有的是动手操作类游戏,如与孩子一起阅读《收集东,收集西》,单纯抽象地讲述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做收集和分类游戏,对孩子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和家中其他有趣的物品进行分类,孩子从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并提高分类能力;有的是美工类游戏,如阅读《我爱我的连衣裙》时,文中的连衣裙随着情节发展不断变化花色图案,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剪纸、涂画等形式做服装设计游戏。
因此,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是一种亲子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阅读,能够让孩子享受亲子之爱,享受游戏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良好的情感,并深深地爱上阅读。
当然,亲子阅读会牺牲家长的一些时间,但这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在这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吧。
陪伴,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
林怡
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目前担任中央电视台《宝贝一家亲》、《宝贝"书"计划》等节目特邀专家,并为多家育儿杂志专栏撰写文章。曾出版畅销书《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上幼儿园不用愁》、《林怡说早教》系列、《林怡教你玩游戏》、《0~3岁宝宝生长发育检测卡》等。
接受家长咨询时,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陪伴仅仅是在一起。这种"在一起"本质上是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
例如,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或者一边陪孩子,一边打电话、上网、跟他人聊天……跟孩子却很少互动;要么是互动时显得很不耐烦,甚至几乎没有互动,有明显敷衍的痕迹。当我们以这样的状态陪伴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敷衍、对付,而不是爱与关注。因为缺乏爱与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试探父母,试图获取关注,验证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否真实并经得起考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种陪伴是无效的、低质量的,不可能带给孩子满足感、愉悦感。
值得庆幸的是,也有一些父母已经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常常会耐着性子与孩子游戏,但往往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去虚假接纳,这样的陪伴也不是高品质的。家长很快就会发现,虽然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去陪伴孩子,但往往收效甚微,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加粘人,试图获得更多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问题依然不在孩子。陪伴品质高不高,同样取决于陪伴人的情绪状态,虚假接纳同样会引发孩子不断试探和索取的行为。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陪伴方式才是高质量的呢?高质量的陪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与孩子彼此愉悦地互动——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也只有你,并且彼此都很享受这个"身心在一起"的过程。看到这里,也许会有家长感叹:这个要求太高了!我们都很忙,时间和精力有限,怎么可能如此去陪伴孩子呢?
其实,只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就不难做到。
首先,真心陪伴孩子,尤其不能是身体在陪孩子,但心里想着工作或其他的事情。事实上,孩子是否满足,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陪伴他的时间多寡,而更多地取决于他从中是否获得满足与享受。与其花很多时间去敷衍孩子,彼此都很不享受,不如稍微缩短一点时间,提高陪伴的质量。
其次,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互动变得更有创意,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不让家长过于勉强。比如,家长需要做家务,无法陪伴孩子时,何不将其拓展为一个与孩子间接连接的游戏——妈妈当服务员,孩子当顾客,负责提各种要求,指导服务员一项又一项地完成家务。如此,我们与孩子虽然各干各的,却也因此联为一体,自然就各得其所了。
父母常常认为自己足够爱孩子,为他而努力工作,经常加班,周末还要陪他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仿佛为他而放弃了自己的全部。但孩子给我们的反馈却是,他不确定父母是不是像他们嘴上说的那么爱自己,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要么是孩子非常粘父母,要么是疏离和逆反。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缺乏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而导致的亲子关系不良。
孩子的成长时光一去不复返,无论怎么忙碌,我们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如何在相处的有限时间内,变被动为主动,从陪同到享受,为孩子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快乐童年呢?
