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P2P平台业务模式不符合监管新规
2016-12-26
除了所有的平台都要做的改名、备案登记、信披透明、定期披露运营报告、请会计师事务所年审等等之外,还有以下这几类平台,需要在业务模式上进行大改方能合规。
1、兜底的平台
“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是监管细则是12条“红线”之一。
本息保障是P2P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自从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明确P2P的中介性质后,越来越多的平台已少用本息保障的字眼来进行宣传了。未来,所有的平台都不可以承认保本保息了。
有业内人士称,监管细则称不能进行担保,但可引进第三方担保。目前行业多数采用担保或风险备付金制度,大多数平台需要进行拆分和整改才能满足要求。但是,按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刚性兑付仍将占有主要市场,只不过是用不同机构进行实际操作。
2、大标较多的平台
第十七条风险控制指出,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P2P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的单笔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业务过于集中的平台一旦披露信息,投资者就会质疑,大客户占比为什么这么高,有没有输送利益的嫌疑。这类的平台容易被投资者质疑,出现问题。
虽然还未具体定义小额和上限的金额。但这也意味着,那些动辄发布上亿元项目的平台要大改,同样这些面临在失去了大标支撑后,也将面临着资产荒的危机。
禁止红线第6条,禁止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拆标利于提升平台满标速度,增加平台交易规模,大标的借款期通常偏长,因此不能拆标也会对大标较多的平台带来影响。
3、综合性平台
在禁止红线中,还包括禁止发售银行理财、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禁止P2P资金进入股市、禁止做众筹。
4、无银行存管的平台
监管细则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数据显示,目前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的平台在70多家,占比近3%。显然,大量的平台在银行存管这一条上还需要进一步跟进。
5、IT系统薄弱的平台
部分平台有身IT团队,但IT团队较为薄弱,跟不上监管的步伐。基于银行存管这个要求,IT系统薄弱难与银行系统进行对接。有业内人士也表示,银行存管系统的用户体验需要改进才能满足投资人要求。
监管细则还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数据留存要求。强调电子签名和认证的法律效力,为行业规范化和法制化打好基础。目前后河财富已经与安存无忧进行了电子签名和数据保存系统对接,将投资者的交易数据进行了云储蓄。同时,细则提出了要建立网贷行业中央数据库。
6、信披不透明的平台
从项目到借款人,到平台自身,监管细则对平台信息披露的方方面面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要求。其中还包括许多较有价值的信息,如最大单户借款余额占比、最大10户借款余额占比、借款逾期金额、代偿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连客户投诉情况都要披露了。
这些信息,大多数平台当下还未能做到披露,需要改进。信披不透明的平台已无法得过且过,要按要求来才可以了。投资者也可依对称的信息来自行判断并承担项目的风险了