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哪个朝代
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时期的“闯关东”。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
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
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关东大多数汉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虽然解放后,开发北大荒,很多南方的建设者也移居到东北,参与东北的开发,但这不属于闯关东的范围)。
闯关东之所以规模大,主要是因为当时人口基数大。全国人口5亿人左右。
其余几次人口大流动,因为人口基数太少,所以迁移的人口也不会太多。
比如西晋永嘉南渡,之前东汉全国人口最盛时期不过五千万,历经三国之乱,西晋全国人口不过3500万,还不及闯关东的人口3700万多;唐朝在700年左右,人口也是5000上下,唐末人口大迁徙也不会超过100万;南宋初年人口约5650万人(《中国人口史》),南渡的人口也不会太多;还有明朝初年的洪武永乐大移民,也不过100万人。
考虑到古代交通不便,南迁的只能是家底比较殷实的家族,人口不会太多,所以闯关东无疑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现在的春运,人口迁移轻松超过1亿(2015年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超28亿人次),主要的原因没有别的,一是因为人口基数大,二是因为交通便利,三是因为人们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