其实,孩子只希望父母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能真正属于他自己,和他沟通时,多一点轻松幽默,多一点聆听和鼓励。请父母暂时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关注并重视他的需要,达到心灵的共鸣。陪着他,就在当下,可以是共享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顿美食、一个游戏……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其实也是为我们从纷繁的世界里隔离出一方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有机会积蓄能量,重新上路。
创设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
余珍有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前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委会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幼儿创新阅读专家讲坛万里行"活动指导专家。
国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促进孩子的有效学习具有特别的意义。
什么是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呢?即家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一起致力于理智地解决问题、澄清概念、评价活动、扩展故事等。双方都必须对思考过程有所贡献,而且显示出思维的深化和扩展,即做到"保持共同思考"。这种学习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以及活动中的亲子互动两个方面。
高质量的亲子活动主要包括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或画画、教孩子学习歌曲或童谣、与孩子一起讨论周围环境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等;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主要表现在孩子有机会发起互动的话题、亲子之间经常围绕某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这样的家庭学习环境很容易激发孩子对周围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为孩子提供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然而,许多家长常常会走入误区。例如,只关心孩子是否记牢了刚刚学到的故事、儿歌、歌曲和数学算式,而忽视引导孩子理解和体验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不顾孩子的兴趣;只关心孩子学习舞蹈、绘画、钢琴、英语、书法等才艺的效果,而忽视孩子在这些才艺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自信心的培养。
为了提高亲子之间的互动质量,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看图画书或者给孩子讲故事,并一起讨论游戏怎么玩、图画书或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2)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尽量能够正面回答,即使一时不能回答,父母也应当明确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以此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
(3)鼓励孩子将自己编构的故事或歌曲讲或唱给小伙伴听,随机和孩子一起改编他们熟悉的故事或歌曲进行表演;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想出同一玩具的多种玩法,以此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信心。
(4)和孩子讨论时,家长不仅需要引导孩子就他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思考,而且还需要认真倾听他对事物的看法,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沿着他的思路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孩子对事实性问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出"怎么样"、"为什么"、"你想怎么做"等问题,引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孩子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总之,只有多鼓励孩子思考而非记忆知识,多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少强迫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知识,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少要求孩子被动接受成人的想法,在家创设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才有可能。
让游戏架起一座桥
荆承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心理教师,兼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生班教师。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是孩子秘密语言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游戏能架起亲子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起做游戏是很重要的事情。
有人曾讲,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戏有三种状态:一是看着孩子玩,主要保证孩子不出安全问题。二是陪孩子玩,因为孩子缺少合作者,给他搭把手,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的游戏能玩起来,比如玩当医生的游戏时给孩子当病人。三是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种游戏状态各有存在的必要性,这类似于专业上讲的成人参与孩子游戏的方式。成人需要根据自己陪伴孩子的状态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游戏,努力把家庭变成游戏场所。
例如对新买的积木,父母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带领孩子进行游戏。
第一种为旁观游戏。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在观看父母游戏,偶尔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听取孩子的建议。此时孩子实际上已经卷入游戏之中,这也为后续的游戏方式做好了铺垫。父母可以跟孩子协商,对新买来的积木先进行操作,让孩子从中学习并积累自己的想法。当然如果孩子有先玩的需要,家长也可以先旁观,父母旁观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延迟满足。
第二种为独自游戏。孩子和父母在交谈范围之内进行各自独立的不同游戏,双方都各自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相互之间不交谈。此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进展,但不对其游戏进行评价,比如孩子玩积木、父母玩拼图。
第三种为平行游戏。孩子和父母各自独立地玩相似或相同的玩具,相互之间不交流,父母离开也不影响孩子继续玩。此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离开,看看孩子是否继续玩下去。
第四种为协同游戏。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玩,进行相似的游戏。比如用积木搭建房子,父母可以主动向孩子借一些积木,搭建不同的房子,并在孩子的要求下提供相应材料的支持。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有事离开,另一方还可以继续参与其中。
第五种为合作游戏。比如,孩子和父母共同谋划用积木搭建一艘轮船,然后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对轮船的形状、结构、材料等进行探讨。游戏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要保证参与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有人提前退出。
如果您正经历养育的困境,而您又相信游戏的作用,那么请关注这几个步骤:了解游戏的意义,了解目前您家庭游戏的基础,找到您想通过游戏解决的问题,最后确定游戏类型并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游戏。例如,对于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机器人游戏",孩子、父母三人手拉手,孩子在中间当机器人的"大脑",父母在两边各当"一只手",共同完成某件事。
愿您能感受到游戏的力量,也愿游戏能帮助您和孩子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
享受亲子阅读
郑荔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9项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的研究。出版《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儿童文学》等专著,主编《交互式幼儿阅读指导》等教材,在《学前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现今的父母都非常忙碌,与孩子在家庭中接触的时间较少,但无论时间再怎么紧缩,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一定要空出来,因为亲子共读的魅力是非常大的,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益的引导。
下面讲讲家庭中的亲子阅读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应该怎样进行?
幼儿阅读与其他年龄段的阅读活动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他们缺少解读书面语的能力,阅读书面文本时具有依附性,家长必须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幼儿与阅读材料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幼儿进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中。这就决定了家庭中的阅读是一个以文本为媒介、一对一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过程,幼儿听父母读故事,同时是一种情感的享受,书中的情感与现实中的情感相映生辉。我们认为,家庭中的阅读其本质是一种亲子互动,互动的水平和情感交流程度决定了阅读活动的质量,父母要特别注意营造温暖的情感氛围。在挑选图书时,不妨从以母爱和父爱为主题的图画书开始,如《逃家小兔》、《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以及广为流行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使幼儿充分享受父母的爱与阅读的乐趣。
学者研究发现,幼儿的阅读和其他活动是混沌一体的、未分化的,与整个生活密切联系。对幼儿来说,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其他活动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幼儿阅读不像成人为了某个具体的目的,而大多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父母应选择富有游戏性且充满童趣的优秀读物,用游戏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通过游戏使幼儿体验、发现和扩展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意识与技巧。
游戏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角色扮演游戏,如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时,父母和孩子可以模仿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有的是动手操作类游戏,如与孩子一起阅读《收集东,收集西》,单纯抽象地讲述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做收集和分类游戏,对孩子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和家中其他有趣的物品进行分类,孩子从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并提高分类能力;有的是美工类游戏,如阅读《我爱我的连衣裙》时,文中的连衣裙随着情节发展不断变化花色图案,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剪纸、涂画等形式做服装设计游戏。
因此,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是一种亲子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阅读,能够让孩子享受亲子之爱,享受游戏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良好的情感,并深深地爱上阅读。
当然,亲子阅读会牺牲家长的一些时间,但这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在这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吧。
陪伴,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
林怡
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目前担任中央电视台《宝贝一家亲》、《宝贝"书"计划》等节目特邀专家,并为多家育儿杂志专栏撰写文章。曾出版畅销书《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上幼儿园不用愁》、《林怡说早教》系列、《林怡教你玩游戏》、《0~3岁宝宝生长发育检测卡》等。
接受家长咨询时,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陪伴仅仅是在一起。这种"在一起"本质上是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
例如,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或者一边陪孩子,一边打电话、上网、跟他人聊天……跟孩子却很少互动;要么是互动时显得很不耐烦,甚至几乎没有互动,有明显敷衍的痕迹。当我们以这样的状态陪伴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敷衍、对付,而不是爱与关注。因为缺乏爱与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试探父母,试图获取关注,验证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否真实并经得起考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种陪伴是无效的、低质量的,不可能带给孩子满足感、愉悦感。
值得庆幸的是,也有一些父母已经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常常会耐着性子与孩子游戏,但往往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去虚假接纳,这样的陪伴也不是高品质的。家长很快就会发现,虽然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去陪伴孩子,但往往收效甚微,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加粘人,试图获得更多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问题依然不在孩子。陪伴品质高不高,同样取决于陪伴人的情绪状态,虚假接纳同样会引发孩子不断试探和索取的行为。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陪伴方式才是高质量的呢?高质量的陪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与孩子彼此愉悦地互动——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也只有你,并且彼此都很享受这个"身心在一起"的过程。看到这里,也许会有家长感叹:这个要求太高了!我们都很忙,时间和精力有限,怎么可能如此去陪伴孩子呢?
其实,只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就不难做到。
首先,真心陪伴孩子,尤其不能是身体在陪孩子,但心里想着工作或其他的事情。事实上,孩子是否满足,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陪伴他的时间多寡,而更多地取决于他从中是否获得满足与享受。与其花很多时间去敷衍孩子,彼此都很不享受,不如稍微缩短一点时间,提高陪伴的质量。
其次,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互动变得更有创意,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不让家长过于勉强。比如,家长需要做家务,无法陪伴孩子时,何不将其拓展为一个与孩子间接连接的游戏——妈妈当服务员,孩子当顾客,负责提各种要求,指导服务员一项又一项地完成家务。如此,我们与孩子虽然各干各的,却也因此联为一体,自然就各得其所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